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5篇
电工技术   65篇
综合类   87篇
化学工业   62篇
金属工艺   62篇
机械仪表   53篇
建筑科学   47篇
矿业工程   30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83篇
水利工程   16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70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在Sa2等级的钢材表面制备出一种低表面处理环氧防腐底漆,其固含高达80%,实干速度只需4 h,平均附着力可达10 MPa,室外暴晒5 a涂层无任何开裂、脱落,且耐酸、碱、盐溶液腐蚀性能优异。利用Fourier红外光谱(FTIR)、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IS)和三维视频显微镜对涂层的电化学性能和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400 h海水浸泡,涂层阻抗可达1010Ω·cm2,耐海水腐蚀性能优异,阻抗值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环氧树脂和聚酰胺固化交联形成的致密涂层对腐蚀介质起到了很好的屏蔽作用,中后期磷酸锌颜料与钢材表面铁锈反应生成的稳定络合物阻止了腐蚀介质的渗入,是其耐腐蚀和实现低表面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52.
以Cr-Ni资源节约型Sn微合金化铁素体不锈钢为实验材料,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室温拉伸实验、电化学腐蚀实验等手段,分析了不同热带退火温度下实验钢的组织演变和性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热带退火温度在900~1 050℃范围内,适当升高热带退火温度,可以使冷轧退火板得到均匀的再结晶组织和强度较高的γ纤维再结晶织构,有利于提高力学性能和耐点蚀性能。热带退火温度为950℃时,实验钢获得了最佳的力学及耐点蚀性能。此工艺条件下,抗拉强度为532 MPa,屈服强度为345 MPa,伸长率为42%,点蚀电位达到0.28 V。通过优化热带退火工艺,含Sn铁素体不锈钢的性能较430铁素体不锈钢显著提高,有望在某些领域成为SUS304奥氏体不锈钢的有力替代。  相似文献   
753.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页岩气资源丰富,历经十余年研究与实践,目前已经实现了页岩气规模化和商业化开发,但是在钻进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目的层时井下复杂严重且发生频繁、事故多、起下钻趟数多、耗时长,是至今仍然没有能够很好解决的重大钻井技术难题。为了降低开发综合成本、大幅度缩短钻完井周期从而使页岩气开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形成适用的页岩气藏井壁强化钻井液技术。为此,通过研究页岩地层岩石物性及特征,发现钻井液对地层微纳米裂缝封堵能力不足导致滤液侵入是致使该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藏井壁坍塌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上述情况,制备纳米封堵剂高质量本征态石墨烯纳米片,并提出了二维纳米石墨烯片界面强吸附黏着封堵理论;进而基于紧密堆积原理优选了适用于粒度级配的微米刚性封堵剂,形成了适用于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藏井壁强化钻井液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稳定井壁和强化井壁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并且所研制的钻井液综合性能均优于现场井浆。结论认为,该项研究成果为实现该区页岩气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54.
元坝地区下部海相地层具有层系多、地层温度高、压力梯度大、地层压力体系复杂、存在大段盐膏层和高压盐水层交错等特点,给钻井液的高温稳定性、流变性、造壁性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针对该地区钻井液存在的高温稳定性差、流变性及失水性调控困难等问题,通过抗高温处理剂的优选,钻井液体系性能优化及评价,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元坝区块超深探井的抗超高温高密度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抗温达220℃,密度2.00~2.50 g/cm3,220℃沉降系数SF小于0.52,并具备一定抗污染能力,能够满足深井钻井液在高温长时间作用下的钻探需求。该套钻井液技术在YS1井四开井段进行试验,表现出了良好的流变性能、高温高压滤失性能和抗污染能力。施工钻井液密度为1.95~2.25 g/cm3,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10 mL。该钻井液技术试验成功,解决了元坝区块深井钻井液体系热稳定性差、流变性及失水性调控困难等技术难题,实现了川北地区海相下组合勘探超高温超高密度饱和盐水钻井液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四川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55.
有机卤是一类典型的有机污染物,能够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工程人员的关注。有机卤广泛存在于各种废水当中,具有种类繁多且难以降解的特点。现有的废水中有机卤分析方法因成本高、难以实现自动化等问题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为促进对废水中总有机卤(TOX)分析方法的了解,综述了废水中TOX的来源及其污染程度,总结且比较了国内外主要的TOX标准分析方法,并对现有标准分析方法的不足给出了改进建议。此外,总结了TOX分析中分离、转化与检测步骤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其中介绍了诸如电驱动膜分离法和真空紫外光解法等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的新方法。最后对TOX分析方法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实现废水中TOX的高效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6.
