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4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无线电   4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0前言 均速流量探头(又称均速管)是基于20世纪60年代皮托(Pitot)管测速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差压式流量计。这种流量计以其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压力损失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节约能源和大管道流量测量等的迫切需求,促进了均速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产品,例如子弹头形、T形、双D形、德尔塔巴(Deltaflow)等均速流量探头。  相似文献   
32.
火电机组是我国现阶段最主要的发电机组,也是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是重中之重,不光要为国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要为国家的环保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我们田集电厂节能减排要从内部挖掘潜力,不断努力,持之以恒,规范化管理,电厂的明天效益一定会更好.  相似文献   
33.
对比了美国ASTM E399-17和中国GB/T 4161-2007标准中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试验方法,总结了各标准规定的试样、试验装置、试验过程、KQ(KIC条件值)计算、结果有效性判定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区别。结果显示:各标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COD规精度、预制裂纹阶段的加载力、压载试验过程的加载速率、试验结果数据处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34.
潜山裂缝油藏降压开采增油机理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地总结了任丘裂缝型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在“九五”期间开展的降压开采现场试验成果.降压开采增油机理是通过驱动方式的改变,使油水关系重新分布,并利用裂缝的差异性闭合效应,使弹性力、重力和毛细管力的有利驱油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减小了大裂缝的渗流能力及其对中小缝洞与岩块系统的干扰,从而发挥了中小缝洞及岩块系统的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裂缝性油藏实施降压开采的时机与速度,对改善潜山油藏中、后期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从信号调制机制和MODEM架构两方面分析了高速智能调制解调器的实现技术。根据高速调制原理和优化架构机制,提出了高速智能MODEM的硬件实现方法,并对根据该实现方法开发的智能MODEM装置的测试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6.
基于沁水盆地南部长治和安泽区块103口煤层气井的实测资料,探讨不同变形程度煤的吸附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形程度煤的孔隙结构导致其解吸特征具有较大差异。随着煤变形程度的增加,吸附时间迅速减小。相对于未变形煤和弱变形煤,强变形煤由于裂隙和大、中孔隙发育较多且连通性较好,导致甲烷运移距离较短,解吸速率较大且解吸量急剧增加,吸附时间显著减小;解吸后期,强变形煤由于小孔隙和微孔隙发育,吸附能力增强且连通性较差,导致甲烷解吸和运移的难度增大,解吸速率迅速下降,而弱变形煤和未变形煤受孔隙、裂隙特征和取心煤样几何形态的共同影响,解吸速率变化较小且吸附时间较长。依据煤层气井排采数据可知,煤的变形程度差异是导致煤层气井产气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明确煤的吸附时间可以为预测煤层气井的产气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文中通过对比分析核磁共振T2谱分布和基于非稳态法气水相对渗透率测试,研究了沁水盆地高阶煤样的孔隙结构及气水两相渗流特征。结果表明:研究煤样以贫煤、无烟煤为主,其核磁共振T2谱分别对应单峰和双峰2种分布形态;贫煤以微孔和超微孔为主,无烟煤以小孔为主,含部分微孔和超微孔;煤中微孔和超微孔之间的连通性较好,而小孔与微孔和超微孔之间的连通性很差,导致无烟煤中束缚水饱和度很高,有效孔隙度较低;煤体的渗流特征受煤中孔径分布和孔隙连通性的双重影响,孔隙度越大,大孔径孔隙越发育且孔隙连通性越好,则煤体两相共渗区越宽,煤体渗流能力越好。研究煤样相渗特征表现为残余水饱和度高、残余水条件下气相相对渗透率低、气水两相共渗区间窄等特点,揭示了研究区煤层气开发面临着解吸与渗流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8.
SoC设计领域的核心技术--软/硬件协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P库的SoC必将是今天与未来微电子设计领域的核心.它既是一种设计技术,也是一种设计方法学.一块SoC上一定会集成各种纯硬件IP,和作为软件载体的IP(MCU,DSP,等).因此,作为一种软/硬件平台,面向系统需求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与方法一定是决定SoC设计成败的最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阐述软/硬件协同设计对芯片开发的关键作用开始,根据我们的研究与实践结果,具体详细展开讨论了如何针对不同的系统需求抽象,进行软/硬件规划与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39.
作为调水增油核心技术之一的开发技术政策优化技术是指导油田科学、合理调整的主导技术.在充分论证开发效果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适合华北油田砂岩油藏特点的开发技术政策优化思路和方法.通过室内实验和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认为,除油藏本身地质条件外,层系划分、井网部署是影响油藏最终采收率的核心因素,其次为压力保持水平、提液及含水控制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复杂断块油藏层系、井网优化和压力水平确定的方法,与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研究了各阶段、各类油藏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进而明确了具体对策.51个区块的实施结果表明,实施区块自然递减由18.3%减缓到17.0%,综合递减由11.2%减缓到5.2%,含水上升率由2.8%控制到0.8%,采收率提高5.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0.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的发展一直没有停止过。早期的晶体管级的设计,从20世纪70年代利用电路标准符号库进行设计,到后来出现的逻辑综合和行为设计,一直到近年发展的基于IP的SOC设计方法学;从早期的手工作图,到后来出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一直到近10多年蓬勃发展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设计工具的发展和设计方法学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