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5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是四川盆地页岩油勘探的关键层。为了解其微观孔隙,使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图像处理软件提取高分辨率电镜图像的孔隙,获取不同孔隙的孔径、圆度、伸长率等参数。结果显示:大安寨段黑色页岩中有2类7种常见孔隙,主要是黏土孔隙、石英/方解石晶内孔隙、粒缘孔隙和有机孔;不同孔隙类型形态差异大,有机质孔隙小且凸性值趋近1,黏土晶间孔隙、粒缘孔隙圆度凸性值小、伸长率大,方解石晶内孔隙大且圆度凸性较大。孔隙大小和形状受组分和压实作用控制:无机孔隙普遍大于有机孔,无机孔中脆性矿物孔径最大,呈多边形,而塑性矿物孔径小,呈伸长率大的片状。  相似文献   
32.
构造及海面波动对四川盆地志留纪生物礁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上扬子板块区各大地构造单元、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系锶同位素、碳氧同位素分析所显示的海平面变化及其与生物礁发育的关系分析得出:(1)志留纪时,四川盆地南北缘都分别为受上扬子板块内部稳定古隆起(古陆)控制的陆源碎屑—碳酸盐岩缓坡环境,在靠近古陆的地区生物礁发育,而远离古陆时,由于水体逐渐加深,生物礁则不发育;(2)盆地南缘锶同位素从龙马溪组至石牛栏组呈波动式下降,反映出海平面从龙马溪组至石牛栏组总体趋势是逐渐上升,至韩家组,锶同位素值迅速上升,海平面降低;盆地南缘石牛栏组的碳同位素呈波动上升。盆地北缘王家湾组及宁强组的碳同位素也呈逐渐增加的特征。碳同位素演化显示盆地南北缘从龙马溪组至宁强组都处于海进期,而宁强组沉积时达高水位期,以后海平面迅速下降;虽然氧同位素受埋藏成岩作用影响较大,呈较大的负偏移,但其系统变化特征也可间接反映当时的海平面上升过程;生物礁在海进期及高水位期发育,且以在高水位期发育得最好。  相似文献   
33.
针对我国近海稠油开发中存在的一次及二次原油采收率低、油水粘度差大、易水突、产层多、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生产压差大、油层内微粒运移严重、胶质、沥青质等有积垢沉淀物在井筒附近形成严重堵塞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微生物与CO2复合驱的方法.分别归纳了注CO2开发稠油与微生物开发稠油的方式及应用情况;分析了CO2-微生物复合驱开发稠油的可行性;提出了CO2-微生物复合驱在开发稠油时需解决的问题.在稠油的开采与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4.
为了增加开发效益及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克拉玛依油田优选了混源采油菌组合,采用单井吞吐的生产方式,分两批对21口稠油开发井进行了微生物开采矿场试验。经采油菌作用,作业区的稠油粘度大幅度降低,在停止注蒸汽的情况下,大多数试验井都能迭到经济产能,试验得到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结果表明,所选用的采油菌组合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稠油作用效果显著,矿场试验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稠油微生物开采技术值得在克拉玛依油田的稠油开发中加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5.
贵州赤水地区嘉陵江组储层岩石构造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岩石构造相的概念及分类.分析储层具有代表意义的两种有利岩石构造相--抬升岩溶构造相和节理构造相.赤水地区嘉陵江组有利储层的成因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裂缝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至关重要.于区内嘉陵江组而言,抬升构造相对储层的建设性很有限,而节理构造相的意义则相对比较重要.最后,以赤水地区嘉陵江组为例.详细分析述节理构造相的类型、发育模式和发育期次.  相似文献   
36.
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条件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石油需求量的增大,已探明储量的递减,急需寻求新的替代品,而常规的储集性油气田却难以发现,需要在非常规的裂缝油气田打开局面.在综合分析现阶段泥岩裂缝研究的基础上,对泥岩裂缝的成因、裂缝的定量识别、裂缝的分布规律研究、裂缝储层的预测研究、泥质岩裂缝油气藏的成藏条件等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7.
中国南方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高碳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然而作为页岩重要的生物输入,目前有关笔石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生烃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则较少,并且关于笔石对有机质的富集作用也还存在着争议。为此,基于对四川盆地南缘典型井YS118井龙马溪组底部的124块页岩样品的笔石丰度、全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围岩TOC以及能谱对笔石和围岩的分析测试结果,分析笔石的元素组成,厘清龙马溪组底部优质页岩段纵向上笔石丰度变化特征,探讨P. persculptus带—C. vesiculosus带笔石丰度与有机质富集关系,定量表征不同笔石带笔石体对有机质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①龙马溪组页岩中笔石体碳元素含量较高(27.23%~32.25%),碳元素是笔石构成的主要元素之一;②笔石TOC大于围岩TOC,笔石较围岩更富集碳元素;③全岩TOC明显高于围岩TOC,且笔石丰度与全岩TOC相关性较好,笔石是页岩有机质的重要贡献者;④P. persculptus带和A. ascensus带中的笔石体对有机质的贡献率分别为58.5%、55.3%,笔石是页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P. acuminatus带和C. vesiculosus带中的笔石体对有机质的贡献率分别为24.23%、13.65%,笔石和其他生物共同控制有机质的丰度。结论认为,笔石丰度反映了页岩中有机质富集的程度。  相似文献   
38.
基于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分析,对滇黔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并开展分子模型搭建,利用数理统计理论将模型验证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证。通过镜下分析发现页岩孔隙类型以黏土矿物层间孔和有机质孔为主,氮气吸附实验指示孔隙以似片状颗粒组成的槽状孔与微孔为主要类型,二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利用伊利石分子模型与石墨烯分子模型对页岩进行分子模型搭建并基于分形理论与分形Frenkel-Halsey-Hill公式,提出Modified Frenkel-Halsey-Hill公式的模型验证方法。通过对分形维数、置换率、分形修正系数的求取与数学计算,验证模型基本可靠。模型验证方法的提出为页岩储集层定量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模式及其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碳酸盐岩古岩溶与油气关系密切,其岩溶孔洞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为寻找与古岩溶有关的油气藏,除要了解古岩溶的埋藏部位和成因等因素外,还必须了解古岩溶孔洞的分布与古岩溶类型的关系。为此,通过研究,根据岩溶发育时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团结程度,将碳酸盐岩古岩溶分为水平型古岩溶和褶皱型古岩溶两大类,进而根据溶岩类型将其分为水平型灰岩古岩溶、水平型白云岩岩溶和褶皱型灰岩古岩溶、褶皱型白云岩古岩溶等四种类型。为探索不同类型古岩溶储层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在讨论了控制古岩溶储层发育的古气候、古地貌、岩性和古大地构造等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古岩溶类型的特点及其主控因素,归纳出了古岩溶储层分布的四种模式,并列举实例,论述了各种模式岩溶孔洞发育的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0.
岩相单元是比小层更细、更能体现油藏地质特征的单油砂体。通过对岩相单元的细分与对比,可以满足油田开发中后期挖掘剩余油潜力的需要。以克拉玛依油田五2西克下组为例,遵循等时对比的原则,利用电测、岩心资料,以标准井为基础,作连井拉平沉积剖面图,从标志层、沉积旋回、沉积微相、砂体(油层)连通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完成了区块的对比及统层。认为五2西克下组S7层属扇三角洲沉积,主力油层为S47;该层北部砂体厚度大,分布面积较广,连通性好,向南向西则逐渐变薄,面积变小,连通性变差,横向变化大,分布零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