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0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梳形抗盐聚合物KYPAM在大庆、胜利和华北油田的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和深部调驱现场应用中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各油田正在加大推广应用范围。进一步改进梳形抗盐聚合物的结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增稠能力大幅度提高 ,进一步验证了梳形聚合物分子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42.
简要介绍了含氟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质和分类,详细阐述了目前工业生产含氟表面活性剂的3种合成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讨论了含氟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消防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其研究开发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3.
双官能度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5-二甲基-2,5-己二醇和过氧化氢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制备2,5-二甲基-己二基(2,5)-双过氧化氢,作为双官能度引发剂。并用制备出的引发剂与Na2SO3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聚合。分子量随引发剂浓度和反应起始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单体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单体初始质量分数为25%,2,5-二甲基-2,5-己二醇浓度为5×10-5mol/L,反应起始温度为10℃的条件下,制备出分子量达到2600万左右的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44.
"十五"期间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进步与下步攻关方向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5  
对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驱方案优化设计技术、聚驱综合调整技术、聚驱采油工艺技术、聚驱测试工艺技术以及聚驱地面工艺技术等成熟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二类油层聚驱开发的策略及总体柜架,并对现场聚驱动态进行了分析;深化了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的认识,三元复合驱油用国产表活剂研制取得突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先导性矿场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工业性试验奠定了良好基础。分析了“十五”期间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今后三次采油的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45.
二元无碱驱油体系的室内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三元复合驱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三元复合驱体系中碱对石油开采过程及地层造成的危害日益凸现。以自制石油磺酸盐NPS-2为表面活性剂, 通过考察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和石油磺酸盐对大庆采油四厂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确定了二元无碱驱油体系配方, 并对该体系的应用广泛性和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从自制石油磺酸盐为表面活性剂, 二元无碱驱油体系合适配方为CNaCl=0.6%~1.2%, CNPS-2=0.1%~0.3%, CHPAM=0.12%. 该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 全部达到10-3mN/m 数量级, 最低可达10-4mN/m 数量级, 能够避免由碱引起的对地层和采油设备的损害, 具有很高的现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粘弹性流体平行于界面的力可以提高驱油效率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水驱后残余油的微观形态可划分为油滴状、油膜状和簇状残余油3种类型.前人研究工作表明,若要用牛顿流体驱动水驱后的残余油,其驱动力必须要再增加1000~10000倍才能克服束缚残余油的毛管力,而实际油藏中的粘滞力不可能增加如此之大.虽然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不大,但实验室内和矿场试验数据表明,用聚合物水溶液驱替后,孔隙介质中所有类型的残余油均减少,减少的量取决于驱替液的弹性.实验条件相似的流体,其弹性越大,驱替后残余油饱和度越低.微观可视岩心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证实,粘弹性驱替液可降低不同润湿性岩心的残余油饱和度.粘弹性驱替液驱替残余油的力与牛顿流体的力不尽相同,它不仅有垂直于油水界面克服束缚残余油的毛管力,而且还有较强的平行于油水界面驱动残余油的拖动力.  相似文献   
47.
烷基苯磺酸盐当量对强碱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证明,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表面活性剂是三元复合驱发展的关键问题,三元复合驱用的表面活性剂有非离子表活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应用的最广。特别是石油磺酸盐和烷基苯磺酸盐。  相似文献   
48.
采用旋转液滴法测定了在不同碱浓度下自制的3种结构烷基芳基磺酸盐(C19-4S、C19-6S、C19-8S)与大庆六厂原油体系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分别考察了磺酸盐结构、强碱和弱碱浓度对油一水动态界面张力最小值(DIFT_(min))和动态界面张力平衡值(DIFT_(equ))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自适宜碱浓度下,3种结构烷基芳基磺酸盐均可使大庆六厂原油-表面活性剂-碱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值(10~(-3)mN/m);随芳环在烷基芳基磺酸盐长烷链上的位置向烷链中心移动,达到DIFT_(min)、DIFT_(equ)所需的强碱或弱碱的浓度降低、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49.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组成和破乳脱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和聚合物驱采出液与水驱采出液的对比破乳脱水实验及模拟采出液的破乳脱水实验, 考察了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与水驱采出原油组成的差异, 以及沥青质和胶质对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水驱相比, 由于原油各组分与岩石表面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及不同驱替液的驱替能力的差异,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采出原油中的沥青质、胶质和芳烃含量增加. 原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含量的增加, 导致采出液的油、水相分离更困难, 因为沥青质和胶质是原油中对油-水界面膜强度贡献较大的组分, 其进入油-水界面使界面膜强度较大. 沥青质形成的界面膜的强度大于胶质形成的界面膜, 因此沥青质对油、水分离的影响大于胶质.  相似文献   
50.
利用柱层析法分离2,5-二甲基十四烷基苯同系物,首先用薄层板进行点样,根据板上点的个数确定待分离的物质所含化合物的种类,以此确定所要的组分,并通过各点的距离初步确定洗脱液的极性配比;然后对样品进行柱层析分离,在洗脱过程中,根据不同极性物质谱带距离的不同,分别收集,并通过薄层板监控,确定所需谱带,再经旋转蒸发仪去除洗脱液,得到所要的纯净物.确定了最佳的展开剂体系体积比为:V(正己烷):V(四氯化碳):V(氨水)=3:1:0.2,利用核磁氢谱(1HNMR)和气质联用(GC-MS)法验证了纯化后产物的化学结构与分子设计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