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85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微动图在抗微动失效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介绍了微动运行机制和破坏特性的二类微动图;运行工况微动图由部分滑移区、混合区和滑移区组成;材料响应微动图可分为轻微损伤医、裂纹区和表面磨损区。进一步研究证明微动破坏与微动区域有密切关系。其次,从微动图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经验和文献研究,作者试图在改变微动区域、增加表面强度、利用润滑、合理选择材料及匹配等四方面对减缓微动破坏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42.
两种TiAlN涂层的往复滑动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LINT磨损试验机,对比考察了2种磁控溅射TiAlN涂层在往复滑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在摩擦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焦显微镜(LCSM)、电子能谱(EDX)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微观分析,探讨了TiAlN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iAlN涂层的摩擦学性能与涂层本身微结构密切相关;较低的摩擦因数对应着较好的耐磨性;涂层的往复滑动磨损表现为磨粒磨损、剥层和氧化磨损的共同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3.
LZ50车轴钢转动微动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型转动微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LZ50车轴钢/GCr15钢在法向载荷为10N、转动角位移幅值为0.125°~0.5°的转动微动磨损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磨痕的微观分析,研究材料的转动微动磨损机理。结果表明,LZ50车轴钢的微动运行区域仅呈现部分滑移区和滑移区,未观察到混合区。滑移区的摩擦因数明显高于部分滑移区;摩擦因数随着转动角位移幅值的增加而增大。车轴钢在部分滑移区损伤轻微,磨痕呈环状;而在滑移区,接触中心呈现材料塑性流动累积造成"隆起"特征,LZ50钢的转动微动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剥层和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44.
摩擦振动引起的波状磨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销-盘摩擦试验装置模拟轮轨之间的接触应力,研究轮轨间的波状磨耗(简称波磨)问题.通过测量试验过程中摩擦振动信号及试验后的摩擦表面轮廓,研究摩擦振动和摩擦表面波磨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摩擦振动容易引起摩擦表面波磨,且波磨的波长大致等于滑动速度和摩擦振动周期的乘积.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盾构滚刀磨损是盾构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为减缓刀具的剧烈磨损、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采用等离子堆焊工艺在盾构滚刀表面制备镍基碳化钨涂层以强化滚刀性能,基于盾构滚刀服役的真实工况,研究滚刀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及其合理的评价方式.方法 对镍基碳化钨涂层在往复滑动、冲滑复合(冲击+滑动)两种相对运动模式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研究.结果 制备镍基碳化钨涂层后可提高滚刀的耐磨性.往复滑动磨损后,镍基碳化钨涂层的磨痕宽度为0.42 mm,而H13钢的磨痕宽度达到0.78 mm,镍基碳化钨涂层的抗冲滑性能也明显优于H13钢.两种相对运动模式下镍基碳化钨涂层均主要承受磨粒磨损,但往复滑动模式下涂层存在局部剥落,而冲滑复合模式下则伴随一定的粘着磨损.结论在两种相对运动模式下,镍基碳化钨涂层表面的高硬度碳化钨颗粒都可阻止磨粒对较软镍基合金区域的切削与碰撞.相较往复滑动模式,冲滑复合模式下镍基碳化钨涂层要承受冲击和滑动的耦合作用,涂层的磨痕特征以及损伤形式都有明显的不同.采用冲滑复合运动模式的摩擦磨损试验能对盾构滚刀刀圈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更全面、合理的研究及评价.  相似文献   
46.
摩擦振动的时频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和Zhao-Atlas-Marks分布(ZAMD)这两种时频分析技术对往复滑动条件下的摩擦振动时频特性进行研究。用例子探讨了这两种时频分析技术的特点,联合采用STFT 和ZAMD方法可得到较高的时频分辨率。对摩擦振动信号的时频特性研究表明,摩擦振动的频率从其初始形成到消失的全过程中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这个特性显示在摩擦振动的形成和消失过程中没有遇到结构非线性因素。还讨论了时频不变特性的物理意义,指出用模态耦合理论不能满意地解释摩擦振动有限和消失现象。  相似文献   
47.
在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台上对比考察了三体磨粒磨损过程中,食物颗粒的粒度和硬度对人牙釉质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食物颗粒硬度较高时,随着粒度减小,稳态摩擦因数略有降低,牙釉质磨损表面形貌逐渐由剥落为主转变为犁削效应;对于低硬度食物颗粒,随着粒度增加,稳态摩擦因数显著降低,牙釉质磨损表面形貌则由犁削效应转变为轻微擦伤。当食物颗粒粒度相同时,食物硬度对牙釉质的摩擦与磨损行为均有明显影响,食物颗粒硬度越高,稳态摩擦因数越高,磨损越严重。  相似文献   
48.
0Cr20Ni32AlTi合金的高温微动磨损及摩擦氧化特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0和400℃、载荷80N的条件下,将0Cr20Ni32AlTi合金以水平垂直交叉接触方式进行微动磨损试验,并采用SEM和XPS对磨痕及磨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位移幅值为10和20μm时,微动分别对应于混合区和滑移区,且材料表面均发生严重的磨损和摩擦氧化。微动过程产生大量颗粒状磨屑,经往复碾压后易粘附、聚集于接触区。摩擦氧化反应的生成物主要由Fe3O4、Fe2O3、Cr2O3和NiO等组成。温度和摩擦作用是影响磨屑氧化转化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微动摩擦作用可以增加0Cr20Ni32AlTi合金表面原子的氧化反应活性并降低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磨屑氧化转化反应的速率。  相似文献   
49.
人股骨皮质骨轴面微动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精密微动试验台外加体液恒温循环装置,在一定法向载荷和不同位移幅值条件下,研究了天然活性人股骨皮质骨对纯钛的微动摩擦磨损行为。试验结果显示:随位移幅值的增加,股骨皮质骨的微动运行状态从部分滑移向完全滑移状态转变,详细讨论了不同位移幅值下摩擦因数随循环次数的演变规律。微观观察表明:接触表面处于部分滑移状态时损伤轻微,而在完全滑移状态下磨损较严重。人股骨皮质骨的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和微骨折导致的剥层剥落。微动磨痕的深度随位移幅值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磨痕深度与摩擦因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研究认为控制植入体/骨界面的微动幅度有利于提高皮质骨抗微动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50.
等离子喷涂CoCrW涂层微动磨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等离子喷涂CoCrW涂的微动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CoCrW涂层的微动磨损可分为开始,过渡和稳定三个阶段,开始阶段以粘着磨损为主,过渡阶段以氧化磨损为主,稳定阶段以疲劳磨损为主,等离子涂CoCrW涂层具有合适的硬度和良好的韧性,从而具有比较好的耐策动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