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0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篇 |
综合类 | 39篇 |
化学工业 | 70篇 |
金属工艺 | 37篇 |
机械仪表 | 30篇 |
建筑科学 | 74篇 |
矿业工程 | 9篇 |
能源动力 | 10篇 |
轻工业 | 65篇 |
水利工程 | 29篇 |
石油天然气 | 19篇 |
武器工业 | 11篇 |
无线电 | 9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0篇 |
冶金工业 | 41篇 |
原子能技术 | 11篇 |
自动化技术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利用聚羟基Fe/Al制备出无机柱撑蒙脱石,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DTMA、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SDS作为有机改性剂制备出有机改性蒙脱石,并且通过XRD、FT-IR、BET和zeta电位等表征手段对柱撑粘土进行表征,首次研究了具有不同层间结构的改性蒙脱石对鲑鱼精DNA的吸附特征。DNA吸附量大小顺序为HTDM-MMT>MMT>SDS-MMT-Fe/Al-MMT。HTDMA改性促进了蒙脱石的吸附,吸附量达61.04μg/mg。而SDS覆盖其表面后,吸附量减至26.88μg/mg。在pH值为5.0~9.0范围内,有机改性蒙脱石对DNA的吸附量随pH值下降幅度远小于原土。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控制改性蒙脱石吸附DNA的主要步骤是化学吸附。用NaOAc和NaH2PO4解吸DNA时,有机与无机蒙脱石解吸规律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结构、电负性及表面性质是影响不同改性蒙脱石吸附DNA分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4.
以苯胺、苯酚、氯乙酸等为原料,通过重氮偶合和威廉姆森成醚反应合成了4-羧甲氧基偶氮苯,目标产物由熔点和红外光谱表征,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5.
66.
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与重氮盐反应制得中间体邻硝基苯基重氮盐;进一步与N,N-二甲基苯胺偶合制备2-硝基-4′-二甲氨基偶氮苯(L1).考察了pH、化学计量比和温度等条件对合成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并通过紫外光谱对化合物的酸碱变色性及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1具有较大的摩尔吸光系数ε=2.42×10~4 L/(mol·cm),良好的酸碱变色性. 相似文献
67.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去除太湖水中色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泊、水库水的色度和pH值较高,给湖泊、水库水的混凝增加了困难。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去除太湖水的色度的试验研究表明,PPC的强化混凝可以明显提高含藻水的色度去除率,强化了PAC小投加量时的除色效果,且不受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为了改革军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简要分析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和论述其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出问题的3项原则以及问题教学法在数学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同时针对军校学员的学习特点,探讨了这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员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69.
以β-环糊精(β-CD)、对甲基苯磺酰氯(p-TsCl)、叠氮化钠(NaN3)等为原料,经β-CD先磺酰化再叠氮化的反应路线合成了单-(6-叠氮基-6-去氧)-β-环糊精(6-N3-β-CD),通过熔点和红外光谱测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0.
PAC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控制技术,与PLC相比,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和优秀的互操作性、灵活性;与PC相比,又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好的实时性,因此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工业自动化的要求,是目前工业自动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论述了PAC技术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分析了PAC的技术优势,简要介绍PAC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国外市场上出现的PAC产品,并阐述了PAC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