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9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一种被忽略的盆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盆地分类中人们忽略了一种盆地类型,即"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这种盆地发育在大洋中脊,随着板块会聚已经俯冲到活动大陆边缘之下,大洋收缩到十分狭窄的程度但仍然保持被动大陆边缘的基本性质,且由于俯冲板块的板块拉力和挠曲造成的表层张力张性正断层活动较强烈。由于这种盆地是板块尚未碰撞时发育的,因此与前陆盆地还没有必然联系,随着板块碰撞和前陆盆地的形成,它可以演化成残留洋盆地前陆盆地。广西"钦防海槽"和"十万大山"盆地区,由于早古生代的华夏古陆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古陆块,因此在中奥陶世-志留纪武夷、闽台微陆块向华南古板块拼贴时,"钦防海槽"即处于"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阶段,其后经历了早泥盆世残留洋盆地、晚古生代特提斯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二叠世早期前陆盆地、中生代前陆盆地和新生代走滑断陷盆地的盆地性质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62.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储层预测——十万大山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序地层学研究可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层序内部储层和层序界面储层。在研究中首先根据碳酸盐岩生长率判断上述两类储层的发育潜力;然后,通过等时单元礁滩相展布的精细刻划预测层序内部储层的发育分布,通过层序不整合面类型及性质分析,预测评价层序界面储层的发育状况。十万大山地区泥盆系为“进积楔”型台地,碳酸盐岩生长率低,主要发育受“Ⅰ型层序不整合界面”控制的储层,储层总体发育良好;石炭纪为陆表海“加积”型台地,碳酸盐岩生长率低,属于受四级层序界面和三级层序界面控制的层序界面储层,储层发育状况较差;下二叠统层序内部储层和受三级层序界面控制的层序界面储层均欠发育,仅凭祥-东门断裂北侧发育的点状生物礁储层,以及受东吴期构造层序界面控制的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应予以重视;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层序内部储层和层序界面储层均不发育;下三叠统,北部台地碳酸盐岩生长率较高,层序内部储层和层序界面储层均有发育,南部台地碳酸盐岩生长率低,两类储层均不发育。主要发育的储层段与二级海平面旋回海退期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3.
塔中、塔北古隆起形成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对比   总被引:43,自引:8,他引:35  
塔中、塔北古隆起构造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对比结果表明:中加里东期,塔中隆升使得中奥陶统缺失,风化壳岩溶发育,上奥陶统生油岩及礁滩相储层局限于古隆起分布;而塔北还处于台地-斜坡环境,中、上奥陶统较全,台缘相灰泥丘生油岩分布广,中奥陶统礁滩相层序不整合面岩溶储层发育。中晚加里东期,塔中强烈活动而发育3个背斜构造带,仅背斜顶部碳酸盐岩出露区发育风化壳岩溶;而塔北因整体抬升,风化壳岩溶因为碳酸盐岩未出露地表而不发育。晚加里东期,塔中因古隆起已形成而大量汇聚油气;而塔北则呈零星分散充注。早海西期,塔中东部相对抬高而使古隆起呈东高西低地势,在中西部沉积东河砂岩,在东部潜山带发育多个小规模风化壳岩溶储集体;塔北地区则发生强烈隆升,碳酸盐岩在鼻凸构造上整体暴露地表而发育大型风化壳岩溶系统。早海西期以后,塔中古隆起随盆地升降而呈残留古隆起,其东高西低的地势使其可以通过Ⅰ号断裂带汇聚阿瓦提凹陷油气;而塔北地区继续强烈隆升而呈继承性古隆起,为满加尔凹陷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据此,认为塔北油气勘探可向南斜坡拓展;而塔中可向西斜坡拓展,其东南外围地区应以寻找晚加里东期古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