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68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分子印迹技术--一种新型的亲和分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具有分子识别功能聚合物的一种新技术。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介绍了在分离领域、模拟抗体和受体、催化剂和人工酶以及传感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2.
本文研究了用容量法分析聚乙二醇(PEG)含量。先利用亚铁氰化钾沉淀PEG,再利用硫酸锌沉淀过量的亚铁氰化钾,最后用EDTA滴定过量的硫酸锌。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介质条件。与传统的PEG分析方法相比,本法用样少,可以测定不同分子量的PEG,且外界干扰小,测量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63.
PHB发酵及其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聚β-羟基丁酸(PHB)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可降解性塑料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PHB发酵研究的进展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影响PHB积累的因素、PHB高密度发酵技术和PHB发酵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4.
高效毛细管电泳是继高效液相色谱之后的又一新型分离技术。这一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讨论了这一技术近年来的进展情况,包括实验技术的发展和这一技术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文章还对这一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指出以此技术理论为基础,由分析型技术向制备型发展,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5.
本文研究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从乙醇水溶液中提取乙醇的工艺,探索了操作压力、温度,流速及料液浓度对乙醇萃取和产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此工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压力和浓度是影响萃取能力的主要因素,而对产物浓度的影响很小;料液浓度对萃取能力和产物浓度都有显著的影响。两个理论级即可将10%的乙醇溶液浓缩至90%以上(mole fraction)。但共沸组成的存在妨碍了产物浓度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6.
聚砜中空纤维膜在丙烯酰胺微生物转化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聚砜为材料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应用于丙烯腈水合转化为丙烯酰胺的微生物转化和膜分离耦合过程,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膜对此反应体系有很好的适用性,通过中空纤维膜使反应液和菌体得到有效的分离,实现了膜分离耦合的酶催化反应过程.20℃时,在不更新菌液的情况下,持续操作5h,丙烯腈转化率达到99%,发酵菌液可催化合成丙烯酰胺2.722g/(mL·h),产物中没有检测到副产物丙烯酸.膜材料的应用研究为长期连续化生产过程的研究打下了基础.该工艺过程以自由细胞替代固定化细胞,实现了连续化操作,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计量置换模型在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N–叔丁氧羰酰–L–色氨酸为印迹分子,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色谱评价的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印迹分子有特异选择性的吸附作用. 依据液相色谱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分析了印迹分子与固定相和流动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发现在以异丙醇、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时,印迹分子与固定相吸附时覆盖的活性位点数量是其对映体的1.2倍;印迹分子失去的溶剂分子数是其对映体的1.5倍. 可以认为, 在这种条件下,分子识别作用主要是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三维孔穴结构.  相似文献   
68.
利用动态法测定了超临界络合萃取中一种常用的络合剂?固体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DDC.3H2O)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 实验在308.15~328.15 K,10~30 MPa的范围内进行, 溶解度随温度、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将实验结果用Chrastil缔合模型法进行关联,取得了比较好的关联精度.  相似文献   
69.
超临界水中硫酸钠溶解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硫酸钠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在实验范围内 (4 0 0 5 0 0℃ ,2 2 .5 30MPa)测得溶解度均小于40× 10 -6g/g。随温度降低和压力升高 ,硫酸钠溶解度增大。关联了溶解度模型 ,表明同一温度下的硫酸钠溶解度对数与水密度对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0.
第二讲单变量函数的最优化方法(上) 单变量函数的最优化方法是当目标函数仅有一个变量时求最优解的方法。当然,实际问题多为多变量函数,但是以后将会看到,多变量函数的最优化问题往往可归结为求解一系列单变量函数的最优值,即所谓一维搜索。因此,单变量函数的最优化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首先介绍它是很必要的。上一讲已经谈过,当一个目标函数具有简单而明确的数学表达式时,通常可以用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