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7篇
石油天然气   78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湖相细粒沉积岩纹层结构差异对可压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粒沉积岩纹层结构(如纹层发育程度、厚度大小、厚度差异性和连续度)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以及裂缝扩展的内在因素。通过对中国东部中生代-新生代的湖相细粒沉积岩开展研究,以常规三轴实验和断裂韧性实验为基础,结合图像分析和处理技术,分析了不同纹层结构与岩石力学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综合评价了湖相细粒沉积岩纹层结构差异对可压裂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细粒沉积岩的可压裂性指数与纹层数量、连续度呈负相关,但与纹层厚度方差、颗粒垂向分布方差呈正相关。纹层发育且连续性强的细粒沉积岩,其塑性较强,压裂缝以沿纹层界面或塑性纹层(黏土纹层或有机质纹层)扩展为主,裂缝易再次闭合,从而导致岩石的可压裂性降低。纹层厚度差异性较大、颗粒垂向分布均匀度较高的细粒沉积岩,其脆性较高,在压裂过程中易形成复杂有效的网状缝,从而提高岩石的可压裂性。此外,细粒沉积岩组分、颗粒结构以及成岩作用对可压裂性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
火成岩油气藏分类初探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火成岩分布、已发现火成岩油气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演化、火成岩分布、岩浆活动的特点,将盆地新生代岩浆活动史划分为两大旋回,并将火成岩油气藏分为抬升淋滤型、埋藏溶蚀型、构造裂缝型、火山碎屑岩型、火成岩体侧向遮挡型、接触变质型和超覆披覆型等7类。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详细探讨了各类油气藏在地层剖面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其岩性特点、储层物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23.
针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测试等技术方法,以盆地结构为约束条件,对东营凹陷低渗透储层特征及相对优质储层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断陷湖盆不同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结构、成岩作用、油气成藏及成岩演化等特征差异显著。②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控制作用,溶蚀作用和油气充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物性、延缓低渗发生时间,并在其综合控制下发育5种低渗成因储层类型。③储层与烃源岩侧接的陡坡带砂砾岩以压实作用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储层被烃源岩包裹的洼陷带浊积岩以溶蚀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储层与烃源岩远离的缓坡带滩坝砂以胶结作用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④沉积作用控制下的差异抗压实作用形成砂砾岩与滩坝砂储层整体低渗背景下的中-高孔隙度、中-高渗透率相对优质储层;成岩作用控制下的长石溶蚀增孔及储层润湿性改变,促进油气充注进而抑制碳酸盐胶结作用,形成浊积岩与滩坝砂储层整体低渗背景下的低渗、中-高孔隙度相对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24.
通过岩心、显微薄片的观察,依据有机质含量、无机矿物组成、沉积构造等特征,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樊页1井的细粒沉积岩划分出11种岩相类型。利用常量、微量元素含量及特定元素比值的垂向变化,从古气候、古物源、古水深、古盐度和古氧化还原性5个方面对沉积环境的垂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层段发育的细粒沉积岩形成于半深湖-深湖、半咸水-咸水、相对湿润、还原-强还原的古环境条件,且环境的垂向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历了水体加深、盐度降低、气候由干旱转为湿润、强还原-弱还原-还原、陆源供给由多减少再增多的演化过程。5个沉积环境要素共同影响着岩相类型的垂向分布与组合特征。随水体加深,岩相组合中碳酸盐岩所占比重逐渐降低。不考虑重力流事件,岩石组分中石英、长石含量与水体深度、离岸距离、陆源碎屑供给量密切相关,从而影响粉砂岩及粉砂质细粒沉积岩的发育程度。高盐、强还原的水介质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多形成富有机质岩相。古气候的变化使其他古环境要素也相应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岩相类型的分布与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25.
合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是全球油气勘探的"三新"领域之一,整体低渗-致密背景下相对高孔/高渗的优质储层是深层—超深层勘探的甜点.勘探实践和研究表明,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深度为4~8 km)碎屑岩仍可发育原生孔隙主导型、次生孔隙主导型、孔-缝复合型和裂缝主导型优质储层;在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中,古生界储层以次生孔...  相似文献   
26.
本文在对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火成岩分布、已发现火成岩油气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演化、火成岩分布、岩浆活动的特点,将盆地新生代岩浆活动史划分为两大旋回,并将火成岩油气藏分为抬升淋滤型、埋藏溶蚀型、构造裂缝型、火山碎屑岩型、火成岩体侧向遮挡型、接触变质型和超覆披覆型等7类。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详细探讨了各类油气藏在地层剖面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其岩性特点、储层物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27.
