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22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81.
以马来酸酐和铵盐为原料,合成了聚天冬氨酸(PASP);以三氯化磷、乙二胺、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盐(EDTMP)。利用PASP和EDTMP开发了一种具有优良阻垢性能的新型聚天冬氨酸复配阻垢剂PASP/EDTMP。不同条件下,考察了PASP/EDTMP复配阻垢剂对硫酸钙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浓度对PASP/EDTMP的阻垢能力影响较大;该阻垢剂可用于高碱性水中,当体系pH值为10时,PASP/EDTMP浓度为6mg/L,阻垢率仍达85%以上;在50℃下,PASP/EDTMP的阻垢率均可达90%以上;并且在一定的PASP/EDTMP复配阻垢剂用量下,其可长期具有对硫酸钙较好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82.
以氯苯为溶剂,在氯化锌的催化作用下,苯甲酸与间苯二酚反应,制得酰化产物,再用浓硫酸磺化,合成了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2,4-二羟基-5-磺酸基二苯甲酮。确定了酰化反应的最佳条件:间苯二酚与苯甲酸摩尔比为1:2.5,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7h,催化剂与间苯二酚的质量比为3:20,酰化产品收率为90.2%;磺化反应最佳条件:酰化产物与浓硫酸的质量比为1:10,磺化温度为70℃,磺化时间为2h,磺化产物收率为94.0%。产物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证明为二苯甲酮类物质,可用做紫外线吸收剂。  相似文献   
83.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单轴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形变温度对GCr15SiMn钢的组织尤其是网状碳化物的影响。利用连续度系数来定量表征网状碳化物的连续程度。综合分析了形变温度对晶粒尺寸以及网状碳化物的连续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形变温度的升高,网状碳化物的连续性与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保持较好的一致性。网状碳化物的破碎程度随形变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综合考虑网状碳化物连续程度、晶粒尺寸以及变形抗力等因素,在轧后不控冷的条件下,GCr15SiMn的终轧温度宜定在800~850 ℃,其中以850 ℃为最佳。  相似文献   
84.
徐文欢  孙荣民  王存宇  周荣  时捷  曹文全 《钢铁》2012,47(11):63-68
 研究了两相区退火时间对中锰钢(0.1C-5Mn)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及扩孔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EBSD)对退火过程中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化进行了表征;通过拉伸和扩孔试验测定了不同退火状态下中锰钢的强度、塑性和扩孔率。研究表明,中锰钢在650℃下逆转变退火获得了含有大量奥氏体相的基体为超细晶组织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组织,强塑积(Rm·A)达到30GPa·%以上;奥氏体体积分数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加,但过多亚稳奥氏体对钢的综合成形性能不利。  相似文献   
85.
Q&P工艺处理钢的单轴拉伸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低合金马氏体钢经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淬火和配分)工艺处理后的单轴拉伸性能,并与传统QT(Quenching and Tempering,淬火+回火)工艺进行比较,分别用SEM和XRD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和残留奥氏体量的测量。结果表明,与QT工艺相比,在获得相同断后伸长率时,QP工艺处理的样品可以获得较高的抗拉强度,同时具有较高的加工硬化率和裂纹形成能。拉伸过程中,QP组织中新鲜马氏体强化基体,残留奥氏体协调变形、松弛应力、钝化裂纹,由硬基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的多相组织使QP工艺处理钢获得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配合。  相似文献   
86.
采用EBSD、TEM、XRD和万能试验机等对比研究了4种Fe-30Mn-10Al-x C (x=0.53、0.72、1.21、1.68,质量分数,%)低密度钢固溶处理后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含量的增加,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多,显微结构由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逐渐演变为单相奥氏体组织,钢的强度不断增加,而延伸率则先增加后减小。统计分析表明,奥氏体的应变协调能力高于铁素体,双相钢随着奥氏体含量的增加,延展性明显增加,强度略微增加;而对于单相奥氏体钢,随着C含量的增加,屈服强度明显增加,延展性变差,加工硬化能力显著降低,这是由于钢中κ′碳化物的析出造成的。  相似文献   
87.
通过SEM,TEM,EBSD和纳米硬度等多种手段对经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处理的低碳CrNi3Si2MoV钢中的马氏体进行了表征,并探讨马氏体在单轴拉伸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一次马氏体发生了C配分和回火析出现象,容易腐蚀;二次马氏体呈淬火态特征,由1个马氏体领域构成,板条尺寸较小,约为0.1—0.2μm,C含量和纳米硬度均高于一次马氏体,在变形过程中能够协同组织变形,起到强化作用,而氧化物夹杂和大尺寸的析出物是微裂纹产生和扩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为了研究奥氏体逆相变(austenite reverse transformation,ART)退火处理对Fe-Mn-C中锰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以ART退火处理1、10和360 min后Fe-5Mn-0.2C中锰钢为基础,利用XRD、SEM等手段对其显微组织进行表征,通过WE-300型拉伸试验机和ML-10型销盘式磨料磨损试验机对其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ART退火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在原奥氏体板条之间形核并长大,原始马氏体组织逐渐转变为铁素体-奥氏体板条交替分布的复合组织。随着ART退火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增加(由18.4%提高到 33.6%),Fe-5Mn-0.2C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磨性随着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强塑积由25 613提高到44 496 MPa·%,其耐磨性与目前广泛应用的ZGMn13耐磨钢、Hardox450耐磨钢和中碳马氏体耐磨钢相当。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C质量分数为0.6%~1.5%时Fe-30Mn-11Al-xC钢的微观组织,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850~1 150℃、0.1 s-1条件下试验钢的热变形行为和再结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含量增加扩大奥氏体相区并促进κ-碳化物析出行为,试验钢组织逐渐由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转变为奥氏体+κ碳化物;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使试验钢硬度和热变形抗力随C含量增加而增加,且固溶强化效果要高于析出强化;试验钢中κ-碳化物和B2相析出抑制了奥氏体相的再结晶行为,使得高C含量下的再结晶程度更小。  相似文献   
90.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Fe30Mn9Al0.9C钢进行不同变形温度(750~1 150℃)和不同应变速率(0.01~10 s-1)的热压缩试验,研究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是温度和速率敏感材料,随着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变形抗力逐渐降低,动态再结晶更容易发生;变形后获得奥氏体基体分布极少量不连续带状铁素体的组织,铁素体优先承担应变导致在变形初期发生流变应力随应变增加急剧下降的现象;构建本构方程,得到激活能值为399.534 kJ/mol;通过构建热加工图得到良好加工性能的工艺窗口为950~1 050℃、0.01~0.07 s-1和1 075~1 150℃、1~10 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