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10篇
石油天然气   8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东濮凹陷长垣断层的生长特征与半地堑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长垣断层不同地质时期垂直位移分布特征,反演了长垣断层的生长过程,发现长垣断层是由南北两个断层段逐渐生长连接形成的,不同地质时期长垣断层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征。沙四期长垣断层表现为两个独立的断层段,沙三期断层段连接起来,但各断层段仍表现出独立正断层的位移分布特征,即断层段中央附近垂直位移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断层段分别控制半地堑,它们连接处表现出断层位移亏损特征,并在其近旁发育横向突起,起到分隔半地堑的作用。沙二-东营期断层段连锁形成统一的断层系统,沉降中心向长垣断层中央迁移,横向突起沉降,长垣断层上盘形成统一的半地堑。  相似文献   
22.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分流动单元求取储层渗透率的方法。考虑到层内不同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的差异,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的相关表达形式将有不可忽视的区别,因此针对不同的流动单元建立不同的解释模型;在建立渗透率模型后,通过与常规方法的误差比较,引出了两个新指标,对新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客观评价,从而确定该方法是否能够提高渗透率的解释精度。将新方法应用于大庆油田某区块时,渗透率解释精度得到了提高;而在塔里木油田某区块应用中,通过计算发现该方法并不适用于该地区。  相似文献   
23.
中国大中型气田断裂和砂体输导特征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63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输导通道分为6类:断裂、不整合、砂体、断裂-不整合、断裂-砂体、不整合-砂体。断裂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以断裂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约占大中型气田总数的55.56%。为更好地对比以断裂和以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的不同输导特征,利用天然气沿输导层输导速度的大小来反映天然气输导能力的强弱。对中国53个以断裂(包括断裂不整合)和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能力及天然气聚集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远高于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二者相差约4个数量级;断裂输导对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的贡献也大于砂体输导对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的贡献。图4表1参19  相似文献   
24.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储层预测的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准确性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预测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塔中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高精度的等时地层格架;根据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进行沉积微相精细分析,确定沉积微相的展布,发现砂岩、砾岩富集的沉积微相的展布规律和形态特征。在上述条件的约束下,建立了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并对于有利层位进行了流动单元研究。  相似文献   
25.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通过调研,将目前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分为开发地质学方法;油藏工程方法;测井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和微观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6个方面。介绍了每个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继续深入探索开发地质学研究方法;综合多学科理论知识,探讨新方法;“微观”和“宏观”齐头并进,从本质上研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机理。  相似文献   
26.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八道湾组湿地扇相砾岩储层岩性粗和非均质强等特点,综合各种地质、测井、化验分析及开发动态资料,优选出影响流体渗流的6项特征参数,将砾岩储层划分为E,G,M,P等4种流动单元类型.根据储层岩性、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分类评价.通过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平面图叠合分析,总结了不同流动单元剩余油的分布特点.E类流动单元储集渗流能力最好,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注入水易形成高渗通道,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G类流动单元储集渗流能力次之,分布面积大,为中等-弱水淹,剩余油相对富集,是下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7.
针对数学手段在解决地层流动单元划分方面的不足,采用了分层次的流动单元研究思路,对塔中油田塔中11油藏志留系潮坪相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研究。在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首先开展渗流屏障研究并确定出储层内连通体的分布。然后综合采用基于孔渗的宏观参数FZI和微观参数R35建立流动单元的聚类样本和判别函数,分别划分出取心井和非取心井的流动单元类型。最后根据单井划分结果,在储层结构模型的约束下,优选随机建模方法对流动单元的分布进行横向预测,建立了流动单元分布的三维模型。实践证明,流动单元分层次的研究方法在潮坪相地层中同样有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8.
高含水期水淹层的定量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讨论水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变化特征,然后结合实际资料,对关键井储层水淹级别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与储层非均质性和流体性质密切相关的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关键井的资料建立了用于遗传神经网络学习的样本。在此基础上,利用遗传神经网络(GA—BP)对此样本数据库进行训练,建立水淹层定量识别遗传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用此模型对进行未知储层判别,识别水淹层,划分水淹级别。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在油田高含水期定量识别水淹层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9.
水力裂缝的分布规律对致密砾岩油藏高效开发至关重要。通过对玛湖凹陷已压裂砾岩油区的水平取心井MaJ02井的岩心裂缝观察,剖析了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储层中水力裂缝的类型、产状、组系、开度、密度及支撑剂充填情况,明确了其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玛湖凹陷MaJ02井百口泉组岩心中发育的水力裂缝条数占总裂缝数的77.6%,走向为90°~110°,倾角为70°~90°。(2)研究区主要发育以走滑机制形成的剪切缝,占比为65.8%,其次为张应力形成的张性缝,占比为34.2%。剪切缝多成组出现,开度较小,多为全充填,裂缝面以“穿砾”为主,多条裂缝叠加而形成缝网破碎带;而张性缝多为单条出现,开度相对较大,裂缝面不规则,为全充填或半充填,裂缝面以“绕砾”为主。(3)研究区取心井与已压裂井距离越小,压裂段射孔簇间距越小,水力裂缝密度越大。在压裂工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泥质支撑漂浮砾岩相和前缘席状砂微相的裂缝相对发育,砂质含量越高,水力裂缝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30.
砾岩储层沉积微相研究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河凹陷冷东-雷家地区沙河街组发育一套以厚层、巨厚砾岩为主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储层近物源造成分选差且泥质隔夹层个发育,沉积微相若单纯应用砂泥比及自然电位、自然伽玛等测井曲线形态的传统方法则无法细分.在系统取心井单井相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测井声波、密度、中子交会建立了该区的岩性模型并依此进行了岩石相的研究.综合单井相及岩石相的研究成果,即以沉积环境特征及岩石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沉积微相的研究,并研究各沉积微相与物件及油气富集程度的关系,为预测有利的储集相带、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及储层综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同时也探索了一种砾岩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