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利用纳秒级激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装置,研究了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与含硫氨基酸及其肽的光化学反应。水溶液中的4NQO被248nm激光激发,生成4NQO三重态,并在410nm和590nm观察到它的特征吸收,4NQO激发三重态能被甲硫氨酸及其肽猝灭,其过程是电子转移反应,生成4NQO的加氢自由基和甲硫氨酸及其肽抽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52.
平面型光核酸酶激发态通过电子转移光氧化定域损伤DNA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课题。但是,由于直接检测DNA阳离子自由基遇到困难所以未能获得主要瞬态产物,阴、阳离子对的瞬态吸收光谱。中国科学院辐射化学开放实验室在197年成功获取了丙酮三重态电子转移光氧化DNA和首次确证DNA阳离子自由基的基础上,现用激光光解研究了2-磺酸钠蒽醌三重态对DNA四种核革酸电子转移光氧化生成的阴、阳离子对。在与光氧化核 相似文献
53.
γ射线辐射脱除油品中的硫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利用γ射线辐射的方法对油品进行脱硫的新技术,并以十二硫醇为对象考察了主要工艺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硫醇的降解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上升,在总辐射剂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低剂量率进行辐照可得到较高的降解率;氧气对十二硫醇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降解率为90%时有氧及无氧辐照所需的辐射剂量分别为250kGy和700kGy;对硫醇的分析发现,有氧辐照时有硫酸根产生,无氧时则部分转化为硫化氢,所产生的其他含硫副产物也较容易去除. 相似文献
54.
SOD对肿瘤细胞凋亡影响和抗氧化损伤的研究:Ⅱ.SOD对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辐射防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受照射荷瘤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分化、增殖、亚群间调节的影响,测定了抗氧化酶活性和氧化还原产物含量,观察了SOD对荷瘤小鼠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同时检测SOD对射线杀伤肿瘤细胞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SOD能够促进受全身照射的H22肝癌荷瘤小鼠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及亚群间调节,同时增加脾脏组织中GSH-Px、T-SOD活力和GSH含量,降低MDA含量,并提高其免疫活性;SOD可明显减轻电离辐射对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并通过延迟s期时相对改变其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提示,SOD通过清除自由基降低ROS浓度,减轻脾淋巴细胞脂质过氧化,延迟脾淋巴细胞S期时相而提高其辐射抗性,同时SOD可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并通过影响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进而影响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5.
猪肉高剂量辐照工艺及其营养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剂量的电离辐射辐照可有效杀灭食品载带的微生物病原体,以确保食品安全并延长保存期。本工作研究了新鲜猪里脊肉的高剂量γ射线辐照工艺,通过蛋白酶热钝化、真空包装和低温辐照等工艺,可将辐照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反应的影响降至最小。对辐照猪肉的蛋白质SDS(凝胶电泳)、氨基酸和维生素分析表明,在(–20±5)℃温度下进行45kGy辐照,猪肉样品的蛋白质无重大损伤,仅发生很小的结构变化,氨基酸基本维持不变,维生素B1和B2的保留率分别为22%和61%。 相似文献
56.
57.
皮秒级脉冲辐解装置及其在抗氧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代出现了微秒级脉冲辐解技术,开始了快速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其重要发现之一是溶剂化电子,它证实了人们早先的推测,并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反应机理研究。随着加速器与电子学技术的发展,随后出现了纳秒、皮秒与飞秒级脉冲辐解装置。虽然纳秒时间分辨仍然是研究凝聚态化学反应机理的有效的手段,但在观察更快的化学反应和过程时,如超激发态、分子分裂和分子内电荷传递等过程, 相似文献
58.
利用γ射线辐射接枝法分别制备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acid,MAA)和甲基丙烯酸酯(Methylmethacrylate,MMA)两种单体接枝星型SBS聚合物,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FT?IR)、差示扫描热分析(Differentailscanningcalorimetry,DSC)、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analysis,TGA)、核磁共振谱(13C{1H}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等手段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单体成功地引入SBS链上,同时发现SBS接枝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着重对敏化剂提高接枝率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液固相接枝体系中,溶剂水的辐解产物·OH自由基对接枝率的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利用γ射线辐射接枝法制备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粉体接枝甲基丙烯酸(MAA)聚合物,讨论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气氛及辐照状态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凝胶渗透色谱(GPC)、扫描电镜(SEM)、动态剪切流变(DSR)等分析手段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0.2mm的线型SBS粉体在辐照剂量为12kGy、剂量率为0.75kGy/h、MAA/SBS的质量比为0.6时,可获得最大接枝率。FTIR谱出现1705cm^-1。处羰基的吸收峰证实了接枝聚合物的存在,分子量分布测定表明SBS-g-MAA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动态剪切流变中接枝聚合物的粘度增大,表明单体在SBS链上有接枝链的增长;热分析曲线中聚苯乙烯嵌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损耗因子转折温度升高,都说明单体MAA对PS嵌段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0.
DNA及其组分由于激发态量子产额低,其激发三重态的研究遇到很大困难。直到本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辐射化学开放实验室采用丙酮敏化激发以增大其三重态量子产额方法,相继得到DNA除胸腺嘧啶外的其它三个碱基及其衍生物的激发三重态吸收光谱及其衰减动力学常数。然而,这种敏化激发的方法是否与直接激发所得到的结果一致,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纳秒级激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胸腺嘧啶及其核苷、核苷酸的激光直接激发和丙酮敏化光解,同时得到两种研究方法的胸腺嘧啶及其核苷、核苷酸三重态的单分子衰减常数(ko)和被其基态的自猝灭常数(Ksp),其中胸腺嘧啶、胸苷的丙酮敏化结果和胸腺嘧啶、胸苷酸的直接激发结果均是首次得到的。从两种方法得到的数据看,它们的偏差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因而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并且,由于丙酮敏化所得到的三重态量子产额高,因而其瞬态吸收谱的信号强、测量精度高。故可认为丙酮敏化方法得到的结果更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