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篇 |
综合类 | 28篇 |
化学工业 | 16篇 |
金属工艺 | 35篇 |
机械仪表 | 83篇 |
建筑科学 | 13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轻工业 | 9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67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 |
冶金工业 | 7篇 |
自动化技术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数值弥散效应影响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的精度.基于实际油藏流体和CO2-原油体系室内实验,建立一维均质模型,研究数值弥散对CO2多级接触混相驱替过程的影响,比较数值弥散与物理弥散对CO2混相驱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弥散会影响驱替过程中相间传质,数值弥散越大,CO2会越早突破,导致采收率越低,驱替前缘变得模糊化.数值弥散与物理弥散作用相似,具有相同的数量级,二者存在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3.
利用PVT装置开展了不同CO2 含量下CO2 —烃—水体系在不同条件下气水互溶特性实验,研究气藏注CO2 封存过程中CO2 —烃—水体系互溶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温度压力下,随CO2 的不断注入,气相中CO2 含量和水蒸汽含量不断增加,液相中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CH4 溶解度越小,地层条件下CO 含量为68%物质的量的气样比CO2 含量为23%物质的量的气样的CO2 溶解度增加1.116%物质的量,而CH4 的溶解度减小0.13% 物质的量。CO2 和CH4 在水中的溶解度均随压力升高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CO2 临界点附近,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显著,40℃下CO2 含量为23%物质的量的气样的CO2 溶解度6~9MPa增加了0.138% 物质的量,而9—12 MPa仅增加0.092% 物质的量,且压力越大增加量越小。高温低压时受水蒸发作用影响,气相中CO2 及CH4 含量随温度升高急剧降低,随压力升高缓慢上升,当压力高18MPa后,气相中CO2及CH4 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4.
�³�������������������ѹ������ֵģ���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属于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一定的储量规模,但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的特征使其开采困难,因此实施增压开采工艺技术是保证该类气藏增储稳产的重要手段。文章运用气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气藏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在气藏储量拟合及气井生产历史拟合的基础上,设计了9套增压开采对比方案。选用三维二相黑油模拟器进行模拟计算,其结果显示实施增压开采方案的采气速度和采出程度均比不实施增压开采的高,而且延长了气井生产时间。同时还评价了经过增压开采后,气藏、增压井组以及单井的可采储量增加量,确定了增压开采后单井合理的井口压力控制程序和降产方式。方案结果对比表明,以目前单井产量敞输,控制最小井口压力在压缩机吸气压力0.2 MPa的开发方案,能使整个气藏在实施增压开采后提高可采储量7.28%。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开展并联双管长岩心实验,分析了水驱、氮气驱、气—水交替驱、氮气泡沫调驱、聚合物段塞+氮气泡沫调驱等方式的原油采出程度及含水率的变化程度,为QK17-2油田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结果表明,聚合物段塞+氮气泡沫调驱的驱油效果最好,岩心驱替的采出程度比水驱的采出程度提高13.39%,调驱能够有效改善层间非均质性对原油采出程度的影响,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6.
在含CO2的天然气藏中实施CO2长期稳定埋存并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实现CO2的规模化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以一个真实的含CO2浅层废弃气藏为埋存靶场,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纵向非均质气藏剖面模型,用于研究气藏储层在正韵律、反韵律以及复合韵律条件下气体运移对超临界CO2稳定埋存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重力分异和地层非均质性条件下的流体运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韵律剖面模型在注超临界CO2埋存及开采剩余天然气过程中,作为反韵律的目标气藏注超临界CO2埋存过程在生产井突破最晚,吸入的超临界CO2量最大,天然气累计采出量最多,其超临界CO2埋存潜力相对最大;重力分异可引起超临界CO2与天然气之间产生非平衡态相的分离,天然气向气藏高部位运移,CO2最终趋向于形成“超临界CO2垫气”,可以很稳定地沉积在气藏下部形成“垫气”埋存。该成果为实现CO2减排、降低CO2捕集与埋存技术(CCS)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7.
页岩气井产量评价与预测对页岩气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解析模型的假设条件与实际页岩气井差异较大,数值模型计算难度大、效率低、不确定性高,导致页岩气井产量预测难度大。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综合考虑地质因素与工程因素,整合页岩气开采全周期地质、钻井、压裂、生产等数据,对A页岩气藏气井产量进行了评价与预测。首先,对原始数据体进行处理,包括缺失值插补、相关性分析、异常值处理、主成分分析等,以减小数据的噪声;其次,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页岩气井产量进行评价,研究影响A页岩气藏气井产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应用随机森林方法预测A页岩气藏气井产量。结果表明:A区块页岩气藏中产量优、中、劣等井分别占比36.4%、37.8%、25.8%,其中压裂因素对A页岩气井产量评价结果影响最大。调参后的页岩气井产量预测结果准确度达到90%以上,预测结果较好,表明本文模型能够用于页岩气井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