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建立储层地质模型以对油气储层进行精细描述是现代地质研究的先进技术手段,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即,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随机建模是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依据,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可选的、等概率的储层模型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5RG研究组在长期科技攻关中所形成的随机建模系列技术,即:随机建模的数据准备和统计分析技术;相建模技术;模型结果分析及优选技术以及新领域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82.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马海构造东南斜坡为例,从油源、储盖组合、圈闭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该区地层圈闭落实,顶、底板具有较好的封堵条件,储盖组合良好,但是由于尕丘凹陷烃源岩发育较差,厚度小且分布局限,制约了该区圈闭的有效性,因而难以成藏.综合评价认为,该区今后地层圈闭目标的重点应转向马海构造西缘和北缘油气运移通道上的有利油气捕获部位.  相似文献   
83.
濮53块流动单元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针对濮53块厚油层特征,采用基准面旋回原理,完成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和对比。基于岩心物性参数的自然分布特征,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选择渗透率、孔隙度、渗流系数、储集系数等将储层划分为E、G、F、P 4种类型。用门槛值对储层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确定性和随机预测,建立了储层流动单元模型。依据储层流动单元的平面展布特征和相对比例将小层划分为4种类型,二、三类储层具有较多的原始油气储量和潜力,储量动用情况表明,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是剩余油形成的主因。  相似文献   
84.
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裂缝特征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东北普光地区陆相地层主要目的层须家河组岩性致密,储层物性差,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利用 岩心、薄片、EMI 成像测井3 个方面的资料对普陆1 井须家河组裂缝开展精细描述与分析研究,探讨了裂 缝的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了裂缝对储层储集性能和气层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发 育有高角度构造缝和低角度非构造缝,裂缝充填程度高,主要被方解石和碳质充填,裂缝发育程度高但纵 向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分析认为,裂缝不仅成为流体的储集空间,还是重要的 流体渗流通道,对于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利用Surfer建立储层地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rfer是一个使用简单.功能较强的地质应用程序。结合地质分析,可用以建立适用于油藏开发评价的地质模型.包括构造、骨架、微相和各种属性模型。建立合理的属性和骨架模型必须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人工干预.包括相控建模、尖灭线的处理及资料未控制区的处理等。建立起模型后,可依据模型中的参数对储层进行评价。认识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同时也可将结果输出,为油藏数值模拟服务。  相似文献   
86.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有砂体展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多物源发育,各物源沉积体系类型变化大,沉积期次多的特征.为了重现大面积砂体沉积过程和结果,特对须家河组多物源进行物理模型设计.由于模拟试验需要体现不同物源、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的沉积特征,在模型设计中,试验设计3个物源,模拟6个层段,采用相似原理与自然模拟法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87.
前人研究认为。双河油田核三段为吉尔伯特型扇三角洲沉积。通过对该段沉积背景、沉积相展布、沉积物特征、沉积构造和沉积层序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沉积坡度较缓、前缘亚相发育、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细,其沉积构造以牵引流沉积构造为主.重力流沉积构造不发育.沉积层序特征既不具典型的河流沉积特征。亦无明显重力沉积特征.与吉尔伯特型和陆坡型扇三角洲都存在较大差异,类似于在盆地底部地形较为平缓的条件下形成的陆架型扇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88.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地层基准面旋回变化形成的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 ,不仅决定了沉积地层格架 ,而且也决定了沉积体的非均质性特征 ,进而影响了开发方案的设计和开发效果 ,最终决定了油田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通过对双河油田核桃园组Ⅳ油组 1 4小层形成过程中基准面旋回的变化与沉积响应分析 ,认为若把砂体纳入基准面旋回的过程———响应体系中去考虑 ,研究砂体在基准面旋回的位置、砂体形成的基准面旋回类型 ,可直接指导砂体非均质预测和剩余油分布确定。图 3参 7  相似文献   
89.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勒3区块七克台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七克台组岩石相类型、沉积构造、沉积韵律进行研究,确定其为一套近源的浅水湖盆扇三角洲沉积,研究区内主要发育前缘亚相并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前缘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微相.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相带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指出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的勘探开发相带.  相似文献   
90.
注水前后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准确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是进行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研究胡状集油田沙三段注水前后岩心、测试、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该区储层注水后容易变化的主客观因素,建立储层物性解释模型,使储层的非均质研究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为精细研究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