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5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中主要研究镍渣作为粗集料替代天然碎石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镍渣替代天然碎石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镍渣加入混凝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2.
美国页岩油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油是指以游离态、吸附态及少量溶解态赋存于泥页岩层系中的原油,目前已在美国实现商业开采,而我国页岩油研究起步晚,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 在页岩油一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美国海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总结了国内外在页岩油形成条件、储层特征、成藏机理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重要认识。 对中国和美国页岩油发育特征的系统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湖相暗色泥页岩分布广、厚度大、结构复杂,与砂质互层频繁;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较好,TOC 质量分数一般大于 2%,但成熟度普遍偏低(Ro 为 0.5%~1.2%);细粒碳酸盐和黏土矿物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大于 50%),储集物性较差;页岩油成藏主要受生烃条件(特别是成熟度)和储集条件控制,而在断陷等构造强烈地区还受保存条件的影响;混合岩性型和裂缝型页岩油总体显示好,勘探潜力较大,基质型次之。 建议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重点在页岩油赋存机理、微观孔隙结构、页岩油滞留成藏机理、构造保存条件、勘探评价体系和资源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3.
研究开发了1种新型的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反应的环流流化床反应器。通过对工业A催化剂和实验室自制的QCP-01催化剂的乙烯气相聚合反应评价及聚合物产品的颗粒形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环流流化床反应器具有聚合反应平稳、催化剂的聚合活性高、产品粒径分布均匀等特点,是1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反应器。  相似文献   
54.
探讨了甲烷氧化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并将其作为指示微生物, 以新都地区已知气田为例, 对微生物的勘探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气田范围内甲烷氧化菌等噬烃微生物存在明显差异现象, 甲烷氧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数量较高, 而气田外缘三种噬烃微生物的数量分布正好相反, 这和从新都气田地质特征角度分析的油气分布相吻合, 说明微生物地表油气勘探技术用于油气预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5.
为了弄清也门X区块下白垩统地层的沉积相特征和评价其潜在的含油气性,运用了地震相和测井以及地震层速度等综合分析手段,分析了区内下白垩统的沉积相,认为下白垩统主要为一套陆棚背景的陆源碎屑-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主要包括混积潮坪亚相、混积内陆棚亚相和混积外陆棚亚相,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区的西南侧含砂量大,离物源近,可作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56.
基于野外露头资料,通过旋回地层学、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运用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及化学风化指标数据序列,滤波输出记录在沉积物中的天文轨道参数,探讨天文轨道周期变化及火山活动对中上扬子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有机碳聚集的影响.研究表明,天文轨道周期驱动下的气候变化控制不同级次海平面波动,斜率周期调制的气候变化驱动海洋温盐循环,将位...  相似文献   
57.
��۶����غ��������浥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呈“上张下压”结构的南鄱阳叠合盆地,K2—E含膏泥岩区域盖层构筑了晚期的整体封闭保存体系,以P1m、P2l、T3a 为主体的海相烃源岩具备晚期生烃潜力和油气运聚成藏条件,造就了海相烃源沉积重建型含油气保存单元并可细分出7个含油气保存单元。通过油气成藏因素系统解剖,认为存在古生古储、古生新储两种油气成藏类型,输导体系直接影响油气成藏,以小型—微小型油气藏为主,P2l砂岩、P2ch灰岩、T3a砂岩和白垩系底砾岩是油气主要赋存目的层系。江埠—二甲村、向塘—前坊含保存单元勘探前景较好(ⅡB),值得加快浅层海相烃源油气藏探索步伐,位于余干北—鸣山西的对冲前缘构造带是浅层油气藏的现实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58.
页岩气钻探资料表明,滇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富气状况明显不如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由此严重影响其勘探部署决策,查明其原因是当务之急。为此,以页岩气钻井岩心为基础,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比表面积测量、低温液氮吸附等试验手段,分析了筇竹寺组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类型、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①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呈现出极为发育的以纳米级为主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发育黏土矿物层间孔、有机质孔、晶间孔、矿物铸模孔、次生溶蚀孔等多类型的基质孔隙,具有比表面积小和面孔率大的特点;②TOC、干酪根类型、黏土矿物和Ro是控制筇竹寺组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以Ro的影响最为明显,且在页岩达到过成熟状态后,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着Ro的增大而急剧减小。结论认为:已处于过成熟中后期的该区筇竹寺组页岩层,长期的地质作用过程和过高热演化程度严重制约了其微观孔隙发育,呈现微孔隙骤减和比表面积、孔体积明显较小的情形,不利于页岩气的吸附储集,由此导致该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富集程度不如龙马溪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青海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外大量工作,筛选出3组能够较好地改善试验区原油物性、提高驱油试验驱油效率并适应油藏环境生存的采油菌种对青海油田5口井进行了微生物单井增产处理,这些油井产量低,生产很不稳定,生产过程中出砂和结蜡严重,原油的粘度、比重和凝固点都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高达160918mg/L以上,地层温度33℃左右。微生物处理结果表明,油井见效率75%,日均产量增加8.53%到35.72%,油井热洗周期延长2.3倍以上,投入产出比达1:4.5微生物强化采油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杭州湾地区第四系覆盖区蕴藏着丰富的浅层生物气资源,气藏最大特点是埋藏浅、分布广、丰度低、规模小。文中对埋深大于60m的浅层气藏进行了浅层二维高分辨率地震AVO分析,AVO分析的实质就是分析地震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为了提高AVO分析的勘探效果,针对工区的地理、地震地质条件,在野外采集和资料处理中采用了以下措施:①采用改变观测系统的办法以减少跳炮现象。②资料处理中采取了初至折射波静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进行了细致的速度分析和真振幅恢复(TAR)处理;针对地层较平缓的特点,采用差分偏移。③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真振幅、地表一致性和去噪等处理手段。通过对工区7条新测线的角道集剖面进行细致的对比解释,并结合AVO属性剖面进行综合解释,发现了多处AVO异常,其与非地震物化探资料(如静电α法、遥感资料解释、微生物勘探资料)所反映的含气情况一致,证明文中所提方法是检测第四系浅层生物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