在激光通信光端机伺服控制中,基于速度、加速度滞后补偿的等效复合控制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光端机的跟瞄精度,同时对系统稳定性影响较小。本文首先建立了卫星激光通信光端机双向跟瞄模型,分析了光端机工作扰动来源,解算出运动和扰动的等效正弦信号,在速度、位置双回路闭环控制的基础上,开展了等效复合控制技术研究;通过对控制参数进行基于方差的敏感度分析,完成了速度、加速度滞后补偿参数的优化设计;最后在室内构建了实验系统,完成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等效复合控制后,在双端运动状态下,跟踪误差为56.8μrad,误差减小了80.06%,大幅提高了光端机粗跟踪动态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757.
卫星在轨后精准的绝对辐射定标是对其观测数据进行定量化应用的基础。与传统的场地定标法、交叉定标法相比,基于稳定场景目标的定标方法具有成本低、频次高、可实现历史数据定标等优点。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MCD19A1产品、MCD43A1产品和MOD03(MYD03)产品模拟出MODIS band8在光谱02卫星观测条件下的方向反射率,再结合MCD43A1产品中MODIS band1~band5的方向反射率、MCD19A2产品中的气溶胶参数、水汽参数以及MOD07(MYD07)产品中的臭氧参数,对2021年10月光谱02卫星多光谱成像仪对多个稳定目标成像的入瞳辐亮度进行辐射传输模拟,实现对其在轨绝对辐射定标。对该定标系数的真实性检验结果表明:与发射前定标系数相比,基于重新标定系数进行大气校正的结果与哨兵2号反射率产品的差异明显减小;重新标定的观测辐亮度与包头地基自动辐射定标数据的平均相对差异为3.18%,说明定标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研究结果可以为使用稳定目标对中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在轨绝对辐射定标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758.
为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黄土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以西安市黄土为例,先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黄土灰度图像纹理特征,计算土壤的微观裂纹和孔隙面积占比,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时序回归预测模型建立起灰度纹理特征和微观裂纹与孔隙面积占比之间的联系,计算土壤干湿循环损伤因子判断土壤干湿循环损伤程度。研究表明:在2次干湿循环内,土壤团粒边缘结构破坏,微观裂纹和孔隙急剧增加;在5次干湿循环内,土壤结构纹理化走向逐渐明显,趋近于平行水分迁移方向;经历4次干湿循环后,土壤的干湿循环损伤破坏比例达到93.10%;经过6次干湿循环后,土壤的干湿循环损伤已不再增大,即土壤微观结构纹理化已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59.
预旋供气系统为燃气涡轮转子叶片提供高品质冷气。为改进预旋供气系统温降性能,基于预旋供气系统数学模型的理论推导,揭示出原模型温降性能不显著的影响机制和解决方法,提出一种动叶前缘式进口的叶型接受孔的优化模型,并评估优化前后预旋供气系统的热力学和气动特性。结果表明,预旋腔内转静部件匹配问题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动叶前缘式接受孔能够解决转静难以匹配的问题。在满足供气流量和供气压力的条件下,采用动叶前缘式接受孔的优化模型预旋腔压力由原模型的640.2kPa降至533.0kPa,降低了16.7%。系统温变由温升转为温降,温降效率由-30%增加至55%,温降变化范围达13.56K。比功耗由6720 J/kg降至3979J/kg,下降了40.8%。  相似文献   
760.
王库  韩思远  胡南  刘科  张兆光  白杨 《中国矿业》2023,(11):230-235
密实固定床吸附塔是地浸矿山常用吸附设备,其在运行过程中床层阻力会随着吸附的进行不断增大,导致设备处理能力下降、能耗升高。床层阻力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床层本身阻力,另一部分是床层截留料液中絮泥而产生的阻力。本文首先测得4种空塔线速度下的树脂床层压降(床层本身阻力),分析结果显示,树脂床层压降正比于空塔线速度,近似呈直线关系;然后通过吸附试验,得到空塔线速度分别为35 m/h、45 m/h、60 m/h吸附条件下床层阻力的变化情况,分析显示床层阻力会随着吸附进行不断提高,且空塔线速度越高床层阻力升高越快。对吸附结束的树脂床层取样分析发现,堵塞存在于树脂床层上部0.3 m范围内,且主要集中在床层表面。对该区域树脂进行反冲洗,控制一定的流量,可以将大部分絮泥冲出,而树脂不随之流出,反冲洗结束后床层阻力基本可以恢复到吸附初期的水平。本文旨在研究影响床层阻力的主要因素,提出降低床层阻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