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24篇 |
免费 | 255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65篇 |
综合类 | 272篇 |
化学工业 | 649篇 |
金属工艺 | 176篇 |
机械仪表 | 313篇 |
建筑科学 | 377篇 |
矿业工程 | 216篇 |
能源动力 | 126篇 |
轻工业 | 331篇 |
水利工程 | 243篇 |
石油天然气 | 232篇 |
武器工业 | 44篇 |
无线电 | 45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12篇 |
冶金工业 | 204篇 |
原子能技术 | 72篇 |
自动化技术 | 4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54篇 |
2022年 | 136篇 |
2021年 | 178篇 |
2020年 | 133篇 |
2019年 | 131篇 |
2018年 | 160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341篇 |
2013年 | 208篇 |
2012年 | 205篇 |
2011年 | 205篇 |
2010年 | 165篇 |
2009年 | 199篇 |
2008年 | 183篇 |
2007年 | 238篇 |
2006年 | 192篇 |
2005年 | 204篇 |
2004年 | 177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短波监测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短波频段内AM信号的调制识别算法,利用MATLAB软件实现了对PR100接收机的远程控制和数据采集,最终设计了一个实用的AM信号调制识别软件.对实际信号的测试结果表明,本实验取得了较高的正确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传统SPI NAND Flash存在存储容量小,传输速率低以及协议命令复杂不统一的问题,本文基于SOC设计方法,提出一种新型SPI NAND控制器架构,以FPGA作为设计载体,采用双向SPI接口技术,通过FTL算法完成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化,实现Flash颗粒数据的高效读写操作。通过搭建测试环境对本设计与传统SPI NAND Flash进行比对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设计在存储容量、传输速率和主控命令复杂度等方面的性能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验证了架构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63.
64.
为提高竹叶的综合利用价值,以越南巨竹叶为原料,采用酸碱法制备竹叶不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对酸种类、酸液pH、酸解时间、酸解温度、酸用量比、NaOH浓度、碱解温度、碱解时间、碱用量等9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制备竹叶不溶性膳食纤维最优工艺。实验结果显示,在pH 2.0,酸解温度85℃,酸解时间2h,酸解料液比1∶20,7%NaOH,碱解温度65℃,碱解时间140min,碱解料液比1∶15条件下,竹叶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80.03%,得率为42.4%。竹叶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9.436g/g、7.091mL/g,有较好的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65.
66.
介绍了直流增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先进性和经济性.叙述了最新研发的虚拟六相整流器,通过检测表明,增能增效潜力十分明显,而且实测效率高于三相桥式整流器.随着智能电网、微电网的兴起,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启运,原先受直流电网发电机转速和频率约束的屏障,有可能被交流增能技术突破,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能转化效率和提升设备运转效益.也就是说,不管是燃煤发电、水能发电、核能发电还是风能发电,都可以采用交流增能技术或者直流增能技术的不同相关技术,结合现有的发电、变电、输电先进技术产品来提高电力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67.
<正>河南科技大学的食品工艺学课程自1983年创立以来,经过40年的发展,成功获得了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评定,201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河南省混合式一流课程”和“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等称号,同时获得“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一等奖”。食品工艺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3个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也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一流专业的重要支撑课程, 相似文献
68.
随着"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公布,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三网融合"业务渐渐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人们由"看电视"变成"用电视",越来越多的业务应用占据着用户的日常生活。对"三网融合"现有业务IPTV、手机电视、有线互联网的现状分析,并对未来将开发的基于电视的"三网融合"新业务,如TVVOIP,电视上网、电视游戏及电视购物、支付进行市场需求分析。 相似文献
69.
70.
本实验系统研究微波预处理对芝麻油风味、感官、营养和安全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微波产香技术在芝麻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芝麻籽经不同功率(0、180、360、540、720 W和900 W)微波预处理6 min,再经液压压榨制得芝麻油。利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在芝麻油中鉴定出91 种香气活性物质。芝麻油的杂环类气味物质(吡嗪、吡咯、吡啶、噻唑、噻吩和呋喃)总含量与微波功率呈正相关,羰基类气味物质(醛、酮和酯类)总含量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芝麻油的烤芝麻味、坚果味、焦糊味、烟熏味和苦味感官强度逐渐增强,土腥味、木质味和生青味强度持续减弱。微波预处理芝麻籽的出油率(30.02%~31.93%)与功率呈正相关,显著高于生芝麻籽(24.89%)。微波预处理提高了芝麻粕的氮溶解指数(nitrogen solubility index,NSI)(由11.7%升至18.07%)和芝麻油中生育酚含量(由392.18 mg/kg增至462.92 mg/kg),且最高NSI和生育酚含量分别出现在540 W和700 W微波预处理后。芝麻油中芝麻酚(13.01~15.78 mg/100 g)、杂环胺(33.19~143.88 ng/g)和多环芳烃(0.40~9.03 ng/g)的含量与微波功率呈正相关,其中多环芳烃和杂环胺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量。综上所述,适度的微波预处理可以赋予芝麻油浓郁的香气,提高芝麻油的营养成分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同时提高芝麻粕蛋白的利用价值。因此,微波作为一种新型产香技术在芝麻油加工和芝麻粕蛋白的高值化利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