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工业   17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冶金工业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垂直立管中催化剂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垂直立管中催化剂的流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各种操作条件下立管中的轴向压力分布、催化剂循环速率以及附加吹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立管中的气固流动存在分别处于负压差下移下流区的"脱气段"和处于正压差下移下流区的"持气段"两种流动状态;下料阀开度对固体循环流率有明显的约束作用,且使"持气段"总压降增加较"脱气段"更为明显;对立管引入附加吹气有明显的增压作用,并使立管的压力分布有较大的改变. 根据实验结果及分析,对垂直立管的管形设计和催化剂在垂直立管中的密相输送提出了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22.
狭缝式矩型喷动床中多粒度颗粒体系的最小喷动速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150 mm×50 mm×1100 mm的矩形喷动床中,采用宽度为2, 4, 6 mm 的3种狭缝式气体分布板,研究了单一粒度组成和多粒度组成玻璃珠的最小喷动速度. 实验证明,矩形喷动床的最小喷动速度与物料的粒度和组成有关. 给出了最小喷动速度与颗粒粒径和粒度组成的关联式,作出了多粒度组成颗粒体系最小喷动速度的相图.  相似文献   
23.
罗保林  许钧鼎 《化工冶金》1993,14(4):370-375
本研究对渣油催化裂化废催化剂再生的化学迁移方法,作了较详细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并对废催化剂上沉积的镍,进行了常压和高压羰化脱除的探索性试验。本文了CO羰化迁称除镍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化学迁移方法对脱除RCC废催化剂的镍污染是有作用的。  相似文献   
24.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与流化床反应器宏观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丙烯氨氧化流化床反应器的不正常操作进行了故障诊断.经过训练和可靠检验的神经网络能准确辨认故障的发生和类型,流化床反应器宏观动力学模型能根据其知识规则判断引起故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节方法,直至反应器操作正常.  相似文献   
25.
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流化床反应器的模型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分析考察了丙烯氨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行为,提出了关于反应转化率与目的产物收率的幂函数形式的拟合模型,藉此对某厂丙烯腈工业流化床反应器的操作数据进行了关联,在考虑反应器中气-固流动影响的前提下,建立了丙烯腈反应器的下述宏观数学模型:反应转化率X=0.8325u^-0.1058RNH3^-0.0164RO2^0.2509exp(-0.7459+359.79/T)丙烯腈单收YAN=0  相似文献   
26.
罗保林  李燕燕 《催化裂化》1995,14(3):34-37,51
本文对RFCC平衡剂上沉积的重金属,采用硫酸铵焙烧-水浸工艺,进行了脱金属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铵焙烧工艺能有效地脱除RFCC平衡催化剂上沉积的重金属镍,使其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27.
流化床层可以分为分布极区、鼓泡区和稀相区三个性能不同的区域。而流化床中气体一颗粒的传递过程和反应过程,主要发生在分布极区。浅流化床正是在这一事实的启发下,得到开发的特殊型式的流化床。为了考察浅层床中气体一颗粒间的传递特征,本文从气体一颗粒传热入手,采用所谓热响应的脉冲实验技术,测定了固—  相似文献   
28.
为加深我国低品位高硅铝钒土、以及煤系伴生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等)的综合利用层次,作者进行了铝氧生产非碱法工艺的系统研究。本文报导了低 位高硅铝钒土生产铝氧的H^ 法和铵盐法的实验研究,实验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及反应物配比对溶出反应的影响,获得了溶出反应的工艺条件;对铝盐的提纯和解离,也进行了成功的工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H^ 法和铵盐法工艺,可以生产出合格的氢氧化铝和氧化铝产品。  相似文献   
29.
30.
对催化裂化装置中,垂直立管中催化剂料层高度的变化对立管中催化剂的输送操作及料封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催化剂在垂直立管中的流动可分为"脱气"和"持气"两种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在立管中稀相流动时,压降降低,轴向压力分布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利于稳定操作和提高催化剂的循环速度。当立管中催化剂料层平衡高度较小时,"脱气段"较短,因而有利于催化剂在立管中的循环下移。因此,催化剂在立管中的输送宜采取控制一定料面高度的半充满操作方式,使催化剂在立管中形成空管或稀相流化与临界移动床下输共存的流动形式,使之既可保证立管下端良好的料封,又能满足整个装置系统稳定运行所要求的催化剂的输送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