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4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在改进聚苯乙烯颗粒(EPS)水泥基吸波材料配比和制备工艺的基础上,对其电磁波吸收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当EPS掺量分别为48Vol.%和60Vol.%时,EPS水泥基吸波材料的反射率在8~18GHz全频段内均低于-12dB,反射率最小值为-25dB.EPS水泥吸波材料为闭孔蜂窝结构且是一种透波材料,在水泥基体中形成电磁波吸收截面和散射截面,导致电磁波的能量损失.在水泥基体中掺入1.0%的炭黑可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炭黑水泥基吸波材料本身是一种电损耗介质,EPS颗粒和炭黑的共同作用使得吸波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大规模高维数据集skyline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核并行算法MPSSI(Multi-core Parallel Skyline computation based on Sorting and Incomparability).首先对数据集进行预排序处理,简化了后续计算过程;并通过精心选择枢轴点,将数据空间划分为若干区域,利用区域支配关系,减少了数据点之间的支配测试次数;同时在多核平台上对计算过程进行并行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效率.MPSSI算法处理过程简洁、渐进性好、可扩展性强.实验结果表明,对大规模高维数据集,算法效率有大幅提升,相对加速比接近线性.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性能非对称多核调度算法要么不能充分利用其体系结构而吞吐量低,要么能充分利用其体系结构但扩展性差.有些算法即使考虑了扩展性,但也局限于CPU核数目,没有考虑到任务数方面的扩展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自适应调度算法(称为AS4AMS).在任务的每一次调度中,AS4AMS首先通过分析任务运行时的平均停驻时间得出任务的计算需求,然后根据这些需求以及各CPU核的负载情况将任务分配到合适的CPU核上运行.另外,该算法任务结束前,会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以适应任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扩展性更好并且吞吐量也更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6个层组10个井组注示踪剂监测并结合气藏数值模拟和动态分析,得知各见剂井组的水侵方向和水侵速度,了解了层组边水整体的侵入趋势。不同监测层组水侵速度差异较大,水侵速度介于2.7~5.2 m/d,水侵方向沿高压区向低压区推进。影响边水推进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物性、压差和构造形态。在监测期间未见示踪剂的监测井并不能说明监测井未受边水波及影响,只能说明在当前压力、构造位置、生产状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边水还未推进到监测井。经过数值模拟预测Ⅰ—2—2层组采气速度控制在2.5%~3.0%较为合理,稳产末期采出程度受采气速度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5.
姚静  易东云  聂鹏程 《电子学报》2007,35(12):2359-2362
获取满足精度和数据率要求的星间基线参数是保证编队卫星有效完成任务的关键之一.运用实际测量所得低采样率信息,采用函数逼近方法,从测量数据处理的角度研究了星间基线确定的保精度高数据率插值技术,着重分析了采样率和随机干扰对基线确定精度的影响.理论推导表明高数据率的星间基线确定精度取决于函数逼近误差和测量误差的综合影响.在分析星间基线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仿真说明就目前可达的测量采样率而言,对于白噪声的情形,测量误差水平较函数逼近误差对于基线确定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于并网运行的无刷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在电网电压瞬时对称跌落时,相当于在并网点突加一个反向电压源。采用传统双闭环PI控制策略时,通过在复频域推导功率绕组和控制绕组瞬态电流的表达式,得出其超调量和振荡时间受发电机参数、电网电压的跌落程度、相位及转速的影响。提出一种状态反馈控制策略,构建以功率绕组和控制绕组电流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模型。通过反馈矩阵在输入端加入状态变量,改变了发电机系统矩阵的参数,即改变了发电机的等效参数。极点分布图显示状态反馈策略下极点较传统控制极点大幅左移,则系统加速收敛,同时减小了振幅,支撑系统故障过程平稳过渡。最后,通过额定工况下电网电压跌落至20%时的实验波形,验证了状态反馈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