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27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10篇
无线电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交联体系对高温封窜调堵剂成胶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合于高温油藏的封窜调堵剂在满足强度、经济性等性能要求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封窜调堵剂的封堵效果受到油层温度、地层水矿化度等因素的影响,油层温度越高,封窜调堵剂的稳定性越差。YT油田的油层温度为96℃,地层水矿化度为16150mg/L,为了防止CO2气窜,通过对封窜调堵剂交联剂加量的筛选,交联助剂及其加量的筛选,筛选出了适合YT油田的耐高温封窜调堵剂的交联剂和交联助剂。  相似文献   
22.
水溶性聚合物凝胶不成比例降低相渗透率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良好的选择封堵性能已成为评价堵剂的关键指标之一。为获知堵剂选择封堵现象的主导机理,设计了系列针对性流动实验,对油水通道分流、凝胶脱水和吸附滞留3个理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油粘度较低的条件下,油水通道分流理论不是选择封堵现象的主要机理;实验中未发现脱水现象;吸附滞留是选择封堵现象产生的主要机理。另外,后续水驱流速对选择封堵现象也有一定的影响,在0.8MPa恒压下水相和油相产出量之比为2.75:100,而在1.6MPa下则为9:100,流速越大,该现象越不明显,且流速的影响不能恢复,从而也证明了油流和水流通道中吸附程度的差异是选择封堵现象的主导原因。  相似文献   
23.
为考察剪切作用对不同结构的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分别研究了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和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0210溶液经过模拟炮眼剪切后的流度控制能力。结果表明,溶液中不同分子结构的聚合物经过模拟炮眼剪切作用后其流度控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炮眼剪切作用下,溶液中HPAM大部分分子链断裂,相对分子质量下降50%左右,分子链间缠结和堆积程度大幅度下降;而具有分子间缔合作用的HAP0210在溶液中的网络结构也受到破坏,相对分子质量下降30%左右,但仍能依靠疏水缔合作用在聚合物溶液中形成相互作用能力较弱的网络结构,使溶液表现出一定的抗剪切能力和较强的建立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4.
含水上升率与含水上升速度是反映油田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的综合指标, 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和预测开发指标的核心指标。基于甲型和丙型水驱曲线建立了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式, 指出水驱油田含水上升率至少有2种变化形态, 可以利用其变化规律来判断水驱曲线的应用条件; 分析指出含水上升率与含水上升速度之间为线性关系, 斜率为地质储量采油速度, 基于此建立了利用动态资料评价采油速度的方法, 并同时给出了含水上升速度与含水率及采油速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式, 可以用来评价含水与采油速度的高低。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理论关系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所得的研究成果对矿场应用和理论研究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5.
注入速度对疏水缔合聚合物剪切后恢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  秦妮  彭林  胡冰艳  叶仲斌 《石油学报》2013,34(1):122-127
针对渤海绥中36-1油田的实际油藏地层条件模拟设计了近井地带模型。研究了注入速度分别为5m3/(m·d)、10m3/(m·d)和20m3/(m·d)时,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疏水缔合聚合物2种不同分子结构的聚合物剪切后溶液性能恢复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黏度、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等不能恢复,而疏水缔合溶液经高速剪切后溶液性能可以恢复。在注入速度为5m3/(m·d)时,疏水缔合聚合物在近井地带最终黏度保留率为92.3,阻力系数保留率为43.7,残余阻力系数保留率为81.1,且随着注入速度增大,溶液的黏度、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降低。在注入速度为10m3/(m·d)时,黏度、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保留率分别为70.6、35.2、72.7。注入速度为20m3/(m·d)时,黏度、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保留率分别为55.6、26.3、55.8。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剪切后疏水缔合聚合物微观形态认为,疏水基团的缔合作用使得原本被高速剪切破坏的溶液网络结构重新生成。  相似文献   
26.
首先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APTES)在一定条件下接枝于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I-IR)进行测试表征,建立了一种用荧光胺定量检测功能化纳米SiO2表面氨基的方法,并通过优化实验建立该检测方法的测试标准.最佳检测条件为:室温下,激发波长380 nm、发射波长480 nm,荧光胺的丙酮溶液与磷酸盐缓冲液体积比1:5,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10.0,反应时间为10 min等条件下,荧光信号最稳定.采用该最佳条件下制定的标准曲线对功能化纳米SiO2微球进行检测,结果符合预期,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7.
在过硫酸铵((NH4)2S2O8)-亚硫酸氢钠(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下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磺酸(AMPS)/N-烯丙基油酰胺(CON)三元共聚物。最佳反应条件为:单体配比m(AM)∶m(AMPS)=9∶1,CON加量0.33%,引发剂0.4%,pH值为7,温度40℃,反应8h。对AM/AMPS/CON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和特性黏数(621mL/g)表征;当NaCl质量浓度为12g/L时,AM/AMPS/CON三元共聚物的黏度保留率能达到36.67%,当MgCl2,CaCl2质量浓度为1.2 mg/L时,共聚物的黏度保留率分别为48.24%,41.75%;温度为120℃时,AM/AMPS/CON三元共聚物粘度保留率达43%。  相似文献   
28.
克拉玛依油田三元复合驱相渗曲线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用稳定法测定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与油的相渗曲线时,用聚合物分子滞留条件下的碱、表面活性剂体系(AS)与油的相渗曲线来代替ASP驱油过程中的相渗曲线。研究了聚合物分子在孔隙介质中的滞留程度、体系的界面张力对相渗曲线的影响,将聚合物的作用归结为对不可动水相饱和度、油水相的相渗曲线高低的影响;将碱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归结为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来影响残余油饱和度及水相相渗曲线的高低,得出了聚合物的滞留程度与不可动水相饱和度、油水相端点相对渗透率值之间的关系曲线和界面张力与残余油饱和度、界面张力与水相端点相对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29.
树枝状分子驱油剂的合成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步法合成了聚酰胺-胺(PAMAM)端胺基树枝状聚合物,通过卤代烃与其端胺基反应得到了 4 种季铵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进行了表征。4 种季铵盐在岩心粉上的吸附等温线测定、界面性质评价(水溶液表面张力和对岩心润湿性的影响)和岩心流动实验表明:PAMAMC12 在中-低渗透地层、PAMAMC3 和PAMAMMe 在亲油的较高渗透地层具有良好的驱油性能。这为中低渗透地层驱油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HPAM溶液在油藏岩石中的物化参数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某油藏,用配方研究中筛选出来的聚合物,用岩心流动实验方法评价了聚合物的注入性,提出了“串联岩心实验法”对评价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性比传统的“多测压点长岩心实验法”简洁,方便。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在油藏岩石中的静态吸附规律,发现在低浓度段与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存在明显偏差。用“双段塞法”测定了聚合物在油藏岩石中的不可入孔隙体积和滞留量,为CMG-STAR模拟器提供了相关参数,并为该油藏实施弱交联聚合物调驱可行性研究和矿场试验提供了重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