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将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应用干小尺度构型单元研究,提出了一套采用长短窗长两次处理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并综合运用处理结果识别不同层次储集层构型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构型研究中地层倾角测井的处理方法与参数要求,确定塔里木盆地HD4油田东河砂岩相关对比法地层倾角处理参数为:0.2 m窗长,0.02 m步长,35°探索角.以处理成果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东河砂岩段储集层构型,将东河砂岩滨岸沉积砂体划分为4类四级构型,12类三级构型及24种岩相单元,并详细分析了储集层构型界面及构型单元的地层倾角测井响应特征.岩相单元在倾角处理成果图上表现为单一矢量模式或模式组合,三级构型单元对应于一系列不同矢量模式的组合,构型界面表现为不同矢量模式的分界面.构型研究成果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并为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相关对比法对关键井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进行处理,结合地质构造图反映出的构造倾向,确定倾角资料长相关处理参数;结合岩芯照片对倾角资料进行微细处理,确定短相关处理参数.利用确定的长、短相关处理参数,对哈得逊地区的倾角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建立了东河砂岩储层典型的层理和微构造倾角解释模型;对中泥岩段开展了层序地层研究,根据长窗长倾角矢量图和累积倾角图,在中泥岩段识别出1个完整的三级层序、2个准层序组和5个准层序;利用短窗长处理的倾角矢量图,结合原始电导率曲线和倾角测井解释结果,进一步识别出中泥岩段有7个岩层组和16个岩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露头、岩心资料的详细分析,在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三级层序内部识别出了5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即三级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界面、准层序界面、岩层组界面和岩层界面。以常规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层序界面响应特征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各级层序地层界面的测井资料识别标准和方法,包括常规测井曲线识别模式、长窗长处理倾角资料识别模式、倾角测井原始电导率曲线识别模式和精细倾角处理资料识别模式等。应用上述各类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的模式和方法,对全区各井进行了多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对比,识别出了5级界面,划分出1个三级层序、1个准层序组、2个准层序(砂层组)、12个岩层组(小层)和50个岩层(单砂体),建立了东河砂岩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4.
海上油田注采井距大、油水井测试资料相对较少,对于平面水淹波及认识相对有限。根据L油田辫状河储层发育特征及注水井网关系,提出3种注采模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得到不同模式下,不同驱替倍数的水淹波及系数图版,进而在常规剩余油描述含水等值线图的基础上,定量刻画单砂体水淹厚度等值线图,便于油藏动态工程师定量评估注采井间水淹厚度分布状况,制定注采调整挖潜政策。  相似文献   
15.
倾角测井资料具有纵向分辨率高和连续性好的特点, 在哈德4 油田东河砂岩的露头、岩心分析标定基础上,根据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幅度、形状、接触关系, 结合倾角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成果, 确定了研究区储集层六级构型界面的测井响应特征和模式, 实现了单井的构型界面的识别, 为构型单元的精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渤海油田河流相油气藏关键储量参数确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摘要:含油气面积和有效厚度是渤海油田河流相油气藏储量计算的关键参数,利用海上油田高品质地震资料,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开展砂体,尤其是含油气砂体的空间展布研究,砂体分布范围及厚度的预测准确率在80%以上,准确把握了砂体的含油气范围及油气层厚度;采用油田丰富的压力资料,预测河流相油气藏的流体界面,在压力资料品质及储层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预测的流体界面十分接近实测的流体界面,有效提高了储量计算过程中含油气面积圈定的准确性;充分利用壁心、测压资料开展有效厚度下限研究,采用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相对值与微侧向电阻率相对值的比值(ΔSP/ΔRxo)来识别低阻油层,经测试及生产资料证实,识别低阻油层的准确率达100%,确保了储量计算过程中有效厚度确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