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3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62篇
电工技术   115篇
综合类   155篇
化学工业   416篇
金属工艺   170篇
机械仪表   152篇
建筑科学   188篇
矿业工程   133篇
能源动力   47篇
轻工业   140篇
水利工程   82篇
石油天然气   227篇
武器工业   30篇
无线电   19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2篇
冶金工业   71篇
原子能技术   31篇
自动化技术   18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董林  陈青柏  王建友  李鹏飞  王进 《化工进展》2022,41(4):2102-2114
电渗析苦咸水淡化技术具有脱盐效果好、成本较低、绿色环保等优点,但存在制膜工艺繁琐、传质模型不够精确、能效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苦咸水电渗析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对膜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综述对比了苦咸水电渗析在简化模型、理论模型、半经验模型方面的原理及最新进展,系统总结了常规苦咸水电渗析过程的运行方式和工艺优化策略,并进一步介绍了以新型电去离子、冲击电渗析、可再生能源驱动电渗析为代表的新型电渗析过程在苦咸水淡化方面的原理及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集中于降低制膜成本、优化传质模型、探究集成膜法淡化工艺以及新型电渗析过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酸法和CO_2地浸采铀对地下水的影响,对新疆伊犁盆地的酸法和CO_2地浸采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酸法地浸开采时地下水中绝大部分组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地下水本底值和国家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总矿化度超过国家地下水Ⅲ类标准11倍左右,超标的组份主要有硫酸根、锰、镍、铁、铅、锌、镉、砷等重金属元素和钍等放射性元素。CO_2地浸对地下水各个组分浓度影响要小得多,pH基本不变,总矿化度高出国家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2.6倍左右,地下水中主要的污染因子为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氯离子、锰离子和镍离子,而铜、锌、镉、铅、铁、砷等其它组分浓度未发生显著变化。酸法采区中的单项污染指数依次为FeMnNiPbSO_4~(2-)ZnAsCd,CO_2采区中单项污染指数依次为NO_3~-MnNiSO_4~(2-)Cl~-。酸法采区地下水综合污染指数比CO_2采区高3~384倍。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人为注入的化学试剂和含矿层中矿物反应释放的组分,两种地浸方法由于加入的溶浸剂不同导致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环境和污染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3.
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集料,主要研究再生集料的性能及其对再生混凝土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粗、细集料颗粒级配集配基本合理,符合连续级配要求;废弃混凝土再生集料的各项性能均优于废弃砖;再生混凝土制品的抗压强度随再生集料中碎砖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细集料含量增大,再生混凝土砖强度提高;再生混凝土砖抗压强度随再生集料吸水率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4.
我国IPTV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IPTV对三网合一的推动、固话运营商的需求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发展IPTV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介绍了我国IPTV的市场需求以及国外IPTV的发展状况。文中指出了我国当前发展IPTV面临政策不明确、缺乏合理的经济模式、带宽不足、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提出了电信级P2P传输IPTV的G2P-IPTV新概念。  相似文献   
75.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制备石墨烯纳米片(GNPs)、硼粉(B)增强TC4钛基复合材料(TiMCs).利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对混合粉末以及烧结后材料的组织进行了研究.利用维氏硬度仪对复合材料进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GNPs和B与基体原位反应生成TiC颗粒(TiCp)和TiB晶须(TiBw)构成的非连续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76.
针对预制装配式楼盖,按照合理的楼盖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可保证抗侧力主体结构破坏前楼盖保持水平传力的整体性。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对某5层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中、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与底部剪力法、ASCE7-10推荐的经验放大法计算值进行对比,发现时程分析所得加速度值比后两种方法计算值偏大,说明用底部剪力法、经验放大法计算楼盖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连接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基于ASCE7-16,考虑中美抗震区划及场地类别等差异,提出与中国抗震设计规范协调并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模态叠加法。针对不同地震烈度,利用提出的计算方法进行算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楼层加速度放大系数k沿建筑高度分布趋势一致;楼盖中震下实际水平地震作用SEhk中和大震下实际水平地震作用SEhk大分别能满足γEhSEhk中≤RdRE和SEhk大≤Rk,即用所提方法计算楼盖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连接设计,楼盖可达到“中震弹性、大震不屈服”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77.
