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全国性石油地质普查勘探,从1954年开始,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了.经过地质部门和工业部门全体石油地质工作者的艰若奋斗,先后发现并论证了松辽、华北、四川等含油气盆地和部分海域含油气区.并提供了年产一亿多吨的油气产能.从此跨进世界石油大国的行列,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了纪念石油普查三十年和展望2000年的石油资源前景,本文对我国陆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沿海大陆架海域新生代盆地和古生代沉积盆地的若干石油地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我国油气资源远景也作了论证,供今后部署石油普查勘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规模石油普查勘探从1955年开始。33年的勘探历程中,大约每隔10年就有一次储量增长高峰。50年代后期发现大庆油田。60年代发现胜利、大港和辽河油气田。70年代发现江汉、长庆、任丘、南阳和中原等一系列油气田。80年代以来出现新的情况:一是储采比下降很快;二是在东部老油区发现的新储量,主要是弥补老油区产量剧减;三是大庆、胜利和任丘等大油田出水量大幅度增长,有的达到70%;四是天然气储量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储量和产量增长很慢;五是新油区的发现还相当艰巨。因此人们都感到石油普查勘探形势很严  相似文献   
13.
深盆气的研究值得重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富矿”自然应当优先勘探和开发,但“大而贫”的资源也不应忽视。在自然界常存在矿产品位高低与储量大小成反比的客观规律,在人类认识客观规律上也总是先对容易发现的高品位富矿进行勘探和开发,尔后逐步向低品位、技术难度大的矿产进行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14.
在能源危机和油气价格不断提高的形势的推动和吸引下,在“矿物资源品位高低与储量大小往往成反比”的哲学观念指导下,经过几年努力,大而“贫”的天然气资源勘探工作,近年来在北美洲取得了惊人的突破。由于这类气田全部位于北美西部科迪勒拉东翼(落基山)山前地带的深坳陷中,因而定名叫作深盆气圈闭(Deep basin gas trap)。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待通常所说的一个盆地活动翼上的油气远景,就象在我国五十年代中期,在四川和鄂尔多斯,有“上台”和“山前”之争那样,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打回老家去——记鄂尔多斯盆地找油(气)的一段历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近40多年来的油气勘探工作,因主观认识和客观(地形)上的原因,在早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队伍一度撤出该盆地而转战渭河地堑。1968年底,李四光部长根据他一贯的新华夏构造系找油的思想,坚持油气普查队伍应从渭河撤出并回到盆地中来,即"打回老家去"。接踵而来地质部门在庆参井、华参2井以及石油工业部在庆阳以北以马岭油田为代表的中下侏罗统的突破,迎来了上世纪70年代的长庆油田大会战。再伴随其后吴旗、志丹地区的出油气,一个当时为人称道的"庆、华、吴""油气系统"概念在当地流行起来。伴随近10多年来,石油工业部门对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和庆阳油田的发现,使这个古老的鄂尔多斯盆地真正恢复了它的青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所在的亚洲,是全球地质结构最复杂的一个洲.这里不仅有若干小地块与巍峨造山带形成的镶嵌组合,还有以沟、弧、盆并行发育的长达近20000km的现代大陆边缘.中国地质学家,以黄汲清、朱夏院士作代表,先后以"多旋回"、"3个构造域"(古亚洲、滨太平洋及特提斯—喜马拉雅)和"东西两条锋线"等简明的概括,对中国地质构造以大陆内部为主的内涵,进行了深邃的阐述.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力图以简介东海石油地质进展为契机,在"海沟向洋后退和残余弧后盆地"思想下,对西太平洋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及盆地发生规律,作一个尝试性的探讨,并以此来纪念黄汲清院士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朱夏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为了表达对他的缅怀之情,特刊登孙肇才教授撰写的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19.
在实现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能源翻一番的战略目标中,我国石油地质科学面临着新的考验。 油气普查选择的战略目标,总是在一定地质理论指导下的预测。这种预测,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必须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我国油气地质情况,具有自己的一系列特色,各个地区的情况也有许多差别。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然气产、储量落后的原因,不是工作上的“重油轻气”.立足于“找”的能源政策;建立以新思路为主要内容的“四新”(新思路、新地区、新领域、新深度)观念;以油气生成和强调保存条件为出发点的精心选区是问题的关键.在近20多年我国重大油(气)发现上,之所以总是“理论落后于实践”,是固定论(fixstic ideas)、战前地质(pre-war)等传统地学观念,继续禁锢找油找气思路的后果.本文以塔里木(Tarim)和东海(East China Sea)为例,围绕这两个盆地是克拉通内部还是残余弧后盆地(Remanent arc),并站在弧后盆地立场上进行了论述.同时指出这两个盆地是中国当前寻找大型天然气田最重要的选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