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砂岩在酸溶过程中的岩石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和验证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过程和识别标志,我们进行了砂岩的酸溶模拟实验工作。本文主要说明在酸溶过程中砂岩的矿物成分,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结构的变化以及在酸溶铸体薄片中出现的各种溶蚀现象。并据此,对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双河油田厚油发育、层间及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开采动态复杂多变的特点,把流动剖面数据资料进行各种技术处理,综合应用于油田层系细分、剩余油分布研究、油水井措施制定、聚驱调整及井下技术状况监测等方面,解决了诸多认识上的难题。通过细分层系、井网加密和厚油层挖潜等重大调整措施,延长了油田的稳产期,提高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双河扇三角洲为高建设型的扇三角洲复合体,由于物源、流向比较稳定,继承性和规律性较强,总体表现为下大上小的迭瓦状退复式沉积。双河油田核三段储层砂岩沉积以后,经历了温和的地演化过程,在压实、蚀变、胶结、交代及溶解作用下,岩石矿物成分、孔隙结构等都相应的得到改造,使原始沉积特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砂悄岩类由于杂基少,孔喉较大,隙间水易于流动,压溶作用,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早期碳酸盐、铁方解石、铁石云石、重晶石的依序胶结和交代,次生孔隙的生成都比较明显,可以发育成良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14.
双河油田已全面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急需明确高含水后期开发地质工作内容和方向。回顾了双河油田开发地质工作历程,指出了开发地质工作必须紧密围绕认识开采对象而展开。总结了高含水后期双河油田开采的剩余潜力特征,从而提出了细分薄单层,在成片水淹区内找出众多含剩余油小片;加强基础研究,深化剩余油三维特征认识;推动精细油藏描述的计算机化进程,尽快投放矿场应用;积极探索剩余油挖潜方法,提高老油田水驱采收率的开发地质工作方向。只有按油田生产的规律开展各项基础工作,才能保持老油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