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7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流体封存箱的基本概念出发,研究了在高温、高压、封闭地层这一特定地质条件下,产生脉冲式混相涌流这种特殊的天然气运移方式。其原理是:随着异常高压的不断增加,高压带边缘(封存箱顶、底面或侧面)的相对封隔带发生破裂,高压带内的流体———溶解气、水、游离气、油等以混相方式向外涌出;随着压力的下降,油、气、水三相分离,溶解于地层水中的天然气会大量析出,游离气相大量增加;当高压带流体压力得到释放后,破裂的岩层重新闭合而成为新的相对封隔层,当压力再次升高时,又重复上述过程,呈脉冲状周而复始。据此,以莺歌海盆地为实例,分析了其封存箱分布及天然气运聚成藏特征,建立了典型的模式。最后认为,脉冲式混相涌流是天然气成藏的一种特殊的运移方式  相似文献   
32.
查干凹陷是银额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含油凹陷之一,凹陷多层系立体含油,在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银根组均有油藏发现,已经发现的油藏集中分布在乌力吉构造带和中央构造带上。近源聚集是查干凹陷油气成藏的典型特征,油气来源于紧临构造带的2个烃源灶。在烃源岩生烃演化模拟和油气充注成藏期次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油气成藏过程,确定查干凹陷油气成藏过程可划分为苏二期、银根期、新生代3个阶段。不同的油气成藏过程造成了查干凹陷各层原油物理性质、成熟度、生标特征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3.
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国内外对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及结果,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岩石中甲烷扩散系数的测定,厘清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含义及其在天然气扩散模拟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目前测定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实验方法可分为游离烃浓度法、水溶烃浓度法和时滞法,这3种实验方法测定的扩散系数具有不同的扩散浓度含义和不同的影响因素,游离烃浓度法测定的扩散系数比水溶烃浓度法测定的扩散系数小约1~2个数量级,比时滞法测定的扩散系数小约2~3个数量级,在天然气扩散量计算过程中扩散量计算的浓度含义应与扩散系数测定的浓度含义保持一致。天然气在岩石中的扩散系数与岩石孔隙度呈线性正相关,与温度的关系满足动力学方程,随压力增加呈对数减小。  相似文献   
34.
探讨了川西南部平落坝—邛西地区储层沥青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该区须二段储层中天然气的运移方向,指出:平落坝—邛西构造带储层沥青含氮化合物中吡咯类化合物的丰度、异构体参数的绝对大小与相对变化说明该构造平面上运移效应主要是对平落坝地区的吡咯类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总体表现出自西向东运移的趋势,而在整个平落坝—邛西构造带,这种控制并不明显;该构造须二段气藏具有原地或近源性,其天然气以大范围内的垂向运移为主。  相似文献   
35.
致密油是当今非常规油气领域的研究热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已发现致密油储量丰富,是中国最主要的致密油区之一。前人研究表明,纳米级孔喉对于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氮气吸附、镜下观察、孔渗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粒度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长7段致密砂岩微孔隙特征,计算微孔分布、孔隙结构参数、微孔在总孔隙中的比例,并讨论了微孔隙类型以及矿物成分、粒度、分选对微孔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长7致密砂岩微孔隙结构复杂,微孔主要由 “墨水瓶”型孔和平行壁狭缝型毛细孔组成,主要以黏土晶间孔及层间缝、云母层间片状孔、溶蚀微孔及杂基粒间微孔的形式存在。微孔体积分布在(2.40~13.04)×10-3cm3/g之间,约占总孔隙体积的1/4左右,微孔分布可分为2类:双峰型和单峰型。此外,对微孔体积与矿物成分、粒度及分选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微孔体积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碳酸盐矿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微孔体积与石英+长石含量、中值粒径、标准偏差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可认为长7段致密砂岩的黏土和碳酸盐矿物对其微孔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苏北盆地泰州组现今仍是一个新的勘探领域,根据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原油的饱和烃和芳烃的馏分组成、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等油源分析,显示泰州组原油来自泰二段烃源岩,系统阐述了泰州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沉积环境、成油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及油源进行了讨论.两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甾烷相对丰富,萜烷以藿烷为主,甾烷以规则甾烷占绝对优势.泰州组原油的生油母质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的低等生物,而高等植物则较少;有机质沉积环境整体为咸化、还原环境,但又有所差异,以富安断层为界,断层西北侧盐度高,还原性强,而断层东南侧盐度低,还原性弱;原油成熟度低,处于低熟-未熟阶段.  相似文献   
37.
天然气资源评价的运聚动平衡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中的固体沥青镜下观察及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其赋存特征与来源,分析了储层固体沥青发育的石油地质意义,认为百口泉组储层沥青主要来源于下伏风城组烃源岩,是早期生成的石油成藏后发生逸散,残留重质组分后期经历长时间埋藏热演化形成,玛湖凹陷内部百口泉组固体沥青的首次发现证明了风城组早期生烃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百口泉组储层固体沥青在单偏光下呈黑色,分布在溶蚀孔隙、微裂缝和粒间孔等各种不同的孔缝中,总体与岩石颗粒呈镶嵌接触.扫描电镜下观察,固体沥青表面平滑,显示较强的均质性特征,有微裂缝分布,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由于固体沥青易吸附黏土矿物,降低储层孔渗条件,导致电阻率测井上表现为高阻电性(90Ω以上);其次,储层内原油生标特征与沥青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原油呈现混源特征;此外,固体沥青反射率较高(BR0可达1.2%)说明凹陷内百口泉组经历了较高的热成熟演化.研究固体沥青的成因及其影响对于解释百口泉组原油混源现象普遍及揭示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油气成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分析了饶阳凹陷留西地区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气资源丰富,储层物性主要为中孔中低渗储层,圈闭类型主要为砂岩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和构造或岩性-构造圈闭,成藏条件较好。在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该区油藏的成藏模式并分析了成藏规律。勘探实践证实,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主要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及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40.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异常低压分布特征及形成过程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多见异常低压、低压,高压少见。平面上,苏里格庙地区地层呈异常低压、低压,米脂区地层呈高压和常压,其他地区地层以常压和低压为主;垂向上,水层压力基本沿静水压力趋势线分布,而气水层和气层压力均偏离静水压力趋势线,气层压力偏离程度大于气水层,且压力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包裹体测试数据和盆地埋藏-剥蚀资料都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异常低压气藏的形成大体分两个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的充气增压阶段;早白垩世末至今散失降温降压阶段。气藏压力的降低主要与盆地抬升降温、天然气散失和气水密度差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