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5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40篇
无线电   1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修正DUPUIT临界产量公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东河1井的生产过程及系统试并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由此建立了产油量、油压与油嘴直径以及油管动压头损失与产油量之间的关系式。应用这些关系对油井产状、油层动用厚度及泄油半径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3.
用椭圆方程生成的数值网格是一种贴体网格;传统的网格生成方法需求解一组非线性的椭圆型偏微分方程,非线性椭圆型方程的求解非常困难且精度以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用求解线性的椭圆型方程直接生成贴体网格”的新方法;新方法简单且易于实现,并从理论上克服了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因此,它对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油井探测半径的精确计算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油井探测半径计算公式是一个近似公式,形式上不能进行叠加计算,许多复杂问题得不到解决;新的油井探测半径的精确计算公式,可以进行油井探测半径的叠加计算,还解决了传统公式存在的所有缺陷,更能计算复合地层的探测半径,显示了该公式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长水平井的产能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水平井是指水平段长度远小于泄油区域尺度的水平井,若水平段长度与泄油区域尺度基本相同,则为长水平井。目前的水平井产能公式都是针对短水平井而提出的,不适用于长水平井。采用等效渗流阻力法,推导了长水平井的产能计算公式。不能用长水平井的产能公式计算短水平井的产量,否则,会高估油井的产量。长水平井产能公式的计算结果为水平井公式计算结果的下限值。  相似文献   
56.
岩石的应力关系方程是,外应力为骨架应力和流体压力的孔隙度加权平均值。应力关系方程适合于油藏的任何状态,而不是只适合于原始状态。由于岩石的骨架应力不好测量,因此,人们通常并不使用岩石的应力关系方程,而是直接使用有效应力形式的关系方程。常用的有效应力方程为Terzaghi方程和Biot方程。由岩石的应力关系方程导出的岩石压缩系数理论计算公式,呈现出了正确的逻辑关系,即孔隙度越大,压缩系数就越高;而且,当孔隙度为0时,岩石孔隙压缩系数的数值亦为0  相似文献   
57.
岩石压缩系数对油藏动态储量计算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油藏动态地质储量的计算结果受生产数据、油藏测压数据以及岩石和流体物性等参数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岩石压缩系数对储量计算结果的影响。目前确定岩石压缩系数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测量法和Hall图版经验公式法,由于Hall图版由实验值统计而来,因而这两种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用Hall图版确定的岩石压缩系数明显偏高,且Hall图版错误地显示了岩石压缩系数与孔隙度的逻辑关系,因而都是一些错误的数值。用笔者提出的岩石压缩系数与孔隙度的关系曲线确定的岩石压缩系数一般都较低,.本文算例表明,用不同方法确定的压缩系数对储量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岩石压缩系数的数值通常较小,建议今后的油藏工程研究中,忽略岩石的压缩系数,以免对动态储量的计算结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压力系数是油气藏评价的基本参数,可以用来评价油气藏的压力状态。但是,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或高油气柱油气藏,用传统方法计算的压力系数会出现较大偏差。研究了压力系数计算出现偏差的原因,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主要是静水压力的计算出了偏差,把计算起始深度由地面改为潜水面,即可消除计算偏差。对于高油气柱油气藏,选取油气柱中部深度计算压力系数,即可消除计算偏差。油气藏压力—深度关系曲线的截距值,即油气藏流体流到地面的剩余压力,定义为油气藏流体的自喷系数,自喷系数越大,油气藏流体的自喷能力就越强。  相似文献   
59.
采油速度对油水界面上升和底水锥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底水锥进和油水界面上升是影响底水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采油速度对底水锥进和油藏界面上升速度的影响,文中采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油藏开发过程进行了研究。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采油速度越高,油井的见水时间就越早,油水界面的上升速度就越快,油井的含水率上升就越快,油井产量的递减速度就越快。同时,井底附近的油水界面上升速度快于外边界处,因此,采油速度是影响油井产水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合理的采油速度,既能满足油藏产能的要求,又要得到最大的采收率,旨在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0.
油气运移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油气运移研究定性的内容较多,定量的内容较少,且一直没有建立起油气运移时间的计算公式。油气运移,实际上就是油气在岩石中的渗流过程。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时间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油气运移的时间都很短,与漫长的地质时期相比可谓一瞬,因此,油气运移时间不是制约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气水或油水分异调整和平衡的时间亦都很短,气水倒置或油水倒置难以维持。运移之中的油气十分分散,且丰度极低,不具有开采价值,目前开采的油气藏都是运移完成之后的油气聚集。应用油气运移时间的计算公式,可定量研究地层的油气运移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