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准噶尔盆地已发现较多与火山岩风化壳有关的油气藏。以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为例,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及测井等技术,分析石炭系风化壳发育规律,明确研究区石炭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顶部发育黏土层、水解层和淋滤层共3层结构的风化壳;风化时间决定风化壳的厚度,古地形控制风化壳结构层的完整性,岩性和断裂影响风化壳的局部变化。风化壳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有:①淋滤层中的各类火山岩均可以成为有利储层。②黏土层与水解层是风化壳型地层圈闭的有效盖层。③淋滤层与上覆砂体是风化壳内部油气藏的重要横向输导层。受风化壳结构控制,研究区石炭系具有断层-毯砂、断层-淋滤层及断层-毯砂-淋滤层共3种输导方式,油气主要富集于毯砂-淋滤层错断对接区、近断裂带及毯砂-淋滤层超覆对接区。  相似文献   
22.
断-压双控流体流动与油气幕式快速成藏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郝芳  邹华耀  方勇  曾治平 《石油学报》2004,25(6):38-43,47
通过对超压的成藏物质效应和能量效应分析,系统论述了超压盆地油气幕式快速成藏机理。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使深部源岩和时代较老的源岩与较年青的源岩(准)同时保持在有利的生排烃阶段,而超压伴生的流体排放延迟使深部超压源岩在不同温度、成熟度条件下生成的烃类在晚期集中排放,两者的共同作用增加了有效源岩的层位和体积,进而增大了晚期源岩的累积排烃速率,为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超压可以引起未变形地层的水力破裂和超压流体的初次排放;超压流体的二次排放受超压和断裂特征的共同控制,即断压双控流体流动。超压的成藏物质效应和能量效应决定了新构造运动(或晚期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油气快速成藏:①油气成藏由多幕次流体充注完成,每一幕次包括稳态汇聚期和瞬态充注期;②油气成藏速率异常高,大型油气田可在0.1Ma内形成;③构造活动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具有建设性作用,晚期构造(或新构造)控制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23.
郯庐断裂带控制了渤海东部凹陷、凸起的形成、演化,也控制了烃源岩、储盖层及圈闭的展布,进而影响了渤海东部地区油气的性质。郯庐断裂带在渤东地区的强烈构造作用,使得该地区油气勘探变得很复杂,同时也使得油气性质变得更加难以进行分类。因此,准确分析该地区的构造作用方式,特别是渤海新构造的晚期运动方式,以及断裂带对该地区地层油气的影响方式,有助于准确分析郯庐断裂带对渤海湾地区油气成藏的影响,有助于今后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24.
流体包裹体分析一直是研究油气成藏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对于油气成藏期次、运移、油气充注历史和地质构造等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随着应用过程的复杂,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但是很少有统一的思想,这对于有机包裹体以后的运用带来了困难。在研究使用有机包裹体方法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中出现问题基础上,尝试分析其中的相关因素,同时说明了如何运用有机包裹体解决油气成藏期次分析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有机包裹体方法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流体包裹体分析一直是研究油气成藏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对于油气成藏期次、运移、油气充注历史和地质构造等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随着应用过程的复杂,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但是很少有统一的思想,这对于有机包裹体以后的运用带来了困难。在研究使用有机包裹体方法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中出现问题基础上,尝试分析其中的相关因素,同时说明了如何运用有机包裹体解决油气成藏期次分析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中国沉积盆地非烃气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烃类气体的成因分析,已成为有机说和无机说争论的焦点。本文从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方面,对非烃气组分如CO2、N2以及稀有气体的成因进行分析。非烃气组分成因类型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烃类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成藏有着很大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从反面论证油气成藏所必须兵备的“储、盖、保”条件,对于油气源的判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博格达山周缘芦草沟组沉积演化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结合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芦草沟组的沉积环境、沉积相类型及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发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沉积环境以淡水—半咸水贫氧弱还原条件为主;芦草沟组岩性以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为主,储层物性与沉积微相类型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受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更优,且临近烃源岩,溶蚀孔隙较发育,为有利储层沉积相带。该成果可为研究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压扭性叠合盆地,盆地内发育2套含油层系,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地史时期历经印支、燕山与喜山3次主要的构造断裂活动及3期主要的油气充注过程;盆地中部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油气分布关系复杂。为明确研究区油气富集规律,文中以油气成藏期次为主线,通过古构造恢复,剖析地质历史时期3个关键时期的油气充注特征,动态分析了各时期断裂输导体系、不整合面、异常高压,以及烃源岩成烃演化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建立了地质历史时期油气充注与调整过程的演化模式,明确了不同时期油气充注过程的成藏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9.
准中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侵体系域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受盆地构造面貌控制,该区主要发育岩性圈闭。研究区主要烃源岩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二叠系暗色泥岩,储层发育多套多类型储盖组合;走滑断层作为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古构造低势区控制了油气的运移方向,有利方向上的岩性圈闭控制油气富集。准中1区块深洼区岩性圈闭具有二叠系源岩供烃、花状油源断层垂向输导、低势区岩性圈闭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下一步勘探应重点考虑油源断裂与古构造匹配良好的岩性圈闭发育区。  相似文献   
3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圈闭含油性量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圈闭总体上具有分布广、埋藏浅、圈-源距离较远、圈闭含油性差异大等特点。圈闭含油性主要受控于断层-砂体(断-砂)输导体系的输导性能、油气运移距离、储-盖物性差等因素。其中,断层、砂体的输导性能分别可用断层启闭指数、砂体输导指数进行表征,油气运移距离可用圈-源平面距离表征,圈闭储集性能可用遮盖层与储集层孔隙度差值进行表征。圈闭是否含油取决于断层-砂体输导指数是否超过临界值,圈闭含油程度与断层-砂体输导指数、圈闭储-盖孔隙度差呈较好正相关关系,而与圈-源平面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在圈闭含油性与单因素关系分析基础上,通过多因素综合,建立了超剥带圈闭含油性多参数拟合关系式,应用结果表明,该拟合关系式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较高,可用来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圈闭含油性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