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针对长庆油田注水井酸化增注工作量大、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提出了砂岩注水井连续注入酸化技术,即酸化施工前无配液工序,施工过程中无换液工序,施工结束后无返排作业,完全实现砂岩连续酸化作业,同时酸化施工时注水井不停注。通过实验研制了智能酸SA608酸液体系,并进行室内实验评价,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截至2014年12月,连续注入酸化技术在长庆油田共实施5井次,有效率为100%。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工艺简单,施工风险低,劳动强度小,能够达到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适用性强,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高含硫、孔缝洞发育分布不均匀等特点,酸化压裂改造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在对典型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基础上,针对酸化压裂改造面临的技术挑战,从高温深井提高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酸液体系、高闭合应力储层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措施、缝洞型储层酸化降滤失措施、复杂地层流体应对技术、复杂结构井分段改造措施等方面对国内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改造关键技术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海相碳酸盐岩层增产改造理论及工艺技术发展趋势。该研究结果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增产改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沥青质在近井地带发生沉积会对石油开采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发展沥青质沉积控制技术对于保障石油的高效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油井沥青质沉积控制技术——油井沥青质抑制技术(调整生产计划法和化学抑制法)和油井沥青质解堵技术(物理解堵法、化学解堵法、生物解堵法和联合解堵技术法)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对发展油井沥青质沉积抑制技术和解堵技术提出了建议。图2 参42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常规水力压裂普遍存在的砂堵、残渣伤害、设备磨损、裂缝远端难以得到有效支撑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自支撑相变压裂技术,即:向储层注入由相变流体和非相变流体组成的相变压裂液体系,在地层温度的刺激下,相变流体发生相变,由液体变为固体的相变支撑剂颗粒从而支撑水力裂缝,而非相变流体占据的空间在其返排后则成为油气高速流动的通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材料性能评价、工艺参数优化和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在30 ℃下,相变压裂液体系是一种无固相的液体,流动性好,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生成相变支撑剂颗粒;②相变流体相变时间可调,能够适合不同温度的储层;③在不同配方、不同剪切速度条件下,相变压裂液体系能够形成粒径介于0.1~5.0 mm的相变支撑剂;④裂缝导流能力与粒径大小呈正比,导流能力优于石英砂和陶粒。现场应用效果表明,缝长及导流能力优化、注液排量设计、温度场模拟计算等配套手段进一步完善了自支撑相变压裂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地指导自支撑相变压裂现场实施。结论认为,现场应用的成功,验证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可以为储层改造提供一种新的压裂技术。  相似文献   
15.
合理高效地开发油页岩资源对中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技术相比地面干馏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未来油页岩开采的发展方向。文章系统地分析了代表性的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技术发展现状,对电传导加热、热流体加热、辐射加热、燃烧加热等工艺的特点进行了归纳。结合目前研究现状,从储层造缝、地下储集空间封闭、高效加热与新能源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下步研究方向。该研究可为实现油页岩绿色高效开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油气藏压裂酸化效果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裂酸化作业成本较高、风险性大,对于探井,施工效果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油气田勘探开发决策的制定。从室内试验、施工曲线分析、增产倍比计算、生产测井评价、压力不稳定试井、压后压力诊断分析以及压后动态评估等七方面对各种油气藏压裂酸化效果评价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外各种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复杂砂岩储层平衡酸压闭合酸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砂岩储层一般不能冒险进行酸压,要大幅度提高产能应采用水力压裂。针对新场气田新855井复杂砂岩储层岩性变化大,岩矿组成复杂,碳酸盐岩含量高,且在不同井段分布极不均匀等特点,提出采用新的酸压技术--平衡酸压闭合酸化技术对该储层实施酸压改造。对该酸压工艺的原理及其适用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并考虑到该地层酸化时酸液需具备降滤失和延缓反应速度的特点,优选出以盐酸为主体酸的胶凝酸体系配合该酸压工艺。现场施工实践表明该酸液体系及酸压工艺对该类复杂砂岩储层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普光气田大型酸压改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酸压改造是普光气田建产、增储上产的主要手段,但该气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产层厚、非均质性强、高含硫等特点,酸压改造面临大量技术难题。为此,选用该地区不同井层的岩心,通过大量室内评价性试验研究,优选出适合于该地区大型酸压改造的酸液体系;从普光气田目前的开发实际出发,结合储层地质特征,提出了一整套适合于该地区的酸化工艺及相关配套技术。最后以一口成功的典型井为例,证实了优选出的酸液体系及酸压工艺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两酸三矿物模型及精细化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符合地层尺度的砂岩基质酸化径向非均质流动反应数学模型。为了研究伤害带孔、渗分布差异对酸化模拟效果的影响,将伤害带渗透率合理地假设为指数型分布。通过将伤害带孔、渗分布常规模型与指数模型分别引入径向非均质流动反应模型中,重点讨论了不同伤害带假设对酸化模拟效果的影响。模拟发现,前者酸化后地层孔隙度沿径向呈递减规律;而后者酸化后地层孔隙度沿径向呈递增规律,径向上孔隙度起伏更为平缓,说明伤害带内渗流条件得到了均匀改善,其结果更符合真实情况。在相同注入条件下,指数模型较常规模型计算的酸化效果更显著,同时大排量有利于增加酸液深穿透距离,但与小排量相比,其酸化后的油井增产倍比相当。  相似文献   
20.
缝高控制是压裂酸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甚少,而遮挡层的好坏对阻碍裂缝在垂向上的过度延伸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遮挡层好坏的因素有很多,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压裂酸化井遮挡层综合评价方法,应用该领域的大量经验和专家知识确定了模糊变量及权重,建立了隶属函数及遮挡层评价标准,对遮挡层的综合评价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