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8篇
石油天然气   3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本文在物理模型验证,计算机模拟和轻燃料油网络动力学常数测定的基础上,以五种组成差异较大的重燃料油为原料,测定了催化裂化集总动力学模型重燃料油网络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参数.完成了整个模型待定参数的实验测定.完善了原料和产物的分析方法,用实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工业催化裂化装置的优化操作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适用的实验装置和测定方法,给出了350℃下水-正癸烷在5A 分子筛上的吸附平衡数据,并对这些数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化学家对于煤的干馏工作做得比较多,对于木材干馏的工作做得很少。今天我们所能找到的文献不多,中国地质汇报中有许多关于煤的有价值的报告,工业中心中有许多关于煤及木材干馏的文章,其它科学刊物也有记载,但不很多。 (1)煤的分析及分类关于煤的分析及分类工作,金开英、洪曾荃做过中国各省煤的分析,顾毓珍、范敬平做过许多煤的分析,四川中心工业试验所做过四川煤的分析,中国西部科学院理化研究所的科  相似文献   
14.
从消泡机理出发,分析了现有消泡剂分子结构对消泡及空气释放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理想的消泡剂分子。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嵌段具有目标结构的消泡剂,考察了合成条件及所得消泡剂在油品中的应用情况,并与原有消泡剂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比较,发现新型消泡剂各项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测定了几种重质油的折光率、相对密度、平均分子量、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数据,分别用经典的n-d-M法和改进的B-L法计算其平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基本相符;减压渣油和馏分油的芳碳率(C_A%)与氢碳原子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C_A%=117.744-58.555(H/C);减压渣油的平均密度温度系数与其烷基碳率(C_P%)也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γ×10~4=-1.6564+0.1363(C_P%)。  相似文献   
16.
采用极性溶剂乙酸乙酯(E)-硫醚(S)脱除胜利减压渣油中沥青和金属Ni,考察了渣油胶体的沉降行为,得到了脱沥青油(DAO)高收率和金属Ni脱除率(D_(Ni))最佳实验室条件:E-S组成比90:10(重),溶剂比30(重),常压下0℃沉降,DAO为59%,D_(Ni)为63%。同时脱油沥青可改质为建筑或道路沥青。进而研究了胜利减压渣油中Ni化合物的分布,应用XRD分析了C_5~0沥青质,探讨了E-S脱沥青脱金属Ni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 催化裂化工艺在石油加工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工艺过程动力学模型可用来进行装置的设计、优化和控制,还可用来指导新工艺的开发,降低建设成本。因此,催化裂化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应用集总理论,在轻燃料油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重燃料油催化裂化反应集总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由我国的大庆胜利、华北原油及其馏分油共35个油样分别进行实沸点蒸馏、恩氏蒸馏、平衡气化试验,另外,还对184种油样分别进行实沸点蒸馏和恩氏蒸馏试验,在此基础上回归得到三种蒸馏曲线相互换算的算图及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包括十六个集总组分的催化重整动力学模型,根据分层测定的原理,首先在压力微型反应器装置中,温度为460℃,480℃ 500℃和氢气压为8×10~5,10×10~5和12×10~5 Pa 及氢油摩尔比为10的条件下研究了六碳重整反应网络的动力学模型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催化剂是 Pt-Sn/Al_2O_3。用 Marquadt 修正的高斯-牛顿法估计了反应网络中各个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动力学常数与温度的关系能很好地符合阿累尼乌斯关系式,模型中各个组分的实验值与计算值能很好地拟合,模型能有效地预测反应网络的产物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润滑油料低温流动性,常通过溶剂脱蜡的方法将相应馏分中的“蜡”分离出来。然而溶剂脱蜡装置基建投资很高,加工费用又十分昂贵,因而人们在倾注极大注意改进现有溶剂脱蜡工艺的同时,正在积极发展新的脱蜡过程,其中“石墨吸附脱蜡”的研究正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