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完井液动密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40组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动密度测定,建立了测试精度符合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5336-93要求的能够进行地层条件下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动密度测定的试验装置和测试方法.在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初始密度为0.380~0.720 g/cm3、温度为20~140 ℃、压力为0.5~40 MPa范围内测定了可循环泡沫钻井液的动态密度,得到了压力-温度-动密度基本关系式.当温度一定时泡沫钻井液密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当压力增加到某一特定值时,钻井液密度不再明显增加;泡沫钻井液密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温高压下密度小于1.00 g/cm3.  相似文献   
42.
黑液驱油中的准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液是碱法造纸产生的废液,但它却是一种出色的潜在碱、有机碱和缓冲碱的混合物。用它代替碱(如:NaOH,Na2CO3等)进行复合驱油,既可以改善黑液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可获得较高的原油采收率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从黑液体系的准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中可以看出,黑液体系驱油比水驱有更高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43.
油层物理课教学效果和教学效果的考查方法 ,对于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进一步深入专业领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石油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 ,使“油层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 ,以多种考查方法为手段 ,以提高学习效果为目标 ,实现学生自觉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独立思考及创新的能力为目的  相似文献   
44.
早期注聚合物对于海上油田和国外开发区块十分必要,鉴于油田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原来的单一因素优化已经不再适用.以五点法井网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油藏和经济双重目标,以聚合物溶液浓度、注入井注入能力、生产井产液能力及生产时间为限制条件,通过理论方法和经验回归,建立了以早期注聚合物累计采出量和净现值流量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结合油田区块实例,通过用适应函数算法得到井网密度的优化解.将多目标优化的合理井网密度与单一目标下合理井网密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方法适用性更强,更适用于五点法井网早期注聚的研究.  相似文献   
45.
从分子间作用力角度,利用经典溶度理论和PR-EOS状态方程,在油藏条件下推导出地层油的溶度参数计算公式,并结合纯气体溶度计算公式,对不同油藏条件下的地层油-CO2最小混相压力进行理论计算。该方法仅需油藏温度、地层油组分(C1—C3+6)和C3+6分子质量3组参数。研究表明,在分析了中国17个陆相沉积特点地层油的细管测试实验结果基础上,得出地层油-CO2体系达到混相时,两者的溶度差与C3+6组分的分子质量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该关系可以反求出地层油-CO2体系达到混相所需的压力,为数值模拟的修正和油藏工程方案设计提供了1种可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6.
中国陆上高含水和低渗透油田的勘探开发现状为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氧化碳驱数值模拟正是此项技术的关键手段,对二氧化碳驱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分类描述并研究其发展前景十分必要.在广泛调研中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种模型如何考虑相和组分,将二氧化碳驱数学模型分为基于黑油模型的二氧化碳驱替模型、传输—扩散模型、近组分模型、全组分模型(闪蒸计算模型)以及新型组分模型等5大类并分别进行描述.通过对比5类模型的特点,揭示了其优缺点,得到的认识是:基于简化全组分模型的新型组分模型,既能够较为清楚地描述实际现象、较为周全地考虑实际条件,又符合实际精度的要求,同时满足计算简便、运算速度快的应用要求.最后,提出了有关二氧化碳驱数学模型在地质表征、相态计算、流体拟组分划分及实用方法应用等提高模型精度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7.
秦积舜  孙士孝 《石油仪器》1990,4(3):135-141
TSY—1型碳酸盐含量分析仪属“压力式”分析仪,用来测定岩石样品中碳酸盐含量及碳酸钙与碳酸钙镁的比值。本文介绍了新近研制的通过记录酸—盐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力而测定岩石中碳酸盐含量的TSY—1型碳酸盐含量分析仪的性能指标、工作原理、设计思想和调试、使用方法等。着重介绍了气体方程的简化条件及应用简化后的气体方程计算和优选反应器体积的方法,给出了计算公式和图版。并对调试和使用仪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若干问题做了详细说明。该仪器的主要特点是拓宽了低碳酸盐含量的测试范围,能准确分析出岩石中碳酸钙(方解石)及碳酸钙镁(白云石)的比值。  相似文献   
48.
在CO2的资源化利用获得广泛认识的同时,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得到深入发展.研究CO2驱替过程中气、液组分变化有利于发现CO2-原油混相或非混相状态对渗流特征影响的原因.采出程度、含水及气油比等变化规律显示CO2在孔隙中具有独特的渗流特征.相同驱替量的情况下,非混相状态较早进入含水快速上升期,采出程度平缓增长,而混相状态的采出程度则保持较长时间的线性增长.组分分析结果显示, CO2驱替过程中油、气组分变化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除此之外,混相状态的 CO2易于与油相组分作用,而非混相状态的CO2则偏向于与气相组分作用,说明混相或非混相状态时CO2与原油的作用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中国不同油区原油进行组分组成分析,选取了11种具有代表性的烃组分,分别与CO2组成二元体系进行PVT实验。所选取的原油烃组分碳原子数为C6-C16,分子结构为直链烷烃、单环/双环环烷烃和单环/双环芳烃。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原油烃组分中溶解的CO2可使体系发生一定程度的体积膨胀,且其膨胀幅度主要受原油组分自身性质、CO2摩尔含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压力的影响不大。进一步提出原油组分自身性质的影响可用摩尔密度来表征,膨胀系数与对应条件下原油组分的摩尔密度为严格递增直线关系;膨胀系数随CO2摩尔含量的增加迅速增大,呈现凹型递增曲线;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CO2摩尔含量较高的体系,温度越高,体积膨胀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50.
岩心内流体的扩散系数可由传质扩散方程推出解析解,但其需要实验提供一定数量的质量浓度值(关键的基础参数)。由于常规实验获取到的流体量较少,使扩散系数的计算受到制约。建立了传质扩散的一维数学模型,提出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只需一次测量较多体积的流体的平均质量浓度,通过调整拟合即可求出扩散系数。模拟结果表明,扩散系数受流体质量浓度、类型、流速和岩石渗透率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溶液而言,扩散系数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对流体质量浓度分布影响很小,故通常可假设扩散系数为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