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7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不整合面及其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62,自引:8,他引:62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存在的多个不整合面对于油气的长距离大规模运移及油气的富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地震剖面综合解释显示,二叠系不整合面共分4种类型:断褶不整合、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规律受不整合类型控制。在测井曲线组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将不整合面上、下分为三段式结构:A底砾岩、风化黏土层、风化淋滤带。这种结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它把不同时代的储集层、断裂等连接起来,组成区域性的运移通道网络。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不整合面不仅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油气聚休的良好场所,在不整合面之下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不整合面之上形成地层超覆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72.
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焉耆盆地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小型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中下侏罗统为主要储集层。盆地曾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强烈沉降、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强烈抬升和第三纪的再次沉降。因此,造就了侏罗纪末期和第三纪两次主要的成藏期。侏罗系油气系统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演化阶段,即侏罗纪末原生油气系统形成阶段、白垩纪油气系统调整破坏阶段和第三纪油气系统调整再生阶段。侏罗纪末期是盆地主要成藏期,当时古油田的分布主要受流体势的控制,由于白垩纪的调整和破坏,到第三纪油气发生了再次充注,但油气系统的南北分异使盆地北部油气资源丰富,且以背斜油气藏为主;盆地南部则是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73.
油气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和吐哈等盆地21个运聚单元的解剖结果,研究了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与主要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认为石油的运聚系数主要与有效烃源岩的年龄和成熟度、圈闭的发育程度以及上覆地层的区域不整合个数有关。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石油运聚系数与上述地质因素的统计关系,这一定量的统计模型可以用于运聚单元石油运聚系数的定量预测,减少资源量计算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源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图3表1参15  相似文献   
74.
刻度区解剖方法与油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刻度区解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共解剖各级、各类刻度区123个,其中主要为凹陷级、运聚单元级、区块级或区带级等。以辽河大民屯凹陷级和运聚单元级刻度区为例,论述了刻度区解剖方法及成果。通过对123个刻度区的解剖,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刻度区的石油地质特征参数和资源评价中一些关键的类比参数及资源计算参数(如油气资源丰度、油气可采系数、油气运聚系数、圈闭密度系数、含油气面积系数、烃产率等),建立了上述各重要参数与地质因素密切相关的统计预测模型和取值标准。这一成果为确保资源评价参数选取的客观性、合理性,对提高油气资源预测精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中拐—五、八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天然气勘探最为重要的区域。在综合分析天然气化学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及C7轻烃化合物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二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从化学组成上看,可将该区天然气划分为低氮气含量的湿气和干气2种类型;从成因类型上看,有原油二次裂解形成的油型气、干酪根初次裂解形成的煤型气及二者的混源气等3种类型。根据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分布特征,认为不整合面和断源断裂对于天然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在二叠系佳木河组顶部不整合面附近地层内主要分布油型气与煤型气的混源气,而在较大规模的断源断裂附近易于富集煤型气;在不整合和断裂不发育的区域,风城组及其上覆地层中易于富集油型气,佳木河组则广泛分布煤型气。  相似文献   
76.
准噶尔盆地复合油气系统特征、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复合油气系统是同一区域内多个油气系统的复合与叠加,其范围内的不同油气系统一般不是独立的,储集层和盖层往往是共有的,所形成的油气藏为多油源混合的结果。准噶尔盆地发育包括16个油气系统的4个复合油气系统,一般具有多套烃源岩,具有多生烃期以及油气多源多期混合成藏的特点,同一复合油气系统内多个油气系统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演化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玛湖-盆1井西复合油气系统包括佳木河组油气系统、风城组油气系统和下乌尔禾组油气系统;昌吉复合油气系统由株罗系油气系统和中二叠统油气系统组成;东道海子-大井复合油气系统由石系油气系统和二叠系平地泉组油气系统组成。这3个复合油气系统含油气丰度高,应是目前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应坚持富油气系统内继承性正向构造单元及其斜坡区勘探,并应加强株罗系的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77.
油气成藏动力场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流体势的定义除应体现重力、静水压力和毛细管力的影响之外 ,还应体现构造应力和热力的影响。建立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流体势场 (即油气成藏动力场 )数学模型 ,比较全面地描述了油气在成藏过程中受到的力的作用。以吐哈盆地为例 ,分析应力、温度和地层埋深变化对流体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于挤压作用比较强烈的盆地 ,构造应力的影响最为重要 ,温度与流体势呈负相关关系 ,并主要在低温时影响较大 ;温度和应力对气势的影响要比对油势和水势的影响大得多。对吐哈盆地侏罗纪末期三间房组成藏动力场的模拟结果表明 ,考虑应力场和温度场的流体势场更能反映挤压型盆地的油气运聚规律 ,同时说明成藏动力场模型是有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78.
阿尔伯达盆地北极之光项目区块油砂层沉积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钻井地质成果及岩心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对北极之光油砂项目区块McMurray组的层序及沉积环境进行了划分及对比。结合测井数据,分析了McMurray 组沉积相及岩石组合特征。北极之光项目区块中,McMurray组是最重要的油砂发育层,其包含连续的河流、三角洲平原和潮控的河口湾沉积。将McMurray组划分为3段:上部-滨岸及浅海沉积、中部-河口湾及潮间带沉积、下部-陆相河流沉积。确定并讨论了每个层序的地质属性、地质时代、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样式。根据测井数据,将其一步划分为9个亚相,部分亚相又细分成若干微相。并对其沉积模式进行了总结,提出下段河道砂体及中段河口湾及潮汐通道沉积的砂体为McMurrary组主要的油砂储集层。该认识不仅为北极之光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而且可对我国在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的油砂勘探开发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盐城凹陷断层封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凹陷断裂发育,断层封闭性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前人的研究方法,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选取典型断层——盘1断层、盐3断层,应用泥岩涂抹系数建立该区断层侧向封闭性的评价标准值为1.26,根据泥岩塑性变形及破裂所能承受的最大正压力建立断层垂向封闭性有效正压力,区间为10~22MPa.通过对盐城凹陷主要断层的封闭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该区断穿基底——阜一段的断层封闭性具有明显的分区性特点:南部断层封闭性较好,北部断层封闭性差,封闭断层的特征各不相同,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80.
川西前陆盆地南部邛西、平落坝及白马庙气田上三叠统原生气藏和侏罗系次生气藏储集层有机包裹体以气相、气液两相为主,形态多不规则,大小以3~6μm为主,主要分布在石英颗粒裂隙及充填裂缝的方解石脉中。须家河组二段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60~170℃,主峰在90~130℃;侏罗系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在70~130℃,主峰为80~100℃。根据均一温度测试结果,结合三叠系烃源岩演化史分析,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经历了印支晚期少量油气充注,燕山期的大量油气充注及喜马拉雅期的调整、少量充注的全过程,其主要充注时期为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侏罗系气藏为次生气藏,主要充注时期为喜马拉雅期。通过恢复不同时期包裹体的古流体势,认为川西前陆盆地南部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流体势呈无序性。天然气运移以源、储之间的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