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54篇
电工技术   129篇
综合类   87篇
化学工业   184篇
金属工艺   85篇
机械仪表   192篇
建筑科学   160篇
矿业工程   75篇
能源动力   42篇
轻工业   264篇
水利工程   73篇
石油天然气   67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1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1篇
冶金工业   49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27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real-time traffic-adaptive signal control in urban arterial networks. By exploring available detector and signal controller information from neighboring intersections, a dynamic data-driven flow predic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The model consists of two prediction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signal states (red or green) for each movement at an upstream interse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ignal state were carefully examin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vel time from the upstream intersection to the approach in question at the downstream intersection was predicted. With an online turning proportion estimation method, along with the predicted travel times, the anticipated vehicle arrivals can be forecasted at the downstream intersection. The model performance was tested at a set of two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located in the city of Gainesville, Florida, USA, using the CORSIM microscopic simulation packag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agrees well with empirical arrival data measured at 10 s intervals within an acceptable range of 10%–20%, and show a normal distribution. It is reasonably believed that the model has potential applicability for use in truly proactive real-time traffic adaptive signal control systems.  相似文献   
152.
针对邵州市供电公司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状况,对现有资源进行调研、论证提出了基于网络的无人值守变电.站远程门控系统方案。详细描述了方案的原理、选择和实施并阐述了方案实施后达到的效果,对供电公司变电站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尝试.提升了邳州市供电公司的无人值守变电站安全、和运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3.
随着北京城市中工业产业的外迁,在北京地区的全社会用电量构成中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的用电量占极大比例。在进行电力负荷的分析过程中,负荷的变化主要受人民生活工作用电习惯的影响,这部分影响中,受气象因素变化的影响很大。主要分析北京地区的负荷特性,了解北京地区历史年中12个月份的负荷特性变化情况。在初步掌握全年负荷特性变化趋势的情况下,进行电力气象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影响北京地区负荷变化的主导气象因素。然后对主导气象因素和负荷特性进行线性建模,从而量化分析主导气象因素对负荷变化的影响程度,为日后的负荷预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4.
为提高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建模效率,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形化平台和现有的机电暂态BPA模型数据,实现BPA机电暂态模型到EMTDC电磁暂态模型的快速自动生成方案。通过解析BPA模型和EMTDC模型,实现了模型的自动转换,并通过对模型进行自定义实现了EMTDC中缺少模型的转换。根据图形化电网接线的拓扑信息及图元信息,快速自动生成psc格式的电磁暂态仿真文件,并能够将选中网络导出生成psc格式文件和对局部网络在EMTDC中进行自动等值。最后,通过故障仿真对生成的EMTDC电磁暂态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自动生成的系统拓扑结构、模型参数等与原系统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155.
基于多Agent故障诊断知识系统通信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多Agent系统应用于故障诊断知识系统中,将故障诊断知识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单体结构和群体结构并予以说明.因为通信是多Agent系统实现互操作的基础, 通过对使用Agent通信语言KQML进行通信的Agent通信模型进行设计,并阐述了实现通信模型的通信机制,解决了在故障诊断知识系统中远程诊断Agent与现场诊断Agent间的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56.
ERP作为中国企业管理之梦,其优越性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内一些著名的企业开始采用ERP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在对这一课题进行研讨。本期文章《ERP:圆企业管理之梦》主要谈客户化程序的地位及应用,该文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请看他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157.
登高望远     
乔迁有喜,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本刊编辑部自8月1日起正式迁往北京西路的建京大厦17楼办公。身处喧闹的都市中心举目远眺,鳞次栉比的高楼屋宇尽显风采,繁华难舍,却又心仪宁静,富足悠闲之情油然而生。在“在中国互联网大盘点”之际,叩启IT创业者记忆的大门,“路漫漫,待求索”,甜酸苦辣如同醍醐灌顶,快慰和感奋次第流入。相对于近期上海股市跨越2000点的历史性冲高,七月份的IT业界平淡无奇,少有亮点。历经舞的名单登高望远@孙健  相似文献   
158.
意外的失落     
经过春秋冬夏的酝酿和精心筹措,上海国际软件年会已于八月底在光大会展中心登台亮相。各路英豪,万流归宗。本刊编辑部因直接参与了部分参展商的专访工作,自然对此次软件界的盛会寄予厚望。笔者应主办者之邀肩负采访任务,来来回回地围着展区转了三圈,试图找寻金蝶、用友、安易、新中大这些中国软件界的领军企业作深入报道,不料却事与愿违。笔者自觉犹如一见困惑的游鱼,对无果而终的结局匪夷所思。在互联网如日中天、商机无限的年代,如何正确评估广播、影视、书报、展览等传统媒介的地位及相关作用,这是全社会不可回避的严肃课题。相…  相似文献   
159.
从头做起     
孙健 《计算机》2002,(21):6-6
新汉普的横空出世,引领我们把眼球的聚焦又一次转回咨询业。近日王文京先生盛邀洋管家入住用友大厦的果敢举动,让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中国咨询业融入世界大家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曾几何时,我们是那样的辗转难眼,为中国企业的兴衰成败绞尽脑汁,迷醉的双眸闪过泪花,其急切的心情并不亚于狂热的球迷对中国足球冲出  相似文献   
160.
介绍了采用高频加热红外吸收法对铁合金、生铁、铸铁、合金钢进行了碳硫的共线分析的全过程,分析了影响分析精密度的主要原因。实验表明,本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准确度好,能满足共线分析碳硫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