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55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介绍了减粘裂化工艺发展的一般过程。最早的减粘裂化工艺为下流式反应塔减粘裂化 ,60年代上流式反应塔减粘裂化的开发推动了减粘裂化工艺的发展。临氢减粘及供氢减粘裂化工艺有效地抑制了生焦反应 ,提高了反应的苛刻度及裂化深度 ,使减粘裂化工艺成了重油改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减粘裂化工艺虽然起步较晚 ,但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我国目前有高桥、广州等十余套减粘裂化装置。延迟减粘裂化以及上流式缓和减粘裂化等工艺的开发都标志着我国减粘裂化工艺技术的进步 ,但我国减粘裂化装置属于常规减粘裂化工艺类型 ,装置的轻油收率低、结焦严重等问题比较突出。还探讨了我国减粘裂化工艺发展的趋势。我国氢源相对匮乏 ,因此发展临氢减粘裂化工艺关键是寻找廉价的氢源。供氢减粘避免了氢气来源的问题 ,但开发出效果好、来源广泛的工业供氢剂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碱处理微孔分子筛制备介-微复合分子筛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孔-微孔复合结构分子筛表现的优良的协同作用和催化吸附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重视。重点综述了利用NaOH碱液处理不同微孔分子筛合成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制备过程中不同因素对于介孔和微孔形成的影响。展望了这种利用碱液处理一元孔结构得到两元复合分子筛在催化和吸附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3.
房斌斌  李会鹏  赵华  蔡天凤  周旭 《当代化工》2012,41(7):687-690,694
采用后合成法合成了HY-SBA-15复合分子筛,并以其为载体,负载不同比例的磷钨酸(HPW)制备催化剂.用XRD对HY-SBA-15复合分子筛及HPW/HY-SBA-15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磷钨酸的引入并没有改变复合分子筛的介孔结构,但会使其衍射峰的强度有所降低.以硫含量为500 μg/g模拟油进行氧化脱硫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磷钨酸负载比例、剂油比、氧化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脱硫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磷钨酸的负载量为20%(质量分数),活化温度为300℃时的HPW/HY-SBA- 15催化剂效果最好,在模拟油用量为30 mL,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90 min,剂油比(催化剂与模拟油的质量比)为0.02,n(H2O2)∶n(S)=8,无水乙醇用量3 mL的条件下,脱硫率可达95.7%.  相似文献   
24.
通过碱溶液处理硅铝比为25的Hβ分子筛,得到多级孔Hβ分子筛。通过XRD、BET、FT-I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碱处理并没有改变分子筛的晶体结构,且碱处理后的分子筛具有更大的介孔结构,提高了传质效果。以苯甲醚与乙酸酐酰化反应为探针,测试碱处理后Hβ分子筛的催化效果,0. 2 mol/L Na OH溶液处理得到的催化剂酰化反应效果最好;以此催化剂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120℃、催化剂质量为2 g、反应物摩尔比为1. 5的条件下,催化效果最佳,此时,苯甲醚转化率为89. 27%,选择性为97. 2%。  相似文献   
25.
含磺酸基介孔分子筛SBA-15-SO3H催化合成油酸乙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热法直接合成含磺酸基的介孔分子筛SBA-15-SO3H。以油酸和乙醇为原料催化合成油酸乙酯,进行了不同催化剂的对比实验以及催化剂组成、反应温度、酸醇物质的量比和催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的考察。得到最佳反应条件:温度130 ℃,n(酸)∶n(醇)=1∶2.5,反应时间4 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0%。  相似文献   
26.
固载杂多酸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固载型杂多酸作为一类新型固体酸催化材料,与传统的质子酸催化剂相比,其优点突出,已应用于炼油技术、化工和精细化学品的合成领域.文章对固载型杂多酸催化剂的重要性质和近年来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采用后合成法制备复合分子筛Y/MCM-41,并以其为载体,用活性组分硝酸镍对其改性,制备Ni-Y/MCM-41催化剂,并利用XRD、BET、N2吸附-脱附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分子筛同时具有微孔分子筛Y沸石和介孔材料MCM-41分子筛的特征。以硫质量分数为300μg/g的模拟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实验,考察了Ni离子的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镍的负载量为10%,模拟油用量为20 m L,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80 min,剂油比(催化剂与模拟油的质量比)为1∶70,V(H2O2)/V(油)=0.03时,脱硫率可达86.53%。  相似文献   
28.
以316LN奥氏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温度(室温和液氮)下对其进行轧制变形实验(变形量30%和90%),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微力拉伸试验机等对其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变形条件下316LN奥氏体不锈钢均可发生形变诱导马氏体转变,且马氏体体积分数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加,同一变形量下深冷轧制态马氏体转变量显著高于室温冷轧态。深冷轧制比室温轧制更有效地加速马氏体转变,可使奥氏体组织完全转化成马氏体的同时将其细化至纳米级别。深冷轧制态下的强度和硬度均高于室温冷轧态,但其伸长率低于室温冷轧态,拉伸断口形貌从典型的韧性断裂向韧性和准解理混合型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29.
2006年的最后一天,在古丈县红石林镇花兰村,笔者看见一位名叫祁明强的烟农正忙着给一种新型烤房——热风循环自控烤房的外墙刮灰。他说这种  相似文献   
30.
制备了介孔磷钨杂多酸催化剂HPWA/SBA-15,用XRD、FTIR和BET等方法进行表征,并用于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结果表明,介孔磷钨杂多酸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其催化性能与介孔杂多酸催化剂优良的扩散性能和均一的质子酸特性有关,在活性组分负载质量分数为35%、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7 h、n(醇)∶n(油)为16∶1和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5%条件下,生物柴油收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