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篇 |
综合类 | 11篇 |
化学工业 | 19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20篇 |
建筑科学 | 8篇 |
矿业工程 | 17篇 |
轻工业 | 11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5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2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 |
冶金工业 | 9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孙江 《玻璃钢/复合材料》2004,(4):3-6
随着缠绕角的增大,纤维缠绕管件在拉伸时,应力应变显示出非线性关系.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引用Hahn和Tsai的非线性理论,采用片段线性的近似计算法计算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件在轴向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3.
荀子在《劝学》中说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犀: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成为我们学习的准则,教化的先导。点滴积累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中常谈不“老”的教条。但积累有优势积累(积极积累)和弱势积累(消极积累)之分。优势积累自不必多说,弱势积累确是为我们常常忽略的部分。语文教学中就存在着大量的弱势积累。 相似文献
94.
在“剑光一号”上搭建了二极管平台,理论估计了二极管阻值,进行了平板二极管阻抗和束流分布测量实验。结合法拉第筒阵列测得的束流密度分布、粒子模拟(PIC)仿真结果对二极管阻抗特性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极管工作于弱箍缩状态,阻抗阻值略低于估计值,阻抗曲线、法拉第筒波形以及束流箍缩程度三者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当阻抗曲线处在前端(导通前)和末期(崩溃段)时,束流均处在未箍缩期间,法拉第筒信号无有效数据;阻抗曲线处在平区时,二极管工作平稳,束流箍缩情况和法拉第筒信号稳定,阳极边缘处的法拉第筒波形呈现双峰,与束流箍缩运动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5.
在对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缠绕图案分析的基础上, 考虑到纤维束的交叠与波动, 提出一种用于计算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方法。该方法是在纤维缠绕图案中提取一代表单元, 将代表单元分成层板区域和纤维束波动区域。层板区域用经典层板理论计算弹性模量; 纤维束波动区域根据纤维波动的细观图形及走势计算弹性模量。根据层板区域和纤维束波动区域在代表单元中所占的比例, 组合2 个区域的弹性模量以获得代表单元的总体弹性模量。通过测试炭纤维/ 环氧树脂缠绕管在轴向拉伸载荷下的轴向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能较准确地计算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 因此可为这类材料的设计计算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97.
传统的可控整流电路实验,采用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集成元件逐渐取代分立元件是大势所趋,单结晶体管处于要淘汰状态。本文介绍了采用数字模拟集成触发器TCA785组成的可控整流触发电路,并通过实验证明,该电路移相调节范围宽,抗干扰、抗电网波动性好,体现了新技术在可控整流电路实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
99.
非测绘专业测量学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非测绘专业测量教学中的具体情况 ,分析测量学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提出了循环式和灵活多变的讲练结合式教学方法 ,提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的一些措施和一名测量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0.
针对反辐射导弹受到两点源诱偏的情况,建立两点源诱偏模型,并根据反辐射导弹毁伤目标的特点,建立毁伤能力评估模型。最后,将两点源诱偏条件下的突防过程与命中、毁伤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导弹整体攻击过程的仿真,分析不同条件下,两点源诱偏反辐射导弹时,反辐射导弹的毁伤概率。此毁伤概率可以进一步体现两点源诱偏条件下反辐射导弹的突防能力,为此类对抗措施条件下突防能力的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