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综合类 | 1篇 |
化学工业 | 8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机械仪表 | 3篇 |
建筑科学 | 5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轻工业 | 3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无线电 | 2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原子能技术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HTR石墨砖单柱模型抗震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气冷堆的堆芯结构材料主要为石墨砖,在地震载荷下的动力学响应比较复杂。基于山东荣成石岛湾200 MW高温气冷堆示范核电站(HTR-PM)的设计,建立石墨砖单柱模型进行不同工况的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正弦波和人工地震波进行动态特性探查试验和功能验证试验,获得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加速度和位移响应等参数。结果表明,石墨砖单柱的非线性特征明显,自由状态下结构的一阶自振频率在1~5 Hz之间。石墨砖间的相对位移小于5 mm,满足设计准则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有效分析乙烯装置的能效状态,寻找传统单一能效指标背后隐藏的节能机会,本文提出了以单位乙烯产品综合能耗和相关的8类影响因素共同为能效状态评价准则的乙烯装置能效价值层次模型.模型将乙烯装置能效价值建立在原料消耗量、乙烯收率、装置规模、负荷率、燃料、蒸汽、电、水等其它能耗和单位乙烯产品综合能耗的基础上,丰富了乙烯装置能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6061-T6铝合金激光喷丸后表面残余压应力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的释放特性,对典型单联狗骨状试样进行激光喷丸处理及保温处理,利用MTS-809拉扭组合材料测试系统进行不同循环应力水平和循环周次的疲劳实验,并使用X-350A型X射线应力测定仪测量试样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残余压应力的松弛主要发生在疲劳过程开始的100次循环周期内,1000次循环周期后残余压应力基本趋于稳定。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松弛行为表明,循环应力较小时,残余压应力松弛的幅度和速率相对较小;当循环应力接近材料屈服强度时,残余压应力松弛的幅度和速率较大,循环后期残余压应力完全释放,在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与未经保温处理的激光喷丸试样相比,试样经过150℃保温处理10 min后,表面残余压应力下降,但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应力松弛的幅度和速率都较小,残余压应力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6.
3.从模具制造的观点看制件设计在设计制件时,对使用目的、选择满足要求的材料,和适应材料特性等都如前所述。其次的要素是设计时应考虑模具的制造。即使使用理想的材料,但模具制造不适应,或成形性能差都是不允许的。对低成本制件应尽量满足各种条件,采用适合模具制造的设计。为此,在制件设计阶段,希望制件设计者、成形工作者、模具制造厂之间充分讨论,综合各种意见后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7.
18.
就大坝施工来说,混凝土坝和土石坝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工程。从施工技术来看,由于随着推土机和机铲等通用重型机械的发展,而建立了大规模机械化施工的体系,因此,土石坝的施工技术进展十分显著。从混凝土坝来看,混凝土浇筑不如基坑开挖的进展显著。由于适合修建混凝土坝的坝址越来越少、条件越来越差,且从施工安全措施的角度出发,必然要在施工技术发展方面作出 相似文献
19.
针对魏家峁煤矿坚硬顶板难垮落,初次来压步距大,不利于矿井安全生产的现状,在11502综采工作面初采期间对顶板实施水压致裂技术,并通过钻孔窥视发现,水压致裂后岩石产生纵横交错的裂隙,极大地破坏了岩石完整性;进一步对相邻工作面初次来压对比得出,实施水压致裂后,直接顶和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分别减小了8. 5 m和14. 2 m,且来压强度、动载系数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充分证明了水压致裂技术对于弱化工作面顶板,缩短初次来压步距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针对管内除垢与防垢及强化传热问题,对工程上应用较广的扭曲管、扭带管中旋流场内低浓度液固流场综合性能进行实验及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含粒子旋流场可提高流体湍流强度,与圆管相比,扭曲管和内插扭带圆管均有较好的旋流效果,相同Re下扭曲管的换热系数提高18.7%~30.1%,阻力系数提高13.1%~181.8%,综合性能评价因子平均提高15.5%,高于圆管和扭带管;而扭带管的换热系数比圆管提高5.6%~32.9%,阻力系数最高. 对扭曲管内粒子传热性能进一步优化,模拟值与实验值的误差为10.7%~12%. 旋流作用有利于提高液固流场的综合性能,但较高流速下该综合性能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