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9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1.
川东北开江-梁平陆棚两侧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东北环开江-梁平陆棚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该地区储层分布极为复杂,储集性差异很大。为此,基于前人已有工作,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综合地震、测井、岩相、露头及薄片等资料,对飞仙关组储集地层特征进行了描述。以层序体系域为单元,在单井高频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等时、动态地揭示了滩体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以普光、元坝两个典型区块为代表,建立了开江-梁平陆棚两侧飞仙关组储层的精细结构模式。研究表明,普光区块储层纵向上可连续发育,横向上有较好的连续性,储层的孔渗性相对较好;元坝区块储层纵向厚度较小,往往靠高频层序的上部和顶部发育,储层总体孔渗性较差。进一步在层序框架内探讨储层的发育分布,对该区域飞仙关组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受沉积相的影响,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广泛发育.依据岩心、岩石薄片、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锶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资料的研究,探讨认识了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岩溶作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塔中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23.
对任意的正整数n,φ(n)和Zw(n)分别表示关于n的Euler函数和伪Smarandache无平方因子函数.利用初等和解析的方法,研究Euler函数和伪Smarandache无平方因子函数的混合均值问题,并给出一个渐近公式.  相似文献   
24.
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研究区岩石类型和测井曲线所反映的沉积旋回以及叠置结构 等的综合分析识别,将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 个三级层序、11 个四级层序及20 个五级层 序。通过关键界面的控制作用,以及低频层序对高频层序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区内飞仙关组三级层序及高频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25.
鞍形白云石通常由热液作用形成,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广泛发育的鞍形白云石也被许多学者归为热液作用成因,并由此将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归为热液成因储层。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些鞍形白云石的成因,并为储层研究提供指引,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鞍形白云石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较深入地开展了雷口坡组鞍形白云石研究。研究指出区内雷口坡组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鞍形白云石;构造裂缝内的鞍形白云石在阴极射线下发亮桔红色光或不发光,氧同位素值相对较高、富集稀土元素、并具负Eu异常、锶-钾-铁-锰含量较高,明显不同于围岩,可能是深部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产物;灰岩中的鞍形白云石斑块、白云岩溶蚀缝孔洞内鞍形白云石沉淀物在阴极射线下发玫瑰红色光,氧同位素值相对较低、贫稀土元素、缺乏Eu异常、锶-钾-铁-锰含量较低,与白云岩围岩极其相似,代表了白云石化流体及物质来源于地层本身,是非热液成因的鞍形白云石,是中-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地层内部流体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区内雷口坡组热液成因鞍形白云石发育分布有限,广泛发育分布的是非热液成因鞍形白云石,指示了雷口坡组储层并非热液作用成因;埋藏条件下,地层流体及热液流体活动较弱,大量的有效储集空间得以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26.
通过地震解释、岩芯及测井分析,识别研究区已知井礁滩体,研究川东北宣汉地区长兴组礁滩体的发育分布规律。在沉积古地理位置相对较高的地方礁滩体发育较充分,在沉积古地理位置相对较低的地方礁滩体发育较弱。相对海平面上升的海侵期,水体较深,礁滩体被淹没,基本未发育,仅在古地貌高点少量发育礁滩体;而在相对海平面下降的高水位期,水体变浅,阳光充足,礁滩体大规模发育。研究区长兴期的台地西边缘为陡坡边缘,礁滩体主要以加积的形式向上生长,此特征限制了礁滩体横向上的发育范围。  相似文献   
27.
柯坪露头奥陶系地层是塔里木盆地大型碳酸盐岩台地的西延部分,两者经历了相同的沉积演化过程。以古生物资料为基础,通过碳同位素地层对比,认为沙雅隆起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发育的中达瑞威尔阶碳同位素正漂移(MDICE)和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内发育的凯迪阶早期古登伯格碳同位素正漂移(GICE),分别对应于柯坪露头萨尔干组下部和其浪组中下部的正漂移,推测其浪组上部存在加里东中期Ⅱ幕构造运动的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之上的其浪组和印干组地层对应于沙雅隆起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受早-中奥陶世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北部中下奥陶统台地东侧表现为陡坡,台地厚度向西北逐渐减薄,沙雅隆起西北地区和阿瓦提-柯坪北部地区属于斜坡-盆地沉积体系。萨尔干组海相烃源岩主要由达瑞威尔阶中晚期凝缩段沉积构成,结合露头和沙雅隆起钻井电性特征,认为该套烃源岩在阿瓦提和沙雅隆起西北地区也有分布。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柯坪、塔中和沙雅隆起小型碳酸盐岩台地之间的凹陷是GICE对应的良里塔格组烃源岩有利发育地区。印干组烃源岩分布范围最广,在阿瓦提和沙雅隆起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28.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储集体特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依据岩溶及裂缝的发育状况,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储集体可分为拱张褶皱型、断裂块断型、风化残丘型和多期构造复合型 4种类型。第一、二类主要储集空间为裂缝溶蚀孔洞,储层段双侧向电阻率较低,声波时差常出现跳波现象;第三类的储集空间为岩溶残丘;第四类具有上述复合组成的特征。在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拱张褶皱型储集体主要发育于褶皱山风化壳,岩溶作用垂直分带现象明显。断裂块断型储集体在有上古生界覆盖的情况下,岩溶带大面积成层发育、依次递进;在无覆盖时,风化壳岩溶带的溶蚀孔、洞、缝极为发育。风化残丘型储集体在整个残丘山均有发育。多期构造复合型的露头区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岩溶带垂直发育。  相似文献   
29.
根据前人研究,结合研究区钻井(岩心、测井)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将川北河坝地区嘉陵江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称为下部三级层序、上部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仅发育保存了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并且阐明了三级层序关键界面的识别标志及三级层序特征.同时,进一步将该组划分为6个四级层序和15个五级层序,简述了高频层序发育特征.建立了以上部三级层序顶界为拉平面的三级层序及高频层序对比格架.横向上,三级层序及高频层序发育厚度变化不大,比较稳定,横向对比性好;纵向上,下部三级层序海侵体系域沉积厚度相对上部三级层序较厚,而高水位体系域沉积较之要薄.  相似文献   
30.
岩芯资料揭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滩相储层。本文利用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通过对塔河油田良里塔格组滩体发育分布、储集空间和储层类型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发育台内滩和台地边缘滩,滩体围绕台地边缘发育分布规模小;受到大气水溶蚀改造可形成溶蚀孔洞型储层,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粒内溶孔和铸模孔等,台地边缘滩体储层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