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1篇
无线电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某铅锌矿尾矿综合回收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铅锌矿老尾矿有用矿物含量高的情况,对尾矿再选进行相关试验研究,以探索合理可行的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尾矿再选综合回收Pb、Zn、Sn、Ag、In、S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结果对现场的生产和管理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深层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目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柴西北区)具备深层气藏形成的条件。柴西北区存在E1+2、E13、E23和N14套气源岩,其有机质丰度可达到中等到好;凹陷中心有机质类型以Ⅰ或Ⅱ型为主,凹陷边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4套气源岩在茫崖凹陷和大风山鼻隆局部范围均达到高过熟阶段;总生气量达到1 841.5×108m3。柴西北区深层主要存在碎屑岩储层和裂缝性储层,前者主要分布于湖盆边缘的冲积扇相、河流洪泛平原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相和滨浅湖相;后者主要分布于半深湖相。柴西北区深层存在3个生储盖组合,即:上生(E23—N1)下储(E23—E13)组合、下生(E23—N1)上储(N12—N22)组合和自生自储组合(E23—N1)。柴西北区深层区域性盖层主要是E23和N1湖泛时期形成的湖相泥岩。N12(23.5 Ma)以后,柴西北区深层构造圈闭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背斜和断背斜圈闭有油泉子、南翼山、油墩子和开特米里克。深层气运移主要以断层为输导层的垂向运移为主;背斜和断背斜构造圈闭一翼或两翼发育断层,对深层气的垂向运移非常有利。柴西北区气源岩生气期在23.5 Ma(N12)以后,而大多数构造也是该时期以后形成的,因此柴西北区气源岩生气期与构造形成期同步。应用模糊评价方法,结合专家经验认为柴西北区深层气Ⅰ类勘探目标为油泉子构造,Ⅱ类勘探目标为南翼山构造,Ⅲ类勘探目标为油墩子构造和开特米里克构造。深层气藏勘探的主要风险在于:①深层构造落实程度较差;②深层储层类型、分布和储层物性还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33.
低熟烃源岩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柴达木盆地涩北1井的2块钙质泥岩样品的饱和烃、芳烃和非烃馏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检测出微生物特征生标MPI和角鲨烷化合物,在非烃馏分中检测出不饱和脂肪酸、异构脂肪酸和反异构脂肪酸.样品所处的地温为30℃左右,古环境细菌发育.同时检测出的8,14-断藿烷和烷基酮系列是微生物对沉积有机质改造的产物.在微生物作用下,低熟源岩有机质发生大分子向小分子转化,强烈的去甲基过程,藿烷C31/32αβ22S/(22S+22R)值和甾烷C29ββ/(ββ+αα)值等参数出现异常.微生物对低熟源岩的生物降解作用,有利于烃源岩生成气态烃,且对其降解具有饱和烃>芳烃>非烃的特征.  相似文献   
34.
柴北缘深层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及有利勘探区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北缘具备深层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柴北缘广泛存在埋深>4 500 m,R_0>1.3%的中下侏罗统气源岩.发育中下侏罗统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扇、滨湖相砂体和第三系冲积扇、河泛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相砂体.存在路乐河组(E_(1+2))和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2套区域性盖层.深层存在潜伏构造、大型背斜和背斜两翼或古隆起周缘构造岩性圈闭,其中对潜伏构造和大型背斜构造比较落实.柴北缘生气期较晚,与圈闭形成史、储盖层发育史和断层发育史有较好的匹配关系,有利于深层气成藏和保存.柴北缘深层气藏勘探的风险主要包括气源岩的生气潜力和分布范围难以落实,深部储层的储集能力难以预测.深层潜伏构造带、冷湖构造带和鄂博梁-伊克雅吾汝构造带可作为近期深层气藏勘探优先考虑的目标,而冷湖构造带两翼和南八仙古隆起周边的构造岩性圈闭可列入深层气藏中长期勘探规划.  相似文献   
35.
