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王明健  张训华  张运波 《特种油气藏》2012,19(6):17-21,141,142
受中生代以来多次构造运动的控制,临清坳陷东部在不同构造时期盆地性质也不相同。在对研究区进行地震解释基础上,分析了临清坳陷东部自侏罗纪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恢复了下—中侏罗统剥蚀量和原始地层厚度,并结合同一时期的断裂系统图对盆地发育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临清坳陷东部J1-2处于坳陷盆地发育阶段;地层剥蚀程度的强弱主要受自晚侏罗世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各种构造的控制,呈现剥蚀厚度呈NE向大小相间分布的规律;J1-2时期盆地整体展布方向为NE向,盆地展布主要受印支期所形成的挤压构造所控制。  相似文献   
32.
用敲击法通过传感器得到木材的应力波频谱,再将该频谱组合成木材的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自动判断木材是否有腐朽及腐朽发生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准确率高,是切实可行的一种自动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33.
韩波  张训华  杨金玉  裴建新 《高技术通讯》2007,17(12):1272-1277
对最新获得的东海120°~130°E、22°~33°N研究区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进行了解析延拓处理,采用的方法是分区进行不同延拓高度的解析延拓处理,即从浙闽隆起到东海陆架盆地区,进行上延20km处理;从东海陆坡到琉球弧前盆地区,进行上延10km处理;从琉球海沟到菲律宾海区,进行上延5km处理。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综合上延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同时利用该数据进行了莫霍面深度的反演,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延拓高度的增加,浅部异常压制增大,异常曲线更加圆滑,深部构造特征更加明显,东海布格重力异常自西向东的变化规律更加清晰。经过计算统计,分区计算处理方法可行,所得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34.
为了开辟后备油气基地,选取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内典型地震剖面进行构造演化分析,并结合成藏要素和成藏条件分析构造演化对二叠系油气成藏的影响,认为晚古生代以来的多期构造演化控制了二叠系油气成藏过程,使研究区东部和中西部发育不同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南部坳陷晚古生代以来共经历了4期构造演化过程;研究区东部二叠系烃源岩仅发生过1次生烃,中西部可能存在2次生烃;油气主要通过断裂和不整合面向周围圈闭运移;古近纪Ed—Es阶段构造活动剧烈,是圈闭的最终定型期,也是早期所形成油气藏的强烈改造时期;主要存在3种有利油气成藏模式.受构造演化和古地温梯度综合控制,研究区东部应重点寻找二叠系自生自储油气藏,而中西部应将二叠系生-中生界储、二叠系生-新生界储以及二叠系自生自储油气藏作为有利类型.  相似文献   
35.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交接区的东缘,是发育在华南陆块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对其开展中生代沉积、构造特征及演化的研究,对于全面了解华南陆块的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近几年最新采集的多道地震数据,对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盆地结构及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平衡剖面的构建与定量恢复,分析了构造演化史和盆地充填史.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盆地在中生代侏罗纪为基本不受断裂控制的大型拗陷盆地,在白垩纪为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在中生代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被动大陆边缘拗陷盆地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安第斯型主动大陆边缘岛弧隆升阶段和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西太平洋型主动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盆地阶段,最终奠定了新生代盆地发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36.
以往研究认为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暗色泥岩热演化程度普遍过高,制约了油气成藏,最新野外调查发现在浙西江山-桐庐地区存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围绕该相对低值区域,以浙西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分析结果为基础,分析了江山-桐庐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地质地化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该区荷塘组处于有利沉积相带内(深水盆地-陆棚相),具有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脆性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适中、微孔隙微裂缝较发育等特点,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藏物质基础。并以"高中找厚"(寻找高有机质丰度泥页岩沉积较厚区域)、"高中找低"(在普遍高热演化程度环境中寻找较低值区域)、"强中找稳"(在强构造背景中寻找地层稳定、埋藏较深区域)为原则,同时避开岩体以及岩浆活动较强烈的区域,优选出常山-开化地区为页岩气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37.
南黄海盆地发育厚度大、分布广的中生代—古生代海相地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然而受地质条件复杂、地震采集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影响,地震成像品质不佳的问题突出,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的进程。为了破解上述技术难题,通过开展科研攻关,形成了南黄海盆地中生界—古生界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综合解释等3项关键技术系列。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立体地震资料采集、 广角反射地震信号提取、广角反射波成像处理、地震综合解释等技术以及海上试验应用,获得了该盆地中部隆起和北部坳陷海相下构造层的有效反射和成像,满足了地质科学研究和地震成像的要求;②取得了对南黄海盆地海相下构造层分布、构造特征等的一系列重要新认识,为该盆地海相地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勘探指明了方向;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SDP-2科学钻探井位,在海相中生界—古生界中钻遇厚度较大的烃源岩和多套储层油气显示,证实了该项技术的可靠性。结论认为,该项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可以为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提供技术支撑,应用前景广阔,并由此坚定了在该盆地进行海相油气勘探的信心。  相似文献   
38.
针对注入水的水质影响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结合物理模拟实验,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不同注入水水质条件下,特低渗透油藏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注入水的水质对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在一定的水质处理条件下,可以通过减小注采井距或压裂措施,地低渗透油藏的动用程度,为特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对传统的部分体积插值算法和标准遗传算法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遗传算法搜索最大互信息以获得最佳配准参数.实验证明,该算法计算简单,配准速度快,具有很好的精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