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综合类   7篇
石油天然气   75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古近系层序结构与非构造圈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结构特征及非构造圈闭的发育规律。在该地区共识别出1个一级层序界面、2个二级层序界面和8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10个三级层序。依据层序界面结构特征,将层序界面分为T1型、T2型和T3型3种类型;依据层序地层结构特征,将10个三级层序分为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和四分层序4种类型。T1型和T3型层序界面之上有利于发育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T2型和T3型层序界面之下有利于发育不整合遮挡圈闭,三分和四分层序早期及二分和四分层序晚期有利于发育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2.
依据试油、物性、压汞等资料,利用多种方法求取了渤南洼陷古近系深层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与埋藏深度的定量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孔隙度差值和渗透率差值作为对比参数,探讨了沉积作用、地层压力和成岩作用对渤南洼陷古近系深层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湖底扇中扇辫状水道和扇三角洲前缘地层压力为中强超压、处于中成岩A1期为有效储层发育的有利因素,而近岸水下扇和冲积扇地层压力为常压和弱超压、处于中成岩B期和晚成岩期为有效储层发育的不利因素。总体上,沉积相带是形成优质有效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地层压力对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强于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廊固凹陷不同构造带沙四段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成岩演化序列及成岩阶段划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储层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及杂基重结晶作用等。河西务构造带岩石组分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成岩作用以强烈的压实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及碳酸盐胶结作用为主;柳泉-曹家务构造带岩石组分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成岩作用以长石、岩屑等的强烈溶解作用为主;旧州-固安构造带岩石组分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以及后期的杂基重结晶作用为主,见少量的碳酸盐胶结物。不同构造带储层成岩作用演化序列存在差异。研究区沙四段储层2 640 m以上处于早成岩B期,2 640~3 400 m处于中成岩A1亚期,3 400~4 250 m处于中成岩A2亚期,4 250 m以下处于中成岩B期。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古近纪控盆断层演化特征及盆地结构类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东营凹陷古近纪控盆断层形态经历了早期(基本上对应于古近纪孔店组沉积时期)板式、中期(古近纪沙河街组四段到沙河街组三段早期沉积时期)铲式和晚期(沙河街组二段到东营组沉积时期)坡坪式3个阶段的演化,而断层的活动强度存在迁移性。古近系裂谷盆地各演化阶段沉积地层的空间展布与主要断层的走向基本一致,断层活动控制了盆地的沉积作用,与边界断层的演化相对应。东营凹陷古近纪盆地经历了早期旋转半地堑、中期滚动半地堑和晚期复式半地堑3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心、显微薄片的观察,依据有机质含量、无机矿物组成、沉积构造等特征,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樊页1井的细粒沉积岩划分出11种岩相类型。利用常量、微量元素含量及特定元素比值的垂向变化,从古气候、古物源、古水深、古盐度和古氧化还原性5个方面对沉积环境的垂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层段发育的细粒沉积岩形成于半深湖-深湖、半咸水-咸水、相对湿润、还原-强还原的古环境条件,且环境的垂向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历了水体加深、盐度降低、气候由干旱转为湿润、强还原-弱还原-还原、陆源供给由多减少再增多的演化过程。5个沉积环境要素共同影响着岩相类型的垂向分布与组合特征。随水体加深,岩相组合中碳酸盐岩所占比重逐渐降低。不考虑重力流事件,岩石组分中石英、长石含量与水体深度、离岸距离、陆源碎屑供给量密切相关,从而影响粉砂岩及粉砂质细粒沉积岩的发育程度。高盐、强还原的水介质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多形成富有机质岩相。古气候的变化使其他古环境要素也相应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岩相类型的分布与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岩石物性测试、压汞测试以及试油结果分析等方法,对车镇北带古近系中深层储层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依据地质历史时期储层古压力和古流体的演化特征来探讨中深层优质储层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车镇北带古近系中深层储层塑性岩屑含量高,压实强烈,储层物性差,主要为超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和超压裂缝,也可见两者组成的复合型储集空间.中深层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主要有早期异常高压、早期油气充注和早期有机酸溶蚀作用,扇根砾岩原始物性差,以压实作用和灰泥重结晶作用为主,储层内部流体活动困难,溶解作用微弱物性差,储层类型为Ⅳ类,且随着埋深增加,Ⅳ类储层展布范围增加;扇中辫状水道储层原始物性好,抗压实能力强,早期有机酸可以大量进入储层产生溶蚀孔隙,在早期异常压力的保护下得到有效保存,并且早期油气优先充注储层物性好的扇中辫状水道储层,抑制后期胶结作用,中深层仍发育大量储集空间,储层类型主要为Ⅰ类、Ⅱ类和Ⅲ类,随埋深增加,Ⅰ类和Ⅱ类储层展布范围减小,Ⅲ类储层展布范围先减小后增加;扇缘薄层砂储层处于构造低部位,难以形成有效的早期油气充注,成岩作用以强烈胶结作用为主,储层物性差,储层类型为Ⅳ类.  相似文献   
17.
