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89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高频层序地层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砂泥岩薄互层的特点,根据其岩性和盐鲁岩的分布特征及地震反射结构,将沙三段划分为四个三级层序,11个四级层序和多个五级层序。由于该区沙三段沉积时期古地形相对平坦,高颠层序各体系域在平面的分布变化很大,低位域可能仅分布在凹陷的中心部位。通过建立的四种高频层序地层模式,可以预测低位砂体的分布及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42.
核Fisher判别分析在火山岩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火山岩储层岩性识别困难的问题,将核Fisher(KFDA)判别分析方法用于火山岩储层的岩性识别中。在详细介绍核Fisher(KFDA)判别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上,选取能够反映火山岩岩性变化的常规测井曲线作为特征变量,从8口取心井中随机选取70%的数据样本点参与核Fisher(KFDA)的模型建立,剩余30%数据样本点作为测试集进行岩性正确率的识别。通过对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349块火山岩薄片的数据分析表明,利用核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实现火山岩岩性的分离,与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和Fisher(FDA)方法比较,该方法识别准确率高,图形化显示方面直观性强,可作为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火山岩岩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3.
多方位AVO裂缝检测技术在汪家屯地区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家屯气田营城组为非均质性强的低孔渗火山岩储层,裂缝对储层气孔和溶蚀孔洞起着非常重要的沟通作用,由于储层具有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特征,孔、缝间配置关系复杂多样,目前常用的利用叠后资料对裂缝的进一步精细描述及量化来识别小尺度裂缝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气藏的评价需求。提出了通过在处理前将地震资料重新进行方位角分选,提取到不受流体影响的横波差异属性,最终将变化处理后的属性参数以强度形式来表征,并以此来预测裂缝的发育情况的方法。应用多方位AVO裂缝检测技术预测了汪家屯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情况,相比传统相干技术,多方位AVO裂缝检测技术具有高的分辨率和识别小尺度裂缝的特点,预测结果与实际井解释结果也具有高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44.
准噶尔盆地南缘新近系层序类型与发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三纪一第四纪为前陆盆地再生阶段.在前人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野外露头、钻测井等资料,将准噶尔南缘新近系沙湾组和塔西河组地层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依据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及其形成机制,将2个三级层序分别归纳为构造层序和气候层序2种类型,每类层序内部...  相似文献   
45.
扇三角洲是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较为发育的一种沉积类型,集中分布在凹陷南部陡坡带一侧,是该区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根据岩芯、测井、地震、粒度等资料,对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邮凹陷戴南组的沉积相模式。根据单井沉积相、连井沉积相分析以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砂地比图综合分析,确定了戴南组各亚段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编制了戴南组各亚段沉积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地形陡,存在扇三角洲发育的条件,也存在反映浅水环境的岩性特点,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反映了近物源的条件,还发现反映牵引流和重力流共存的沉积构造特点; 从地震反射特征上看,反射结构不稳定,并发现向盆地边缘加厚的楔形地震相。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戴南组扇三角洲相各微相进行了分析,共划分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水上分流河道、漫滩沼泽、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和席状砂等微相,最后详细阐述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46.
沉积正演数值模拟是研究沉积过程的重要手段,由大量的数值模型支撑,但如何选择和应用数值模型仍是难点。为此,梳理了沉积数值模型的时间尺度、驱动机制、河道演化、遵循规则、沉积结果和适用对象,着重阐述了Delft3D和DIONISOS模型的运算原理、参数选择、模拟结果和局限性。不同湖平面级次控制下的层序演化和发育过程与沉积过程尺度相对应,沉积物组分特征和模拟目标是优选数值模型的基本原则,井-震数据和地质建模算法是验证和优化训练模型的必要手段,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模型是沉积正演数值模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7.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Ⅲ,Ⅳ油组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其内部结构影响着油藏的开发,但该区河口坝内部结构和隔夹层的分布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利用岩心资料、测井数据、生产数据等多种资料,在识别和分析沉积微相的基础上,对河口坝、泥质隔夹层的结构特征及油藏特征进行解剖,明确了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对油藏开发的影响,建立了油藏模式。结果表明: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Ⅲ,Ⅳ油组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水下分流间湾3种微相。不同期河口坝之间和同一期河口坝内部发育泥质隔夹层。在顺物源方向上,河口坝呈S型叠置前积;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多期河口坝纵向上叠置堆积;河口坝间发育泥质隔层,单个河口坝内部发育泥质夹层。研究区一共发育3种类型的油藏:断层控制油藏、岩性控制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不同期次河口坝间的泥质隔层作为油气的隔挡,是造成油水界面不统一的原因,而河口坝内部的夹层厚度较薄,规模小,不影响连通性。  相似文献   
48.
运用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利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孔隙度开展了川西坳陷中段上沙溪庙组层序格架内成岩相定量研究,并进行了有利储层预测。结果表明:上沙溪庙组为一个三级层序,可进一步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依据成岩强度标准,划分出中强压实中溶蚀成岩相、强胶结中溶蚀成岩相、强胶结弱溶蚀成岩相、强压实成岩相和强胶结成岩相5种主要成岩相类型,其中,湖侵体系域不发育强胶结中溶蚀成岩相,层序格架内成岩相平面展布受沉积相带和物源控制明显;依据储集潜力大小将储层分为4类,其中II类储层为研究区有利的储层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强压实中溶蚀成岩相和强胶结中溶蚀成岩相发育区。该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9.
根据岩心、钻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高邮凹陷的主力勘探层系———古近系戴南组进行了层序地层综合研究。 首先,根据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对层序进行划分,将戴南组划分为 3 个三级层序和 8 个四级层序,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 其次,建立了 2 种层序发育模式,一种为完整型湖泊层序发育模式,由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另一种为不完整型湖泊层序发育模式,由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构成。 最后,通过分析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认为构造沉降速率是控制三级层序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气候变化引起的湖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应速率是控制四级层序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饶阳凹陷马西地区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含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饶阳凹陷马西地区构造活动的演化阶段以及地震、测井、岩相、粒度等资料分析,认为该区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等亚相及若干微相。影响其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同生断裂的活动形成了陡坡地形,幕式活动构成触发机制,发育阵发性水下扇;气候因素和物源因素也影响其发育;基准面升降影响其相序特征,在本区,主要发育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相序。针对马西地区近岸水下扇发育的特点,建立了该区的发育模式。分析了其含油性,扇中水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