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地下储层建筑结构分析中难题之一是各种建筑结构要素的识别。由双河油田岩心观察可明确识别出七种基本的建筑结构要素。在岩电关系研究基础上,尝试了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值交会图定性、定量识别结构要素的方法。提出了一套综合判定建筑结构要素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2.
渤南一区完整和不完整的鲍玛序列,为典型的低密度浊积序列。该区砂体研究表明其由浊流沟道、沟道间、席状浊积体和滑塌体等四种浊积砂体类型构成,依据砂体类型和展布特征形成三种储层结构样式:沟道型、席状浊积体型和滑塌体型。砂体平面分布差异较大,储层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夹层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层间夹层具有厚度大、展布广,而层内夹层则进取度小,展布相对局限。  相似文献   
43.
在濮53块油藏中,总结出3种储层平面模型(叠加河道型、孤立河道型和席状砂型)和4种剖面模型(叠置河道型、孤立河道型、席状砂型、复合型),针对不同的模型进行了油藏注水开发的概念模拟,总结了不同模型的开发动态特征和剩余油分布特征,为油藏动态分析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44.
以大庆曲流河储层为例,选择指示克里金方法、序贯指示建模方法及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曲流河储层建模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决定河流相的储层建模的优选方法,更好的服务于油田生产。从建立的模型效果看,指示克里金方法建立的模型砂体连片性最好,但存在明显的平滑效应,表现在泥岩分布面积小,呈"牛眼"状分布;序贯指示建模建立的砂体模型较有效地克服了平滑效应,弱化了泥岩分布的"牛眼"状特征,但砂体连续性最差;而多点地质统计学则较好地反应了砂体的连续性,体现了河流的分布特征,同时避免了平滑效应,建立的模型最为客观和准确。研究为河流相储层建模方法选择提供了依据,为实际油藏建立了高精度的储层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45.
分频解释技术将地震数据体从时间域转化到频率域,可实现在频率域内通过调谐振幅的对应关系来研究储层横向变化规律。黄河口地区明化镇组地形平缓,储层薄,横向变化快,依据常规地震属性以及波阻抗反演技术很难准确地进行储层预测。运用连续小波变换实现频率域对储层横向变化的研究,确定了油藏的边界,计算出了砂体的厚度,为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6.
萨尔图油田北三西西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综合利用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萨尔图油田北三西西块的萨、葡、高3个油组进行了精细的地层对比,识别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和14个短期旋回,进一步分析短期旋回层序结构,划分出向上"变深"不对称型、向上"变浅"不对称型、向上"变浅"复"变深"对称型3种基本结构类型。以此为基础,对基准面旋回内单砂体的发育特征和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在长期基准面旋回的背景下,中期基准面旋回对砂体的发育和展布起主要控制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7.
层序界面成岩反应规律及其对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界面附近进行密集取样并对样品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成分分析后,总结得出层序界面附近的成岩反应规律。层序界面对于成岩反应的制约因素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层序界面代表着相对湖平面下降,由此引发大气淡水对储层的充注和淋滤,使得硅酸盐颗粒(主要是不稳定的长石颗粒)普遍高岭石化,在全岩成分上表现为层序界面之下储层中高岭石含量增加;其次,层序界面代表相对较长的沉积驻留时间,这使得在层序界面之下储层内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增加;最后,层序界面伴随着可容空间的下降,使得大量细粒沉积物被上覆粗粒沉积物冲刷侵蚀,并通过充填渗滤进入界面之下的地层,而随着埋深的不断增加,这些充填物质在压实作用下成为假杂基,从而表现为层序界面之下泥质杂基含量增大。以上成岩改造对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自生高岭石胶结物对储层储集空间起着建设性作用,而泥质杂基和碳酸盐胶结物对储集物性却有着相对的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48.
濮53块流动单元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就濮53块的实际地质情况,讨论了流动单元的分类方法。认为依据FZI进行流动单元分类存在诸多问题,不适于本区的特点,而采用聚类分析结合储层参数次总体分布特征进行的流动单元分类,考虑了储层内部的联系,是一种较好的分类方法。依据该方法,将濮53块的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并研究了流动单元与成因砂体之间的关系,其中分流河道砂体形成的主要是极好型和好型流动单元,而席状砂与分流间砂体则形成了具有一定的封隔作用或渗流缓冲作用的低渗带或低渗缓冲带的一般型和差流动单元。  相似文献   
49.
浅水型三角洲沉积研究进展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水型三角洲广泛发育于我国中、新生代地层中,勘探前景广阔.系统总结了浅水型三角洲在概念与分类、发育地质背景和动力机制、沉积相带组合与概念模武、储层发育规律与油气勘探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其主要研究进展;结合现代沉积实例,对浅水盆地界定及河口区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现代沉积解剖、古沉积体精细描述及湖盆模拟校验相结合的技...  相似文献   
50.
以杏北油田密井网区高弯度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基于储层构型理论沉积模式,采用层次分析法,按复合河道、单河道、点坝、点坝内部侧积体四个层次对储层构型进行精细解剖,并在基于密闭取心井和水淹层测井解释的"静态剩余油分析"与基于三维构型模型油藏数值模拟的"动态剩余油分析"的相互验证下,总结高弯度分流河道储层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在河道内,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点坝上部;在河道外,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点坝顶部和废弃河道遮挡的部位、注采系统不完善的溢岸砂体末端和孤立溢岸砂体内以及动用程度较差的薄层溢岸砂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