湖相细粒沉积岩纹层结构差异对可压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粒沉积岩纹层结构(如纹层发育程度、厚度大小、厚度差异性和连续度)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以及裂缝扩展的内在因素。通过对中国东部中生代-新生代的湖相细粒沉积岩开展研究,以常规三轴实验和断裂韧性实验为基础,结合图像分析和处理技术,分析了不同纹层结构与岩石力学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综合评价了湖相细粒沉积岩纹层结构差异对可压裂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细粒沉积岩的可压裂性指数与纹层数量、连续度呈负相关,但与纹层厚度方差、颗粒垂向分布方差呈正相关。纹层发育且连续性强的细粒沉积岩,其塑性较强,压裂缝以沿纹层界面或塑性纹层(黏土纹层或有机质纹层)扩展为主,裂缝易再次闭合,从而导致岩石的可压裂性降低。纹层厚度差异性较大、颗粒垂向分布均匀度较高的细粒沉积岩,其脆性较高,在压裂过程中易形成复杂有效的网状缝,从而提高岩石的可压裂性。此外,细粒沉积岩组分、颗粒结构以及成岩作用对可压裂性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合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是全球油气勘探的"三新"领域之一,整体低渗-致密背景下相对高孔/高渗的优质储层是深层—超深层勘探的甜点.勘探实践和研究表明,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深度为4~8 km)碎屑岩仍可发育原生孔隙主导型、次生孔隙主导型、孔-缝复合型和裂缝主导型优质储层;在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中,古生界储层以次生孔...  相似文献   
19.
试油法和束缚水饱和度法是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两种新方法.试油法是将有效储层和非有效储层对应的孔隙度、渗透率绘制在同一坐标系内,两者分界处所对应的孔隙度值、渗透率值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束缚水饱和度法是建立束缚水饱和度与孔隙度之间函数关系,取束缚水饱和度为80%时所对应的孔隙度值作为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值.两种方法在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应用效果较好,求取的3000~3200m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9%、渗透率下限为0.8×10-3μm2,与分布函数法、测试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试油法和束缚水饱和度法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物性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近岸水下扇为研究对象,在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定量计算的基础上,探讨了近岸水下扇不同亚相物性演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地区近岸水下扇内扇砂砾岩物性演化特征差异性及原因。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内扇亚相砂砾岩孔隙度随埋深降低的速率大于孔隙度下限值随埋深降低的速率,浅层发育有效储层,而深层不发育有效储层;中扇和外扇亚相砂砾岩在不同深度均发育有效储层。岩屑类型差异性控制了砂砾岩压实、胶结作用演化的差异性,进而控制了东营凹陷北带不同地区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内扇亚相砂砾岩孔隙度包络线低于孔隙度下限的起始深度的差异性,民丰地区和胜坨地区约为3300m左右,利津地区约为29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