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9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33篇
化学工业   97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50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简要描述了无线ATM的概念,探讨了无线AMT所可能涉及到的技术问题,无线ATM的业务需求,无线AMT网的网络结构无线AMT的一些关键技术,以及无线AMT的研究动态。指出无线AMT是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382.
500kV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无人值班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00kV车坊变电站二次设备升级和无人值班改造工程为背景,结合工程的特点,介绍了该变电站直流系统、公用部分和母差保护等设备升级改造,以及全站进行无人值班监控系统改造的整体过程.对500kV变电站技改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500kV车坊变二次系统无人值班改造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500kV车坊变电站运行监控水平,极大地改进变电站安全操作条件,还为以后运行中的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获取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83.
为了解决离子液体催化苯与长链烯烃连续式反应中离子液体相与反应液相互溶性差的问题,在[Bmim]Br-AlCl3催化苯与1-十二烯烃连续式反应中引入了CO2作为反应介质,并考察了CO2-苯-1-十二烷基苯-[Bmim]Br-AlCl3四元物系的相平衡和CO2压力、温度、空时和苯烯比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60℃,7.90-8.10MPa的条件下,反应物在离子液体相与反应液相浓度分布均一,有利于提高烯烃的转化率。提高苯烯比对改善单取代烷基苯产率的作用明显。在60℃,8.10MPa和空时为2min的条件下,苯烯物质的量之比为2时,单取代十二烷基苯产率最高为59.2%,苯烯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单取代烷基苯的产率为85.9%。  相似文献   
384.
超临界CO2微乳液是由超临界CO2、H2O、表面活性剂AOT(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和助表面活性剂C2H5OH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采用体积可变的高压可视装置研究了超临界CO2微乳液与烷烃的最小混相压力(MMP),考察了烷烃碳数、温度、水和表面活性剂摩尔分数对超临界CO2微乳液与烷烃的MMP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微乳液能明显降低烷烃与CO2间的最小混相压力,且随烷烃分子结构中碳数增加,最小混相压力降低幅度也越大。随AOT含量增加,超临界CO2微乳液与十二烷间的最小混相压力变化不大。低水含量时,超临界CO2微乳液体系与十二烷最小混相压力在各温度下均低于十二烷/CO2的最小混相压力。超临界CO2微乳液与十二烷的最小混相压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385.
以SLO-LH、SLO-SH和SLO-YN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利用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沥青,系统分析了油浆的烃组成分布、沸点分布以及核磁结构特征,关联了中间相沥青光学织构与原料性质组成关系。结果表明,SLO-SH和SLO-YN油浆中的分子量和组成分布较窄,在给定反应条件(430℃、0.7 MPa)下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光学织构指数(OTI)值分别为45和50,中间相织构主要由大面积的域及流域组成,镶嵌结构较少。相对于SLO-SH与SLO-YN,SLO-LH样品的烃组成与沸点分布明显疏散,得到的中间相主要由镶嵌组织与小域构成。结果表明集中分布且芳烃含量高有利于得到高收率与高OTI值的优质中间相沥青,对油浆组分进行分离是制备高品质中间相沥青和针状焦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386.
水溶性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水溶性交联聚合物微球。交联比为0 1%、0 5%、1 0%时,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74 9、151 8、214 9nm。水化时间由0增至144h时,微球平均粒径由106 7nm增大到189 5nm。盐质量分数由0增至0 5%时,微球平均粒径由202 7nm减小到93 5nm。微孔滤膜封堵性能随水化时间无明显变化,随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岩心封堵实验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对气测渗透率为3 058μm2的岩心的流动阻力可达120kPa。  相似文献   
387.
交联聚合物溶液突破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联聚合物溶液(LPS)是由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和交联剂柠檬酸铝形成的交联聚合物线团(LPC)在水中的分散体系。采用毛玻璃模型驱油实验和核孔膜过滤实验研究了LPS的突破性能以及再封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LPS在多孔介质吸附滞留封堵后可以产生突破,突破后还具有再次封堵特性,能够起到更好的深部调剖效果;LPS封堵后突破压力与封堵强度有关,在缓慢升压的情况下,LPC不断的滞留、聚集,形成‘滤饼’,封堵强度越来越大,需要很高的压力才能够使封堵的LPC克服LPC与多孔介质的吸附力以及LPC分子间力产生突破,在封堵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必须有一个较高的冲击力才能使封堵的LPC发生突破;形成LPS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高或者封堵的多孔介质孔径越小则其突破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388.
高压下二氧化碳-盐水体系pH值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带有高压复合电极的pH计研究了高压下二氧化碳-盐水体系的pH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水体系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的pH值均随着压力升高而降低,且先急剧下降后趋于平缓。相同浓度的盐溶液,在相同压力下,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钠及硫酸钠溶液的pH值均低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二氧化碳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主要是以HCO3-的形式存在,而在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钠和硫酸钠溶液中主要是以H2CO3的形式存在。大庆模拟水中含有较多的NaHCO3和Na2CO3,NaHCO3和Na2CO3对模拟水的pH值起主导作用,CO2在大庆模拟水中溶解后,主要以HCO3-形式存在。10%的氯化钙溶液的pH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实验考察的温度及压力范围内,氯化钙和CO2作用不会形成不溶的碳酸盐垢。  相似文献   
389.
A new method of upgrading 6# solvent oils using different ionic liquids as catalysts in a continuous apparatus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romatics, olefins and small quantity of sulfurs can be removed simultaneously. Using complex ionic liquid modified with CuCl as catalyst, olefins are removed completely,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aromatics and sulfurs in solvent oil are 0.36% and 0.0058%, respectively, and the bromic index is zero. The sulfur removal rate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of running time. The refined 6# solvent oil is corresponded to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GB16629-1996, which request that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aro-matics, sulfurs and bromic index are 1%, 0.012% and 1000, respectively. The loss of solvent oil is less than 3%.  相似文献   
390.
微颗粒摄入对燃气涡轮关键部件产生侵蚀、沉积等问题,严重危害其可靠性与安全性。提出了一种阵列涡流管分离装置,建立了气-粒两相流耦合计算模型,考虑颗粒碰撞和流体相对颗粒作用力,通过分析涡流管内部流动特性、颗粒运动轨迹等,研究了涡流管分离器分离机理,并对比了两种排尘结构对颗粒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流管能够有效实现沙尘分离,在两种分离结构颗粒清除口截面积相等的条件下,单清除口分离效率为99.96%,流量损失为6.96%;对称双清除口分离效率为99.90%,流量损失为7.08%,单清除口结构能更快达到颗粒大量分离,减少颗粒在涡流管中的堆积,具有更好的颗粒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