采集了辽河盆地黄沙坨油田注水开采所利用的水源井水、处理后的水源井水、注水井水和生产井原油样品,脱附了其中的水溶气和油溶气,测量了其3He/4He,4He/20Ne和40Ar/36Ar,发现它们可以判识生产井水淹现象和水淹程度。研究表明:(1)黄沙坨油田水源井、处理后的水源井水及注水井中水3He/4He4、He/20Ne和40Ar/36Ar均具有大气成因的特征;(2)黄沙坨油田原油40Ar/36Ar误差范围内与空气值接近,说明原油遭受了水淹,40Ar/36Ar可以成为油田遭水淹的示踪剂,但它与4He/20Ne之间没有线性关系,因此不能反映油田受水淹的程度;(3)黄沙坨油田原油4He/20Ne和3He/4He大于大气值,且两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其不但可以作为生产井油层遭受水淹的示踪剂,也可作为油层遭受水淹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6.
柴达木盆地原油烃类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已发现的18个油田分布于柴北地区和柴西地区,且以柴西地区最多。两个地区原油的成因截然不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对采集于两地区13个油田的16个原油样品中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指示了西部原油形成于强还原咸水—超咸水湖相,北部原油形成于弱氧化淡水湖沼相;西部原油的母质主要为菌藻类,北部原油更多的来自陆源高等植物。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并结合碳同位素组成,将柴达木盆地原油划分为两大类7种次级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37.
同沉积构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沉积构造与生油凹陷的发育、储集相带的分布以及圈闭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同沉积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动力学机制、控制因素及研究方法的角度,综述了同沉积构造的主要研究进展,结果表明:①同沉积构造在剖面上的形态有“多”形、同向“Y”形、反向“Y”形及复合“Y”形等,在平面上多表现为平行状、弧形、雁列、羽状、马尾状等.②生长断层分析方法主要有生长指数分析法、落差法、垂直断距法、正断层拉张量计算法及滑脱深度计算法等;利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可以开展同沉积构造岩性、厚度以及顶部位移等方面的研究;随着技术的进步,同沉积构造的研究日趋从定性向定时、定量化发展.③同沉积构造形成的主控因素有岩石圈的走滑和伸展作用、沉积盖层的自身重力、沉积压实、高孔隙压力及塑性流动等.④在以上对同沉积构造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同沉积构造今后的研究需要从坡折带组合类型划分成因机制、同沉积构造的发育控制因素、逆牵引构造差异性及同沉积构造油气地质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8.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油砂资源最为丰富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对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甚少。依据油砂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以探明冷湖地区油砂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及成熟度。通过对柴北缘冷湖地区五号构造带古近系上干柴沟组8个油砂样品的质谱、色谱分析显示,油砂常规甾烷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ΣC21-与ΣC22+的比值为0.73~2.16,4-甲基甾烷与常规甾烷比值为0.051~0.143,反映母质来源为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源; C29ββC29 (ββαα)的比值为0.350~0.532, C29ααα-20SC2920(SR)的比值为0.397~0.493,TsTm的比值为1.106~1.148, C30βαC30αβ的比值为0.082~0.189,反映油砂样品已达到成熟阶段。伽马蜡烷与0.5C31霍烷比值较低为0.117~0.423,且升霍烷未出现翘尾现象,反映油砂源岩为淡水沉积环境。降新藿烷C29TS与C30重排藿烷较发育,说明其烃源岩与煤系有直接关系。该研究成果为冷湖地区油砂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国外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了近几年天然气地球化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的若干新进展,包括:①天然气作为地下动力成藏过程示踪剂的研究;②天然气同位素及其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③不同类型有机质成气的模拟实验研究;④油气之间同位素分馏的模拟实验;⑤非烃地球化学研究;⑥天然气同位素分馏理论研究;⑦深盆气研究和⑧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40.
以黄骅坳陷港西油田为例,测试并研究了原油中的稀有气体氦和氩同位素组成,并探讨了其示踪作用.研究表明:①港西油田6个未受空气污染原油样品具有幔源稀有气体介入的特征,其中氦气占介入稀有气体总量的139%~328%,平均为241%,说明港西油田具有幔源氦侵入的构造背景,且大地热流值较高,平均达750mWm-2;②据原油40Ar/36Ar的年代积累效应,推测港西油田油源应为第三系烃源岩;③注水是港西油田原油稀有气体受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对原油中的3He/442040Ar/36Ar和42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