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双河油田核桃园组第三段扇三角洲具有陆架型扇三角洲的特点,单层呈正韵律而总体呈现反旋回的地层层序。这种层序既不是典型的河道沉积(正粒序)也不是典型的河口坝沉积(反粒序),它是在湖底坡降较缓的陆架型扇三角洲条件下,由河道进入湖盆的轴向射流所形成的沉积体。轴向射流的水流能量和速度沿着轴向向前方和两侧逐步衰减,所携带的沉积物的粒度随着水流能量的减弱而变细,沉积物的厚度变薄,逐步由水下分流河道演变成为一个坝状堆积物,形成分流河口的河口坝沉积。河口坝前缘沉积物连片,形成席状砂。河口坝实际上是河流入湖后形成的以河口坝为主的一系列微相组成的复合体,主要包括坝核、坝侧缘、坝边缘、坝前缘、席状砂和坝间6个微相类型。河道的主流线或河道的位置发生迁移时,导致砂坝垂向加高并产生横向迁移,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地层层序样式。  相似文献   
72.
针对薄砂层地区油气勘探中,地震资料分辨率达不到储层预测的精度,又无测井资料进行直接预测的情况,为了降低勘探风险,必须进行储层的预测和圈闭的综合评价。在吐哈盆地胜南合作区块的滚动勘探中,采用了精细沉积微相分析技术,对勘探目标区各小层沉积微相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各层的砂体分布图;将各层砂体中水下分流河道主力砂体提取出来,编制了各小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叠加图。通过对叠加图中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加情况的分析,确定了优势储层分布区域。以砂体分布为基础,结合油藏断层的封闭性、油气运移的优势路径,对各砂体发育区所在的圈闭进行了成藏风险评价,提出了勘探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勘探风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分支河道型三角洲的沉积周期长、过程复杂,实际的物理实验难以满足对其沉积机理和控制因素研究的需要.数值模拟技术具有实验条件可控、实验过程抗干扰性强、实验结果相对精确的优点,在单因素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河流入口流量、沉积物总量、河道坡度、河道宽度、出口水位等实验条件,对泥沙质量比为1:7、2:6、3:5和5:3的4组分支河道型三角洲模型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地貌、沉积厚度、流场3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组分的差异是控制沉积体形态的主要地质因素,随着供给物中泥质组分的增加,沉积主体由河口坝沉积演变为长条型的河道沉积,沉积形态由分流砂坝型三角洲演变为分支河道型三角洲;分支河道型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浅水环境,河道越发育的部位砂体越发育;泥质沉积物主要分布于废弃河道以及支流间湾等区域.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沉积物供给比例的分支河道型三角洲沉积形态进行模拟,可对少井甚至无井地区开展储层预测,对井网密集区域进行沉积体形态、分布与控制因素模拟,为储层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4.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划分过程中,综合分析露头、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发现一些新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野外露头上特征明显的岩性转化面及暴露侵蚀岩溶发育带;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具有弱振幅,中—低连续特征的退覆层序界面;沉积相序变化及沉积粒序特征反映出的海平面变化规律。能谱曲线上识别出Th-K占主导和U占主导的2种异常峰点,前者被认为一般代表较大规模的海侵。根据这些新标志,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完成了层序划分工作,并以PG2井为例阐述了三级层序特征。  相似文献   
75.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濮城油田Es3^中6~10油藏划分为3类27个流动单元。I类流动单元物性好。储量和储量丰度大;III类流动单元物性差,储量及储量丰度小;II类介于I类与III类之间。I类和部分II类流动单元是日前开发的重点层位,动用较好,采出量较大,是目前剩余潜力集中的层位;III类流动单元动用较差,但由于其本身的储量和可采储量较小,剩余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76.
储层建筑结构要素的综合识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地下储层建筑结构分析中难题之一是种建筑结构要素的识别。由双河油田岩心观察可明确识别出七种基本的建筑结构要素。在岩电关系研究基础上,尝试了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值交会图定性,定量识别结构要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大庆油田杏六中区现处于特高含水期,油水分布复杂,需要对储层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新增加密井井网资料,进行精细沉积相研究,确定研究区葡I油组目的层段发育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并对各亚相进行了微相划分.分为分流河道、河间砂、岸后沼泽微相、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席状砂、非主体席状砂等微相。通过详细分析目的层段的沉积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确立了4种相结构模式,各类相结构具有不同的砂体分布特征;注入水的运动趋势分析表明.不同相结构模式具有不同的开发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78.
中国沉积学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沉积学大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在沉积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通过对中国第五届沉积学大会所提交的论文、摘要进行整理及综合分析,结合国内所发表沉积学相关论文,总结了中国沉积学研究在河流三角洲沉积与层序、深水沉积与层序、碳酸盐岩沉积与层序、沉积试验与模拟、地震沉积学、盆地演化与沉积充填、古气候与沉积作用、沉积地球化学、沉积学与非常规油气方面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认为,中国沉积学今后的研究应充分利用沉积露头及岩心观察资料,加强沉积过程分析及模拟(包括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完善沉积理论模型。在沉积学研究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交叉前缘学科的相关方法,使沉积学的过程研究更趋科学,所总结的理论模型更趋完善,与实际情况符合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79.
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重要的储集类型之一,且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对该类砂体形成、分布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二叠系中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模拟原型,应用沉积模拟实验技术,论述了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沉积微相特征,探讨了影响辫状河三角洲形成及演变的控制因素,揭示了平缓构造背...  相似文献   
80.
精细地层格架是油藏表征的基础和根本,而长井段油藏对比难度大,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长井段碎屑岩油藏特征,提出了用地层面和厚度分布约束地层对比的思路及三维断面校核、修正断点完善断层的地层格架建立思路。地层面约束对比基于计算机所生成的三维地层面与井点分层数据的对应关系,找出地层异常点重点校验,查明地层对比中的问题,完善地层对比方案。同时对于新井和新区的对比,也可应用拟合的地层面建立初步的对比方案,提高对比效率。断层格架通过三维断层面与断点之间关系对比,找出异常断点,查明断点异常原因,通过对断层面和断点的人机交互修改落实断点,完善断层。研究通过三维层面与二维剖面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对比和构造中的矛盾,可准确建立起长井段油藏的精细储层格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