小波分析在深水砂砾岩和泥页岩地层层序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水厚层砂砾岩和泥页岩沉积地层缺乏标志层,地层划分困难等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以包含不同地质信息的自然伽马曲线和由声波时差曲线-电阻率测井曲线交会得到的ΔLogR曲线为对象,通过MATLAB软件对2类曲线分别进行db5小波变换,利用获得的能够充分显示深水砂砾岩和厚层泥页岩地层的内部旋回性结构的时频色谱图和小波系数重构曲线指导深水砂砾岩和泥页岩层序划分方法。以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永925井沙三中亚段-沙三下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和湖相泥页岩沉积为例,利用db5小波分析进行了长期、中期和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研究表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小波分析对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划分与传统方法吻合较好;ΔLogR曲线小波分析能够有效刻画厚层湖相泥页岩的内部结构旋回,对其层序划分具有良好的指导效果,对小波分析在层序地层划分中的应用是一个重要发展和补充。   相似文献   
28.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图像分析、物性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手段,在储层储集空间特征研究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霸县凹陷古近系中深层有效储层物性控制因素,总结了有效储层成因机制,建立了有效储层成因模式。结果表明,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相对含量以大于50%为主。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环境中杂基含量少,分选好,厚度大于2m的砂体是有效储层形成的有利物质基础。早期异常高压,抑制压实作用,保护原生孔隙,是有效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溶解作用对象以硅酸盐矿物为主,主要发生在较厚层砂体距泥岩最近距离大于0.32m的储层中,能够改善储层物性,对有效储层的形成起建设性作用。油气充注晚于硅酸盐矿物溶解,但早于晚期碳酸盐胶结,能够有效抑制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保护储层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是有效储层形成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9.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图像分析、压汞及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储层的成岩作用具有强烈压实、多期溶解、多期胶结和灰泥组分重结晶的特征。以“储层成岩作用演化序列—储层孔隙结构”为约束进行地质历史时期储层物性的恢复,确定不同亚相或微相、不同岩性储层的低渗形成时间,分析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低渗储层成因机制。分析发现,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存在5种不同成因类型的低渗储层:Ⅰ类储层为压实低渗特低渗、灰泥重结晶超低渗型;Ⅱ类储层为压实低渗、胶结特低超低渗型;Ⅲ类储层为压实低渗、特低渗型;Ⅳ类储层为溶蚀改善物性,压实胶结低渗型;Ⅴ类储层为压实低渗,压实胶结特低超低渗型。根据致密史—成藏史关系以及试油结果分析可知,Ⅳ类储层为高渗成藏—现今低渗型,勘探潜力最好,为好储层;Ⅲ类储层为中渗成藏—现今特低渗型,勘探潜力中等,为较好储层;Ⅴ类储层为低渗成藏—现今超低渗,勘探潜力较差,为中等储层;Ⅰ类和Ⅱ类储层分别为特低渗成藏—现今非渗型和中渗成藏—现今非渗型,勘探潜力小,为较差储层。  相似文献   
3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时期古湖泊为典型的碳酸盐型湖泊,发育丰富的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是风城组主要的盐类矿物,可以按照金属阳离子划分为Mg、Ca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Na碳酸盐(碳酸钠、碳酸氢钠)、过渡型碳酸盐(碳钠钙石、碳钠镁石、氯碳钠镁石)。3类碳酸盐矿物平面分布具有“牛眼”特征,表明蒸发浓缩是直接的成盐诱导因素。方解石、白云石主要分布在古湖盆的浅水平台区、湖盆的周缘浅水区。碳钠钙石、碳钠镁石、氯碳钠镁石主要分布在与碱矿互层的暗色沉凝灰岩层段。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主要分布在湖盆的凹陷中心。充足的HCO3-阴离子控制了玛湖凹陷古湖盆盐类矿物的沉淀,碳酸盐析盐序列表现为Mg2+、Ca2+首先与HCO3-结合,消耗殆尽后碱金属阳离子Na+与富余的HCO3-结合形成碱矿。早二叠世强烈的火山活动以及火山物质的矿物组成对碳酸盐矿物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岛弧型火山活动脱气提供大量的CO2,增加了大气的CO2分压,进一步提高了沉积水体HCO3-浓度。HCO3-的含量是控制碳酸盐矿物沉淀的决定性因素。另外,火山喷发的CO2气体增加了降雨的酸度,并加速了对基岩的风化以及对火山碎屑物质的水解。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纪-早二叠世形成的火山岩富含Na长石分子及Ca长石分子,K长石分子含量低。风城组火山碎屑物质也以富含Na、Ca为主。基岩的风化以及凝灰质的水解提供了大量Na+、Ca2+、Mg2+、金属阳离子,与HCO3-结合形成了风城组大量的碳酸盐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