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35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篇
冶金工业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浓乳液法制备嵌套型双亲粒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浓乳液法制备具有亲水性核/亲油性壳的嵌套型双亲粒子。首先,由浓乳液连续相为Span80的正己烷溶液,分散相为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AAM)及其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的水溶液)制得亲水性核。引发剂由氧化剂过硫酸铵(APS)与还原剂焦亚硫酸钠(SMBS)构成,然后加入亲油性单体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及其交联剂1,4-二乙烯基苯(DVB)以及可溶于连续相的氧化剂过氧化羟基异丙苯(CHPO),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在亲水性粒子表面形成网状或泡孔型结构亲油性壳层,此结构保证了里面的亲水性核仍然可以通过亲油性壳层与外界相接触,这种双亲粒子可以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及催化剂载体等领域。  相似文献   
72.
考察了热塑性醛树脂(Novolak)增容聚甲醛(POM)/丁腈橡胶(NBR)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断裂形貌和结晶形态,研究发现,POM与NBR共混合由于不相容而导致混物力学性能下降,共混物中添加Novolak后,在NBR含量为40%时发生“脆-韧”转变,其中NBR-26对POM的增韧效果最佳,断裂形貌考察表明,POM/NBR共混物的断裂面呈脆性断裂特性,而添加Novolak后,共混物断裂面呈现延性断裂并出现丝状牵伸物,对共混物结晶形态观察发现,POM/NBR共混物中POM易形成大球晶,这是导致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在共混物中添加Novolak后,Novolak通过与POM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POM分子链固有的规程和排列,从而改变了POM的结晶形态,使球晶显著减小并消失。  相似文献   
73.
首先通过苯乙烯与丙烯酸本体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党费水甘油酯浓乳液预聚,在聚苯乙烯(PS)链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链(聚丙烯酸丁酯(PBA)链)中分别引入羧基与环氧基团,然后将两种体系的浓乳液混合并完成聚合,利用聚合过程中浓乳液乳胶粒间的界面反应特性,使羧基与环氧基团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改善了聚苯乙烯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丙烯酸丁酯)间的相容性,最终获得自增容的聚苯乙烯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丙烯酸丁酯)合金。红外谱图证实了所得合金中基团间发生了反应,并且聚合过程中基团间的反应是充分的,。随着基团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冲击强度提高,即两相间的相容性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74.
用浓乳液双相法合成PBA,通过在合成过程中添加不同用量的DVB交联剂和MMA硬单体调节PBA粒子的硬度及性能,研究了不同DVB及MMA加入量的PBA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复合材料断面微观形态分析验证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在BA单体中加入硬单体MMA和交联剂DVB均可提高PBA粒子的硬度,当MMA和DVB用量较大时,会导致粒子呈现刚性,不利于PBA对PVC改性;PBA粒子与硬质PVC共混后能较好地分散在PVC中,并能在提高材料冲击强度的同时,拉伸强度也有所改善;DVB和MMA的用量均为2mL时,PBA异形粒子对硬质PVC的改性效果最好。此配方PBA粒子与PVC相容性好、界面结合力强。  相似文献   
75.
PP/UHMWPE合金的亚微相态与流变性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研究了新型共混合物PP/UHMWPE的流变性能、亚微相态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低剪切速率下PP/UHMWPE合金熔体的表观粘度、非牛顿指数、流动活化能都具有组成依赖性,但随剪切速率的提高或EPDM的加入,这种依赖性都会消炎。用TEM观察到这种合金材料的亚微相态呈双连续相结构,正是这种双连续相结构引起了上述流变性质的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76.
从聚丙烯挤出发泡的加工设备包括挤出机的类型、发泡机头的设计、发泡剂的注入和计量控制以及聚丙烯挤出发泡的成型工艺包括螺杆转速、压力降和压力降速率、成核剂的分散、发泡机头的温度等系统介绍了聚丙烯挤出发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目前的研究表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发泡时需要考虑发泡剂逃逸和压力的升高与稳定;可以通过改变机头的形状和尺寸获得不同的压力降和压力降速率,从而控制挤出发泡的成核速率。提高螺杆转速、增加压力降和压力降速率有利于优质发泡材料的获得;优选适宜的发泡机头温度可以抑制气体逃逸,提高发泡倍率,获得更低密度的聚丙烯发泡材料。  相似文献   
77.
浓乳液快速聚合方法制备丙烯腈/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丙烯腈/丙烯酸丁酯的浓乳液快速聚合,在绝热环境下反应30min后的单体转化率可达80%。通过研究乳液浓度、共单体的组成与引发剂的组成对反应转化率与共聚物的组成等的影响,确定出一种极性烯烃单体的节能、快速的新型聚合方法。  相似文献   
78.
79.
利用氢氧化钠(NaOH)为催化剂,烯丙基溴(C3H5Br)为修饰剂与β-环糊精(β-CD)反应制备了十四(2,6O烯丙基)β环糊精(Ally-β-CD),研究了催化剂与修饰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合成产物产率的影响。以苯乙烯(St)、Ally-β-CD和二乙烯基苯(DVB)为连续相,过硫酸钾(K2S2O8)、硫酸钾(K2SO4)溶于水中组成分散相,通过反相浓乳液模板法制备了Ally-β-CD与St共聚多孔材料,并研究了β-CD对多孔材料亲水性能与苯酚(PhOH)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Ally-β-CD的最佳反应工艺为n(β-CD)∶n(C3H5Br)= 1∶76.0,n(NaOH)∶n(C3H5Br)=1.34∶1,反应温度为5 ℃,反应时间为48 h;β-CD的引入可以明显提高多孔材料的亲水性能与PhOH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80.
浓乳液聚合法制备非对称型优先脱醇分离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接以浓乳液聚合浇铸制备了一种新型有机硅类渗透蒸发分离膜。将单体混合物滴入连续相中配制成浓乳液进行预聚,接着将后续单体、引发剂以及交联剂加入,最后将之涂覆在玻璃板之间聚合成膜。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浓乳液和膜的微观形态结构,并对从水中脱除乙醇的分离特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乙醇浓度、膜材料组成与分离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一定组成变化范围内,通量和选择性可同时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