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篇 |
综合类 | 12篇 |
化学工业 | 30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30篇 |
建筑科学 | 47篇 |
矿业工程 | 18篇 |
能源动力 | 6篇 |
轻工业 | 23篇 |
水利工程 | 18篇 |
石油天然气 | 5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1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篇 |
冶金工业 | 16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讨论了活性白土对芝麻油的脱色效果,通过实验得出了脱色的最佳条件:即活性白土的用量3g/100g、接触反应时间30min和脱色温度80℃等。 相似文献
133.
134.
超高压输电系统可控串补(TCSC)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北电网拟建的500kV伊敏-冯屯交流输电系统所需可近串联补偿电容装置(TCSC)为研究目标,建立了包括TCSC的整个系统的动态模拟装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TCSC整体动模装置的基本运行方式,潮流控制以及暂态响应的试验,所得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此外,单一回线运行时,在接近谐振点的某一补偿度上,观察到了次同步谐振(SSR)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5.
水文情报预报是防汛抗旱的耳目和参谋,是重要的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水文情报预报部门担负着水文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预测预报和信息发布等任务。近年,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资力度的时机,按照水利部“十五”期间基本实现水文现代化的要求,积极推 相似文献
136.
吐哈盆地中二叠统-三叠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岩心、钻井、测井和地震等多种资料,建立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基准面旋回的识别标志,将吐哈盆地中二叠统——三叠系划分为四个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等时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的分布。研究结果认为,构造作用是控制本区基准面旋回形成的主要因素。多种资料证实,吐哈盆地中二叠统——三叠系发育简单前陆、双前陆和背驮式前陆三类沉积凹陷;缓坡和陡坡型两类沉积模式。盆地中二叠统——三叠系三储盖层发育广泛。基准面下降早期是烃源岩的主要形成期,基准面上升期形成的下储上盖新组合是盆地最有利的储盖组合,有着巨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37.
利用相关仪器分别测试了由相同线密度的莫代尔纤维纱和棉纱织成的相同规格针织物的机械性能。比较了两种针织物机械性能的差别,并对其作了讨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8.
139.
对战斗机等空中目标机动类型进行识别是掌握其战术意图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识别对方战机的机动类型,提升作战能力,本文主要研究空中高速运动目标(如战斗机)的机动类型识别,针对传统的机动类型识别算法的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将循环神经网络运用在机动类型的识别上,利用Bi-LSTM、LSTM、RNN和GRU循环神经网络识别转弯机动类型。实验结果表明,循环神经网络能够高效识别目标的转弯机动类型,Bi-LSTM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8.85%。 相似文献
140.
硫化铅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能。许多方法用于合成各种形貌的硫化铅纳米材料。主要介绍以硝酸铅、四氢呋喃、硫粉和硼氢化钾为原料,通过化学还原方法来合成硫化铅纳米棒。在合成过程中,硝酸铅、四氢呋喃、硫粉和硼氢化钾的混合物在无水的条件下进行磁力搅拌,半导体硫化铅纳米棒即形成。硫化铅纳米棒分别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分光光度仪和荧光分光光度仪进行表征。在透射电镜图中,硫化铅纳米棒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500hm和11μm。由于量子限域效应,分散在丙酮中的硫化铅纳米棒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吸收峰在1731nm,比硫化铅块体有明显的蓝移。通过532nm的绿色激光激发,硫化铅纳米棒在1516nm处发出荧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