以地气理论为基础的分量化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深部隐伏矿床勘查。深部矿体信息随地气迁移到地表形成叠加异常,分量化探技术可用于采集分析这部分信息来推测深部矿体的赋存状态。以位于湖南省郴州市的金狮岭铀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在早期钻探工作、伽马能谱和氡浓度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分量化探技术探求深部元素地气迁移的证据,为进一步寻找深部隐伏矿床提供理论基础。在该矿区选定了氡浓度异常明显的3条采样线,对采自深度为40~60 cm的浅层土壤147件样品中的U、Pb、Zn等20个元素进行了分量提取和ICP-MS分析,并对分析数据进行了U分量异常特征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U分量异常地质综合剖面分析以及土壤U分量与伽马能谱U含量的对比分析解译。结果表明:①区内3#、8#测线U分量异常明显,最大值分别为2 194 ng/g和2 167 ng/g,异常衬度值分别为1.298和1.403,区内具有良好的铀矿找矿潜力;②与U分量密切相关的元素为Nd、Sm、Ta,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465,0.492和0.491,远高于99%置信度的临界值0.217,显示其随着地气迁移过程中与U密切相关;③U分量异常主要与深部隐伏矿体、断裂破碎带有关,U分量曲线与Nd、Sm、Ta分量曲线高度吻合,U、Nd、Sm、Ta分量异常组合可作为该区指示深部铀矿体的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78.
为有效治理矿尘,改善作业环境,保障作业安全,以煤体表面粗糙度为研究对象,选取哈密褐煤、老公营子褐煤、安阳焦煤和赵固二矿无烟煤,采用非接触方式测量煤体被不同目砂纸打磨后的表面粗糙度,采用座滴法测量煤体表面被去离子水和丙三醇润湿后不同粗糙度的接触角,选用OWRK法计算煤体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表面能,研究煤体表面粗糙度对接触角和表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体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加,哈密褐煤、老公营子褐煤和赵固二矿无烟煤接触角逐渐减小,煤体表面能逐渐增大,而安阳焦煤接触角逐渐增大,表面能逐渐减小;褐煤呈亲水性,焦煤呈疏水性,无烟煤呈弱亲水性;煤样的变质程度既影响接触角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范围,又影响表面能性质;4种煤样的表面能和润湿性随表面粗糙度变化趋势相同,可以从表面能角度分析表面粗糙度影响煤体润湿的结果和规律;表面能与接触角负相关,随着表面能增加,4种煤样的接触角均减小。  相似文献   
79.
以多层石墨烯为增强体,通过熔炼锻造(MF)和粉末冶金(PM) 2种工艺分别制备出规格为Φ10 mm的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棒材。石墨烯在凝固过程中以TiC枝晶形态析出,变形后呈细小颗粒,其中Ti和C原子比约为2∶1。石墨烯和球形钛粉经过机械合金化和变形加工,在基体中反应形成薄片层。MF工艺对应的棒材拉伸强度可达476 MPa,延伸率保持在28%; PM工艺对应的棒材拉伸强度可达487 MPa,延伸率保持在30%。PM工艺可形成尺寸较小的薄片状石墨烯增强体,强化作用提升,同时塑性没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0.
D-核糖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BacillussubtilisJSIM 10 18菌株是 1株产D 核糖的莽草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和紫外线连续、间断诱变处理 ,获得了 1株次黄嘌呤、莽草酸双重缺陷型突变株No .2 71菌株。该突变株摇瓶发酵的D 核糖平均产量为 10 8 1g/L ,比亲株提高了 15 8g/L。在 30 0 0 0L发酵罐中 ,连续 5罐批 ,平均产D 核糖 96 4 g/L ,最高为 98g/L ,比亲株提高了 16 2 5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