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4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择不同熔体流动速率(MFR)的乙-丙共聚型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分别配混出一系列不同熔体流动速率比(R_M=MFR_(PP)/MFR_(PE))的共混体系。深入探讨了共聚PP/PE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PP和PE间R_M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的R_M范围內,PE能对乙-丙共聚型PP具有良好增韧增强效果。在025后,体系性能劣化。  相似文献   
12.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反应挤出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晓丽  李炳海 《塑料》2005,34(6):6-9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了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研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反应的存在。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螺杆转速以及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苯乙烯(St)作共单体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引发剂含量较低时,用苯乙烯作共单体能够显著提高接枝率。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结晶行为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较系统的综述了各种影响聚丙烯(PP)结晶过程、晶型生成及转变的因素,阐明了通过控制PP的结晶行为来制取符合需要的PP制品是一条简便而实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柔性高分子原位成纤机理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勇  陈桂兰  杨军  李炳海 《塑料》2001,30(6):43-48
根据牛顿体系和粘弹体系中分散相粒子在流场中的形变和破裂理论,阐释了聚合物熔融共混体系中柔性高分子的原位成纤机理;并着重就相容性方面阐述了影响成纤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各种配合剂对CPE/NBR共混物动态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动态硫化理论对CPE/NBR共混物进行研究与探讨,分别就共混比例,硫化体系,软化与填充体系,以及热塑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反复加工性,耐油性和模压、挤出工艺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共混型热塑弹性体的特点是弹性模量低,回弹性好,耐油性能优良,且具有良好的模压及挤出加工性能,可用于制造耐油密封制品及耐油胶管等。  相似文献   
16.
PP/UHMWPE合金增韧增强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炳海  陈勇 《中国塑料》2002,16(12):32-36
采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对乙丙共聚型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所得合金材料的刚性和韧性同时得到显著提高,其缺口冲击强度大于72.1kJ/m^2,断裂伸长率大于900%。采用多种测试手段从共混物性能与结构关系出发,探讨了合金高性能化的深层原因。认为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UHMWPE能以其较高的熔体粘度和强度在PP基体中以微纤状均匀分散,并与PP形成双连续相结构。在熔体冷却过程中,UHMWPE的高分子链段与PP基体的部分PE链段形成共晶,产生一种“共晶物理交联点的互穿网络结构”,从而使合金的韧性和刚性同时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PP基纳米SiO2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纳米SiO2、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和聚丙烯(PP)通过熔融共混的加工工艺制备了PP基纳米SiO2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处理方法及用量的纳米SiO2对PP基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用量4%(质量分数,下同)的纳米SiO2和4%PEgMAH协同作用,可以使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40%,拉仲强度提高10%,耐热性较PP基体提高22℃。采用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镜(SEM)对PP基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证明经表面改性的纳米SiO2(TS530)均匀地分散于PP基体中,从而起到良好的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PVC和改性PVC为基材,以RM为填料,研制硬质高填充RM/PVC材料,分别对RM与其他填料的填充效果进行比较,对CPE,EVA和ABS等改性剂的增韧作用及RM/PVC改性硬质复合材料的热氧稳定性和耐介质性等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 前言氯化聚乙烯(CPE)是一种新型改性材料,其性能随氯含量不同而不同。作为弹性体的CPE可单独作为橡胶使用。由于CPE与其它高分子的相容性很好,广泛应用于树脂和橡胶的改性剂。CPE与丁腈胶(NBR)并用的研究很少报到,为扩大CPE的应用范围和改善其本身的某些性能,我们对CPE与NBR的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讨论了CPE与NBR的共混比例,不同硫化体系,各种炭黑填充体系和某些配合因素对共混胶性能的影响,同时也讨论了共混胶的老化性能和耐油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美国 Borg-waner 公司,国内兰化公司和上海高桥化工厂生产的七种 ABS 树脂为对象,通过化学分析,相分离,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性能及热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系统剖析,藉以了解不同厂家所生产的 ABS 树脂的化学组分,微观结构和热行为特征及其对产品加工性能与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