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0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亚莉军医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平和可亲,丝毫没有高干子女的那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矜持和孤傲。李军医的父亲李克义是解放战争期间的战斗英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贵州省总队的首任总队长。生前为维护云贵地区的社会安定做出过重大贡献。1我是一名普通的军医,我的这段参战经历反映了我军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上世纪末发生在祖国西南边疆那场维护  相似文献   
42.
针对云南大叶种茶的特点,根据高品质γ-氨基丁酸绿茶加工所需要的最佳工艺条件,结合真空处理原理,对γ-氨基丁酸茶加工关键设备及PLC规模化控制设计进行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γ-氨基丁酸茶加工关键技术设备,为γ-氨基丁酸茶自动化加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3.
首先采用了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然后用强碱对制得的氧化石墨烯进行改性处理,利用水热反应的条件制备改性的氧化石墨烯,来研究改性过的氧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性能。通过进行控制变量,研究了亚甲基蓝溶液浓度的大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剂的加入量的多少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和吸附时间的长短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等强碱的改性对氧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揭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不同层间细菌群落结构及优势细菌。方法实验样品为大理南涧无量山系晒青毛茶原料及发酵阶段茶样与出堆茶样。通过运用16Sr DNA技术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不同层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及优势细菌进行研究。结果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丰富,茶堆的上、中、下3层主要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包含欧文氏菌属、无色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鞘氨醇杆菌属、短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等7个菌属。其中欧文氏菌属、鞘氨醇杆菌属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不同层间所占比例都相对较高。检测的7个主要菌属在发酵14、28、42 d不同时期各层间所占比例变化较大。结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不同层间细菌群落结构及优势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5.
洮儿河冲洪扇区农业生产主要水源为地下水,地下水能否可持续利用,对保障该区的生产安全尤为重要。本文从制度建设入手对农业用水如何有序开采进行了论述,并就如何保持冲洪积扇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6.
为探明人工发酵过程对紫娟(熟茶)挥发性风味的形成作用,以同一批从原料入堆(0 d)到发酵结束(42 d)的7 个紫娟(熟茶)加工阶段样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共鉴定出7 大类92 种已知挥发性成分:醇类、酮类、醛类、碳氢化合物、酸类、酚醚类和含氧杂环化合物。经发酵后,紫娟茶的香气丰富性增强。通过相关性分析,7(F1)~35 d(F5)的过程,是紫娟(熟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香气定性结合感官审评分析,脱氢芳樟醇、β-石竹烯及甜没药烯是紫娟茶类辛香的标志性贡献物;发酵过程中产生发酵独有的坚果香——苦杏仁香(苯甲醛)、动物香——奶香(对甲氧基苯乙烯)及微生物发酵气味;花香、果香及辛香的紫娟晒青经发酵形成紫娟(熟茶)花香(紫罗兰花、玫瑰花)、甜香、温和木香及微弱辛香的香气特征。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紫娟(熟茶)发酵风味香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关系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为实现普洱茶清洁化生产,研制普洱茶发酵罐,对发酵罐的设计原理、工艺结构进行阐述,并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利用组合试验设计对发酵罐的3个可控因素(潮水量、菌种、翻转周期)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各因素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提出普洱茶发酵罐合理工艺设计参数以及发酵过程中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8.
采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新、废触媒及过程中可能的汞流失点进行测量,基本掌握了触媒中汞的流向,为汞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参照,对研发新的除汞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普洱茶(熟茶)发酵过程各层间真菌群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真菌类微生物在普洱茶熟茶固态发酵中的类群特点和变化规律,以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普洱茶熟茶大规模生产中的各阶段不同层次共计22个样品的真菌多样性及群落变化。在整个固态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真菌10门(Phyla)、122属(Genera),在属水平上占据优势的真菌菌种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Blastobotrys属、根毛霉属(Rhizomucor)、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假丝酵母属(Candida)、青霉属(Penicillium)、Rasamsonia属。结果表明,原料中的真菌类群与实际固态发酵开始后的真菌类群占比存在较大差异,真菌类群呈现集中性,前期以Aspergillus占据绝对优势,后期则以酵母类的Blastobotrys属占据优势地位。不同层间优势菌属基本一致,但相对含量、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固态发酵上层最优势菌属演替速度高于中、下层。  相似文献   
50.
目的 通过对3种紫芽茶进行挥发性物质成分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感官审评,总结紫娟茶及紫芽茶的香气特征,比较引种紫娟茶之间的品质差异。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的紫芽茶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并结合气味活度值(odour activity value, OAV)对3种紫芽茶主要贡献香气的物质进行比较分析其香气特征差异。结果 (E)-Β-罗勒烯、(+)-柠檬烯、β-紫罗酮、芳樟醇为紫芽茶中的主要呈香物质;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表明紫娟引种海南之后香气更加浓郁纯正。结论 紫娟茶干茶条索粗松靛青,汤色靛青明亮,香气浓郁、纯正持久、花果香特显;紫芽茶干茶条索匀整靛青、汤色靛青带紫、香气浓郁花果香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