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7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Auto CAD平台的换热设备零部件三维造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在VisualC 6.0和ObjectARX2000的环境下,开发了换热设备零部件的三维造型系统,运用挤出,旋转和布尔运算等方法。在给定基本参数条件下,可自动创建换热设备零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修改设计参数。用户可以方便地修改三维模型。系统方便,省时,界面友好,运行可靠,实现了从数据到图纸的计算机参数化绘图。实践证明,系统为换热设备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前处理建模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设计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2.
后则思进 差则思变 新阳煤业已经走了46年的风雨历程,自1965年12月开工建设,1973年5月投产以来,先后经过两次改扩建,生产能力由120万吨/年提高到目前600万吨/年的规模.新阳煤业为低瓦斯矿井,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后退式综采放顶煤,主斜、副立混合开拓方式,现有两个生产采区和一个"三下"试验采区,配备两个综采队、一个综掘队、两个开拓队、一个回采准备队,到2011年9月底,矿井在册职工为4 219人(其中,132人为资源整合储备).  相似文献   
13.
曹海亮  陈猛  贾宝光 《化工进展》2014,33(9):2273-2278,2285
将热管技术应用于高放热搅拌反应釜,用椭圆截面热管代替矩形挡板。以糖精钠生产中酰胺化工序中的反应为依托,设计出新型热管搅拌釜。基于ANSYS中Fluent模块,编写热量源项用户自定义函数(UDF),以表征搅拌过程中釜内液体实际散热状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综合考察3个结构参数和搅拌转速对釜内最优温度持续时间、搅拌混合均匀时间等性能参数的影响。搅拌转速对釜内性能影响的权重远大于3个结构参数,就最优温度持续时间而言,搅拌器安装角度>热管中心线到釜壁距离>搅拌器下层桨到釜底距离;就搅拌混合均匀时间而言,搅拌器下层桨到釜底距离>搅拌器安装角度>热管中心线到釜壁距离。同时模拟出单个因素对搅拌釜性能的影响,并分别优选出热管中心线到釜壁距离为85mm,搅拌器下层桨到釜底距离为340mm,搅拌器安装角为0°,搅拌转速为240r/min。  相似文献   
14.
换热设备零部件三维造型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 ,在VisualC 6 0和ObjectARX 2 0 0 0的环境下 ,开发了换热设备零部件的三维造型系统 .运用挤出、旋转和布尔运算等方法 ,在给定基本参数条件下 ,自动创建换热设备零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 ,修改设计参数 ,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系统方便、省时 ,界面友好 ,运行可靠 ,实现了从数据到图纸的计算机参数化绘图 .实践证明 ,系统为换热设备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前处理建模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设计分析效率 .  相似文献   
15.
池沸腾换热表面的结构对其沸腾换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强化在较低表面过热度时池沸腾换热的性能,提出了新型梯形微槽道池沸腾换热表面,采用可视化实验方法研究了饱和温度下去离子水在该表面的池沸腾换热性能。结果表明:与光滑平面相比,梯形微槽道表面可以降低起始沸腾表面过热度;在相同表面过热度时,随着下底长度的增大、下底角角度的减小,梯形微槽道表面的热通量增加,换热能力增强。下底长度为1.2 mm、下底角度为45°的梯形微槽道表面具有最低的起始沸腾表面过热度(1.4 K);在表面过热度为8.3 K时,其热通量能达到1.2×106 W·m-2,为相同表面过热度时光滑表面的24.0倍。较大的下底长度和较小的下底角角度有利于增强梯形微槽道表面的池沸腾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6.
平板狭缝间C1~C4烷烃/空气预混射流火焰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平行平板狭缝间C1~C4烷烃预混射流火焰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壁面温度、狭缝间距、当量比、燃料种类等对火焰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高速相机获得了狭缝间的火焰图像。结果表明,随着狭缝间距的减小,火焰经历了稳定、脉动和熄火3个阶段。其中,火焰脉动发生在大于熄火间距的狭小范围内,其脉动频率随着壁面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对同一种燃料,当预混气当量比和壁面温度保持恒定时,火焰的脉动频率在脉动发生的区域内保持不变。对比C1~C4烷烃预混火焰的脉动频率及脉动火焰持续距离范围,发现甲烷预混火焰的均最小,而其他3种燃料则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切粒机的工作过程,指出了影响平稳运行的主要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三股水控制优化、压缩风优化、导流板优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一种基于布雷顿热力循环(Brayton cycle)的微燃烧透平发电系统,其关键部件微透平运用VC[HT5,5"]+[KG-*3]+[HT5K]6.0和Object ARX工具二次开发AutoCAD设计而成,直径14mm,由电火花加工工艺(EDM)制造。介绍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制造、集成过程及关键技术。对系统的冷态和热态性能进行了测试,获得最高62000r/min的转速,17.2V的线电压,1.35W的电功率以及1.12%的热电转化效率。阐述了微燃烧透平发电系统中的基本科学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  相似文献   
19.
微燃烧透平发电系统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制了一种基于布雷顿热力循环(Brayton cycle)的微燃烧透平发电系统,其关键部件微透平运用VC++6.0和Object ARX工具二次开发AutoCAD设计而成,直径14mm,由电火花加工工艺(EDM)制造。介绍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制造、集成过程及关键技术。对系统的冷态和热态性能进行了测试,获得最N62000r/min的转速,17.2V的线电压,1.35W的电功率以及1.12%的热电转化效率。阐述了微燃烧透平发电系统中的基本科学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直径35 mm、高度2 mm光学可视的定容燃烧腔内,实验研究了常温常压静止乙烷/空气、丙烷/空气和正丁烷/空气预混气在燃烧腔中心由电火花点燃后向外传播的火焰传播特性。结果表明:3种燃料空气混合气可形成火焰传播的当量比范围不同,范围由大到小排序为乙烷>丙烷>正丁烷;3种燃料均存在由光滑火焰面向褶皱火焰面转变的传播形态;在微型定容燃烧腔内,3种燃料的火焰传播速度均低于常规尺度下定容燃烧弹内火焰传播速度,且火焰传播速度随半径增加而减小;随着当量比增加,火焰锋面容易出现褶皱和断裂现象,在高当量比情况下,火焰传播会出现短暂停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