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77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7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为满足海上油田稳产上产,提高油田注水效率和采收率,针对海上疏松砂岩油藏的防砂需求和细分层注水需求,研究了测调注水防砂反洗一体化技术。该技术采用分层注水和防砂一体化管柱,内层管柱前期可作为坐封、验封管柱,后期可用于正常的细分层注水; 外层管柱采用独立筛管方式进行防砂,内外层管柱通过丢手悬挂封隔器形成一个整体。后期根据修井需要将两层管柱分离,单独取出内层注水管柱,外层管柱留作井下永久防砂管柱。该技术在渤海油田X井的应用,满足出砂油藏分层注水防砂的要求,降低了后期作业的风险,提高了修井效率。  相似文献   
102.
为解决海上油田注入液窜流技术难题,以渤海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封堵剂基本性能评价、岩心孔眼封堵率和封堵+调驱增油降水效果的大尺寸优势通道治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封堵剂对大尺寸优势通道的封堵率高于90%,说明它可以满足渤海储层内大尺寸优势通道封堵技术要求。将大尺寸优势通道封堵技术与化学调驱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宏观和微观液流转向双重效应,增油降水效果十分明显。与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相比较,尽管Cr3+聚合物凝胶黏度较低,但由于Cr3+聚合物凝胶内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具有“分子内”交联结构特征,与储层孔隙配伍性较好,能够在岩心深部建立起有效驱替压力梯度,因而液流转向效果较好,采收率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103.
沈阳-大连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的调查、统计和分析,揭示了1994~1995年度发生的452起交通事故的成因及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以及道路条件在交通事故中的影响。对1991~1993年间的交通事故与交通量的关系、事故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研究表明,沈阳大连高速公路事故指标明显高于日本和美国。并据此分析了产生一这现象的主要原因,从而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渤海油田主要采用注水开发模式,由于受特殊环境及紧迫时效的要求,部分注水井钻完井作业后不返排直接注水,往往造成注入压力高、严重欠注等问题。针对此问题,研究过程中立足于前期是否返排情况,从钻完井液的伤害类型及机理入手,深入剖析2种条件下产生伤害的差异性,开展钻完井液伤害实验对比,分析不同情况形成的伤害程度,同时进一步探求钻完井液伤害对后期注水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钻完井液伤害可分为滞留、吸附2种,滞留伤害可通过返排得到一定程度解除属于可逆过程,而吸附伤害为不可逆过程;对比实验表明,返排过程有利于大幅度降低钻完井液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钻完井液形成的伤害并不是简单吸附滞留造成的储层渗透率降低,还与岩石表面性质发生改变有关,从而影响后期注水作业。   相似文献   
105.
渤海主力油田储层层间渗透率级差大、非均质性强,酸化过程中酸液大量进入高渗层,引起渗透率级差进一步加剧,不能有效改善中低渗层,酸化解堵效果不理想。针对该问题,以新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ZX-1为稠化剂,优化形成了砂岩自转向酸体系,对该体系开展了流变性、配伍性、破胶性能、转向酸化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模拟鲜酸黏度6mPa·s,利于注入储层;模拟自转向酸变黏体系黏度60 mPa·s,耐剪切性强;模拟残酸黏度2 mPa·s,利于返排。自转向酸与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防膨剂及助排剂配伍性良好,无沉淀、残渣产生;体系破胶容易,异丙醇、破乳剂、乙二醇丁醚及酸液消耗均能使自转向酸完全破胶,破胶后溶液黏度均低于10 mPa·s;体系具有自我清洁的作用,即使现场酸液未能完全破胶,经过一段时间能自动破胶,不会对储层造成永久性伤害。该自转向酸体系具有良好转向分流能力,随着初始渗透率级差从比2.00增大到10.70,酸化后低渗岩心渗透率改善倍数明显增大,高低渗岩心渗透率级差比减小,当渗透率级差达到10.7时,体系仍能实现有效分流酸化。ZX-1自转向酸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流化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和增产低碳烯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GL型催化剂,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剂油比、空速和水油比等操作条件对流化催化裂化(FCC)汽油催化改质汽油的产品分布、低碳烯烃(丁烯、丙烯和乙烯)产率和族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FCC汽油通过催化改质可以降低烯烃含量,提高芳烃含量和辛烷值,在满足新汽油标准的同时提高了低碳烯烃的产率。此外,较高的反应温度、剂油比和水油比以及较低的空速有利于FCC汽油催化改质和增产低碳烯烃。  相似文献   
107.
在离子液体Et3NHCl-2AlCl3催化正戊烷异构化的反应体系中,加入叔丁醇、叔丁基氯和1-己烯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正戊烷转化率,加快反应速率,其中带有叔碳结构的叔丁基氯和叔丁醇的引发效果显著,优选引发剂为叔丁基氯.随叔丁基氯用量的增加,正戊烷转化率快速上升,但液收和异构烷烃选择性明显下降;当叔丁基氯用量大于1%质量分数后,引发剂用量对反应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8.
王慧  张睿  刘海燕  孟祥海 《化工进展》2020,39(6):2354-2362
催化裂化汽油是我国车用汽油的主要调和来源,但是硫含量远高于车用汽油质量标准的要求值;因此如何高效降低硫含量是催化裂化汽油精制处理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催化裂化汽油脱硫精制生产技术。从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Prime-G+技术、SCANfining技术、CD Tech技术、RSDS技术、OCT-M技术和DSO技术),选择性加氢脱硫耦合辛烷值恢复技术(RIDOS技术和GARDES技术)以及吸附脱硫技术(S-Zorb技术)三方面来阐述国内外催化裂化汽油清洁化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指出深度脱硫和辛烷值保持、烯烃饱和率之间的矛盾,后续研究者仍需在工艺流程改进、工艺条件优化以及新型催化剂开发等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09.
针对高岭土颗粒在载体表面形成的动态膜处理含聚污水抗污染能力较差、膜处理周期较短的问题,对高岭土颗粒进行碱处理,在多孔陶瓷载体上制备碱处理动态膜,并用于处理含聚污水研究。结果表明,碱处理使高岭土颗粒表面ζ电位降低,进而提高了所制备动态膜的抗污染性能。在水温为60℃、跨膜压差0.14 kPa、膜面流速1.0 m/s的优化条件下,膜通量可以稳定在317 L/(m2·h)以上,处理后的产水油、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2.5、4.26 mg/L,悬浮物中位粒径小于3μm。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