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工业   103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0篇
石油天然气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报道了用薄层色谱扫描测定杜仲中氯原酸含量的方法,纯品其线性范围为0.5 ̄3Mg/点,纯品的变异系数为1.92%(n=5),回收率为101.4%。  相似文献   
152.
针对陇东油田注水井出现欠注问题,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双磷酸酯型双子表面活性剂XG等为原料,制得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XG-D。通过油水界面张力和润湿性能测试及室内岩心驱替等方法研究了XG-D的各项性能,并在陇东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XG-D与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较好,0.25%的XG-D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0.01 m N/m,具备良好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性能。XG-D的抗盐性较好。XG-D可吸附于亲油云母表面,使固体亲水表面转变为弱亲水表面,润湿性良好。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XG-D具有较好的降压增注特性,可使注水压力降幅达49.88%,驱油效率提高6.4%。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可在陇东油田高压注水井用XG-D实现降压增注。图4参29  相似文献   
153.
利用小波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多相动态环境下油气集输管道腐蚀速率。首先通过室内多相动态腐蚀实验,获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挂片腐蚀速率,用于训练和检验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然后利用多因子方差分析研究了温度、压力、流率、硫化氢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溶解氧含量、含水率、盐含量和pH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程度,实现了各因素的有效性筛选,最后在确定隐含层节点数基础上通过训练、测试建立起适宜的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可靠性。结果表明:除了压力外,各因素对腐蚀速率均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属于有效输入信号。当隐含层节点数为17时,8-17-1型小波神经网络结构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利用Levenberg Marquardt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了反复训练,直至其均方根误差小于容许收敛误差限0.001,预测值与实际值近似呈线性关系,训练、测试阶段决定系数分别为0.9992、0.9967,相关性较高,模型预测值和验证值亦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多相动态环境下油气集输管道腐蚀速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4.
针对陕北某天然气气井腐蚀现象日益严重以及天然气中H2S,CO2等酸性组分质量浓度不断增大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首先利用质量损失法对4种常用的咪唑啉类缓蚀剂进行了缓蚀效果评价,然后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其缓蚀行为和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咪唑啉类缓蚀剂对金属的缓蚀作用,主要由于其分子中的咪唑环及极性基团的作用;发生吸附时,咪唑环优先吸附于金属表面,有利于咪唑啉分子在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同时憎水支链的自由移动与伸展,能够在远离金属表面的地方形成一层致密的疏水层,阻碍了腐蚀介质与金属基体的接触,有效地增强了咪唑啉分子的缓蚀效果。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5.
为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利用室内驱油实验来研究已了CQ-Ⅲ剂的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Q-Ⅲ剂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其采收率提高幅度在1.50% ~10.23%,最佳注入工艺参数为:30000 mg/L低矿化度、分数0.3%、60℃及0.3 PV注入量.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建立了室内驱油实验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实验真实值与模型预测值近似相等,且两者并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室内驱油实验.  相似文献   
156.
A type of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t Bi2WO6 was prepared from Bi(NO3)3.5H2O and Na2WO4.2H2O by means of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metry and XRD.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via photocatalysi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iophene dissolved in octane as the model compound,with hydrogen peroxide used as the oxidant.The effects of hydrogen peroxide mass fraction,irradiation time,dosage of photocatalyst Bi2WO6 on 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we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57.
煤焦油加氢脱硫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型固定床加氢装置上,用加氢保护催化剂和加氢精制催化剂对陕北的煤焦油进行加氢脱硫动力学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分压、液体体积空速等操作参数对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建立了煤焦油加氢脱硫反应的动力学模型。通过Levenberg-Marquardt法拟合出各动力学参数,并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产品硫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