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力敏感及液锁对煤层气储层伤害程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煤层气成功开发的关键是提高单井产能,而提高日产气量的途径之一是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储层伤害。文章研究了有效应力变化及入井液体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问题。通过实验测定发现,煤层气储层压力敏感性伤害的程度远大于砂岩储层,在有效覆压增加10 MPa时,渗透率仅为原始值的20%左右,而气藏砂岩能保持原始渗透率的90%;入井液体饱和度为10%时对储层渗透率伤害超过50%。该研究为进一步认识伤害程度以及采取降低伤害的措施提供了指导意见,文章还提出尝试选择水力冲孔、水力割缝等其它增产措施,以及在各种施工中应尽量控制液体滤失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
裂缝性油藏水驱过程中基质的动用程度及基质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渗流过程复杂、注水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快、开发难度大,针对注水能否有效采出基质中原油问题,研究基质动用机理、程度及规律。采用ECLIPSE油藏数模模拟软件,分析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的采出程度、基质产油量在总产油量中的比例,分析窜流系数、基质渗透率、裂缝渗透率、注水速度等因素对水驱基质贡献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裂缝越发育,基质渗透率越高,基岩的渗吸排油作用越明显,越有利于提高水驱油效果;注水速度越低,越能发挥基质的渗吸排油作用,水驱效果越好。该研究获得了基质贡献率和动用程度的数值范围及变化规律,建议对裂缝性油藏采取低速注水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3.
采用吉林油田特低渗透储层的岩心进行不同驱替方式的长岩心驱油实验.研究表明,气、水比为2∶1驱油实验的最终采收率最大(为60.45%),水驱油实验的最终采收率最小(为39.56%).不同气、水比驱油实验最终采收率与总注人流体中CO2所占体积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不同驱替实验的见水时间不同.气、水的交替注入会导致见水时间滞后,产出端见气时的注入体积约为0.2倍孔隙体积.水驱油和CO2驱油实验的总压力梯度的变化趋势较一致,气、水比为1∶1和1∶2驱油实验与气、水比2∶1驱油实验的总压力梯度的变化趋势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4.
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CO2混相驱过程复杂,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将CO2混相驱过程分为原始油相带、注气前缘带、混相油带和注气后缘带,主要采取短岩心驱替实验测定启动压力梯度。研究表明,低渗透岩心的压力梯度与流量关系图都呈凹型分布,存在非线性流动和线性流动。启动压力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流体粘度、有效渗透率、流体密度和气油比等。启动压力梯度与岩心渗透率成幂函数变化,指数为-0.482。   相似文献   
75.
岩心孔隙介质内的流体相态特征研究是实施CO2埋存及驱油的重要基础。本实验建立了一套超声波测试岩心孔隙介质内流体相态特征的新方法。通过声波探头及夹持器堵头一体化、端面抛光等手段,将声波探头直接作用于孔隙介质,解决了传统测试方法中探头不能承压、声波沿钢体绕射、能量损失过大等诸多问题,同时,自行研制了孔隙介质内流体相态探测声波发射、接收及信号处理软件,提高了测试精度,推动了超声波技术与油气田开发技术的交叉结合与应用发展。以吉林油田某区块天然岩心为例,测试了孔隙介质内CO2的相态特征,分析了孔隙介质对流体相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数据可靠,避免了常规PV T 方法中忽视孔隙介质影响的误差。  相似文献   
76.
烃类气驱作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而只有在了解注烃气提高采收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注气方案,从而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和油田经济效益。以泉28断块为例,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5种影响注烃气开发效果因素的方案;对各方案运算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优选了适合研究区注烃气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案,确定了影响最终采收率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并明确了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注气段塞尺寸、转气驱时机、气水比、压力保持水平、注气速度。该组合方案对研究区注烃气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塔里木油田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气体类型及试验区选区、驱替类型及注入方式、气窜控制、注气配套技术、利用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等问题。建议选择烃气作为塔里木油田的注气气源、选择条件适中的轻质油油藏进行试验,获得技术突破后,再逐步向低渗透油藏推广。根据具体区块具体分析原则,分别开展垂向驱、水平驱(面积驱)试验和气窜控制技术研究,在气水交替注入方面应进行注入能力分析及室内效果评价;在注气试验实施过程中,开展注气、采气平面和垂向监测工作,掌握注气过程中的气体运移规律。从注气技术的经济性方面考虑,建议引入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把注气采油作为临时储气阶段,待采油完成后,再将天然气产出到输气管网。  相似文献   
78.
超深层气藏一般具有低渗的特征,因而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与此同时,储层岩石渗透率亦随气藏压力或有效覆压的变化而改变.以达西公式为基础,并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对超深层气藏渗流规律的影响,建立了新的产能方程.应用于实际气藏计算,结果表明:仅考虑压敏效应或启动压力梯度时气井产能有所下降;当综合考虑这2种因素时,气井产量...  相似文献   
79.
针对塔河油田酸压措施井产出含酸稠油脱水难度大、脱水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骤变温破乳工艺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恒高温条件相比,骤变温条件下对含酸稠油进行热化学沉降脱水处理,脱水速率最高可提高17倍,脱水率可达90%以上。塔河油田含酸稠油破乳脱水前期骤冷降温处理,可加快脱水速率;骤冷之后进行骤热处理,同样可加快脱水速率;脱水后期骤变温处理对破乳脱水影响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80.
王璐  杨胜来  彭先  邓惠  李隆新  孟展  钱坤  王千 《石油学报》2018,39(6):686-696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非均质性强且孔隙结构复杂,多类型储层内水的形成过程与赋存模式难以确定,影响储层内气体渗流能力与气井生产动态预测。将岩心CT扫描与微电子光刻技术结合,设计并研制了3种储层的微观可视化模型,开展气驱水物理模拟实验,定性研究了水的形成机理与赋存模式,并利用ImageJ灰度分析法定量研究了不同压差下的含水饱和度及残余水膜占比变化规律,综合分析了多类型储层内水的赋存特征及其对气体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气在不同类型储层中的运移成藏过程不同;多重介质中的水由原生可动水和残余水组成,而残余水又分为次生可动水和束缚水;残余水主要以"水膜"、"水团"、"水柱"和"水珠"4种模式赋存在不同类型储层的不同位置,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毛细管力、表面张力、气驱压差和通道连通性;可动水、残余水饱和度是与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和气驱压差直接相关的参数;流动通道尺寸越小,相同气驱压差下水膜占据的空间越大,且水膜占比呈指数性增加;随着气驱压差增大,水膜占比减小,当气驱压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水膜占比基本不再减小,形成"薄膜"型束缚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